國內英語教育很流行,父母從學齡前就送孩子上英語培訓班,很多提倡國學教育,怎麼看?

說車妹


在國內英語作為一門主課,不學可以嗎?即使不是主課,讓孩子學學英語也沒什麼壞處,以後還可以多一條路。雖然我支持學英語,但不建議孩子這麼小就上培訓班,當然經濟條件允許的話學學也沒壞處。現在國內的英語培訓班實在太多了,教學質量參差不齊,有的根本就不是外教教學。而且一週一個小時的學習,如果平時沒有經常聽英語的話,根本沒什麼效果。我家是上的雙語學校,也就是每天十來分鐘的外教課,孩子回來根本就記不住什麼。後來我就抱的網絡英語,每天半小時左右 的學習時間,一是時間比較自由,隨時隨地都可以學。二是裡面有外教教學,發音什麼的還是比較準確的,三是可以每天堅持學,還有配套的作業可以做,總的來說效果還是比較顯著的。很多人覺得太小學習英語會對以後學拼音造成困擾,但事實證明年齡越小越容易接受,我家三歲的兒子跟五歲的姐姐一起學習英語,之前姐姐還接受過外教課,但課後弟弟的英語記得更清楚。至於國學課,目前還沒有接觸,不好發表看法,


堅強不過是逞強罷了


面對盛行至今的英語學習熱,和正在興起的國學熱,大家都在趁“熱”打鐵,到處打聽學習門道和路徑,頗有不“熱”不嗨的節奏。

學齡前就要學嗎?

很多語言專家建議,兩歲半到三歲之間是開始學習第二語言的最佳時期。而孩子初步掌握母語的年齡一般是六歲左右。也就是說從三歲到六歲之間,孩子語言敏感期,無論學英語,還是以語文為中心延展的國學,學齡前都是最佳關鍵期。有了這個概念,我們再往下走一步。

學哪個好呢?

首先看家長意願,同時觀察孩子的天賦興趣。

可以先問一下自己,你對孩子的期待是什麼?

如果家長重視英語,可以帶孩子參加由外教授課的英語培訓班進行體驗。根據筆者及筆者周圍家長的經驗,類似吉的堡、韋博和英孚等機構,只要離家距離近的,都是可以選擇的。

如果家長覺得國學值得從娃娃抓起,那不如帶孩子參加類似“故事表演”、“小記者站”和“繪本書屋”這樣的興趣班。

為什麼主體看家長,因為家長重視哪塊,充分決定了你願意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也意味著你是否能在家裡,通過言傳身教讓孩子耳濡目染,產生持續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否則再好的學習班也產生不了很大的作用。

根據筆者的經驗,對於孩子來說,這些所謂的興趣班都是一個字“玩”,他們的適應能力是我們大人無法契機的,簡直超乎你的想象!他們在充分的玩樂中、和同齡小朋友的交流中,自然輸入這些語音、語調和語言表達。

要注意什麼?

  • 離家近是關鍵。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小,需要家長接送,距離近意味著接送方便、隨時跟蹤學習情況,家長可以和班主任及時溝通。

  • 用心觀察孩子的天賦

在你陪伴孩子進入到這個學習中時,用心觀察自己孩子的接受度和天賦所在。有些孩子就是有語言天賦,有些孩子則不然。語言學習當因材施教,根據孩子的情況分別教育。

  • 注重語言背後的文化教育

無論是英語學習還是國學教育,其根本在於語言教育,而語言教育的實質是文化教育。通過語言學習,瞭解的是目標語言深層的文化背景和知識,以便於孩子能用這種目標語言和對方進行更緊密的溝通,並通過深入閱讀這種方式,獲取更多的學科知識,擴大視野,拓展學習領域。


親愛的讀者,關於孩子學英語和學國學,你身邊哪個多?你是怎麼看的呢?


蘇珊職場進化論


在國內,不否定很多家長認為英語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科,但英語教育與國學教育並不衝突。

首先,在社會和世界發展的大趨勢下,英語是一項工具,它可以打開中國與國外的大門。在全球化的驅使下,英語也同樣作為中國教育中的重點科目。因為英語作為外語,在不是母語的環境下,如果沒有適當的啟蒙和濃厚的興趣,是很難將一門語言學到可以靈活運用的程度。作為家長,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很早就開始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但是家長需要注意的是,一切的培訓班都是需要以發展孩子興趣為前提,如果單純的只是為了攀比,這樣對於孩子在以後的英語學習中,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如果啟蒙方式不正確,孩子會因此非常排斥對英語學科的學習。

其次,國學教育,在國內是必須要重視的。在世界各種觀念的衝擊下,小年齡的孩子對於一些東西都沒有一個很清晰的認識,因此從小樹立文化自信是非常必要的。國學主要是指中國古典典籍為載體,裡面包括了很多中國的傳統藝術與學術的精華,孩子學習國學,除了樹立文化自信以外,更多的是讓孩子可以更好的認識自己所生活的國家歷史,這些傳統文化同樣也可以啟迪孩子的智慧。

最後,英語培訓和國學教育並不衝突,更多的是讓孩子去了解其相關的背景和文化。讓孩子愛上英語與國學才是最重要的,一切都應該以興趣出發。



穎狐玥


事實上,送孩子去培訓班的目的是為了便於孩子學習英語,將孩子放在一個英語語言環境中。市面上有很多家幼兒英語培訓機構,一般最小的招收年齡是3歲,有一部分家長認為“外語教育應該從幼兒抓起,0-6歲是孩子學習的最佳年齡,必須抓住這個時機培養孩子的英語聽說能力,孩子大了就晚了”;還有一部分家長認為“現在社會上的幼兒英語培訓,也沒有個統一的教學大綱和教材,老師的素質也良莠不齊,孩子能學到的有限。再加上幼兒園的孩子是學中文的關鍵期,此時開始英語學習,勢必會干擾孩子學習中文”。一個外國小孩如果從小由說中文的父母養育,他勢必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同樣的一箇中國小孩如果從小由說他國語言的父母養育,他勢必也能說一口流利的他國語言。只是我們身處於中文語言大環境,接觸的主流語言也是普通話,因此,小孩的母語語種就是中文了。然而,如果我們適當地創造一些英語的語言環境,大部分幼兒確實能夠不同程度的在英語學習上有所收穫,哪怕只是語感的培養,對於此後的英語學習也是有所進益的。中國孩子學英語,實際是要獲得國內重點中學、重點大學的升學考試優勢,並能直接對接國外教育,省得出國後再費時費力補英語。孩子需要重視英語發音,不能出現太明顯的發音錯誤。但是,孩子正在說英語的時候,儘量不要當場糾錯,而是在事後糾錯。過於頻繁地打斷並糾正孩子發音,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甚至是自尊心)。發音的提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孩子只要保證每天聽一聽原聲音頻,每天自己朗讀一小段英文,發音就會慢慢好起來。 另外,有很多小朋友,由於沒有系統地跟讀過標準單詞發音,所以,總有些詞彙念不準。所以,孩子需要系統跟讀一遍單詞。


高波111


我覺得這兩個並不矛盾啊。學英語的同時為什麼不可以學國學?

第一、關於英語

孩子右腦在0-3發育60%,在6歲前發育完成80%,如果能在孩子大腦發的時候,學習與之相對應的內容,不僅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而且學習也是事半功倍,何樂而不為?

而英語屬於語言類,右腦正好掌管語言中樞,所以在0-6歲學英語是“雙收”的。英語的學習,需要大量的輸入積累,這個時間很長,幾年、十幾年都有可能。

第二、關於國學

提倡國學,主要是希望我們中華的國粹能夠得到傳承。總不能作為一箇中國人,對中國國學的瞭解還不如外國人把。而且國學對於孩子的品行,以後的語文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今年高考政策開始改革,以後會加大課外閱讀的比重,我相信,國學的內容也是一樣的。

第三、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不管學英語也好,學國學也好,如果從小孩抓起,每天不用多,一天一個單詞一個句子,或是一天一首古詩甚至一週一首古詩,想想到孩子10歲就好,他可以掌握多少?

這樣也是減輕孩子以後的上學壓力。當然,所有的這些要建立在孩子興趣的基礎之上,不管我們做什麼,都不能破壞孩子的學習興趣,這是得不償失的。只要孩子有著源源不斷的學習熱情,不管他什麼時候開始學,都是可以學好的。


海蝦麻麻


首先說一下我對學齡前兒童該不該學英語的見解,

我認為學齡前幼兒的語言還沒有發展好,幼兒在掌握語言的發音方法和發音的部位方面還有困難,也就是幼兒的母語還沒有發展好,那如果我們再讓幼兒去學習英語,會造成他們的語言的混亂,英語的學習可能對語文的拼音學習造成影響,所以不建議學齡前兒童學習英語,我也能理解父母送孩子上英語培訓課的心情,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研究發現,小時候很優秀的孩子長大了優秀的很小一部分,孩子在小時候很優秀,一旦有他不會的,不如別人的,他的心裡就承受不住,抗壓能力弱,就不如那些小時候表現一般般的孩子,這些孩子在以後對困難的承受能力強,當他們在某一方面有進步的話,成就感很強這就促使了兒童的學習。


其次是我對國學教育的見解

對於現在的國學教育,國學是中華民族的魂魄,是中國區別於他國的根本,國學是孩子一定要學的,關係到中國文化的傳承,可以去選擇生動有趣的民族故事去講給孩子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也許他們現在可能不懂,但是長大了可以領悟到其中的精髓


心有所往-


很多人常把學英語和學國學放在兩個對立面上,而我認為這是一個愚蠢的錯誤。語言是相通的,知識也是相通的,文化更是全人類的文化。

十九大以來,我們國家更提倡復興國學不假,但我們也提倡在學習外國優秀文化的同時樹立文化自信,帶領中國文化走出去。走出去要怎麼走?比如把優秀的四大名著翻譯成各國語言,讓世界上更多的人品嚐到中國文化的魅力,這就很好的把學習英文和學習國學聯繫在了一起,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繁榮,毫不對立。

很多父母越來越注重培養孩子的英語能力,難道這些父母都是為了孩子將來移民、不說漢語、崇洋媚外嗎?我想負責任的父母都不會有這樣的想法。現如今英語早已不是一個符號,甚至是西方國家的專屬產品。英語早已成為了人與人跨文化溝通的橋樑,因為語言的繁榮,我們才能學習到各地的文化,豐盈自己的大腦,學得更多,懂得更多。很多父母的出發點都只有一個:多學習一門外語就多一條吃飯的路,多學點兒東西總歸是沒有壞處的。並且當今的現實情況就是很多人步入社會後會發現一個真理:學好英語太重要了!社會各個領域都需要英語,因為我們的社會在進步,不可否認的是,很多東西我們還要向其他發達國家學習借鑑,這就更需要“英語”這一媒介。可憐天下父母心,都是為了孩子的發展。而把學習外語和崇洋媚外極端地聯繫起來,我認為是不合理的、偏激的想法。

最後我個人認為,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去傳播。學好英語,日後可以向外國人講述我們中國的優秀文化,從社會責任上來講,也是每個年輕人應該做出的貢獻。


帶魚維


香港3歲的孩子就要學會握筆寫單詞,國內一線城市的公立學校一年級開始教英語。

我是做3-12歲少兒英語,保證學習效果和興趣,有加盟店和直營店。英語實際上是一種區分階層的工具。你當然可以不學英語,但你會失去升入更高階層和擁有更多工作選擇的機會。因此,無論高考是否考英語,越是精英階層,越不會放鬆對孩子英語的教育。舉例來說,民國時期並沒有如今的高考制度,可是無論是從民國時期的社會名流望族到如今世界各國的精英家庭,對英語的重視,皆是如此,也並非偶然。






想飛的卡布奇諾


不是特別明白提問人的意思,也許是說國學和英語該怎麼選要不要學?

試著回答下

國學和英語並不矛盾啊。而且都有必要

第一:學英語,是走向更廣闊世界的工具,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走到世界各地都能和當地人溝通對話,解決問題。

第二,向歐美學習。歐美國家的經濟文化教育目前還走在世界的前沿,我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領域,語言是我們學習的工具。

第三,國學,主要學歷史上留下來的最經典的篇章著作,詩經論語孟子老子,這是中華文化的根基,也是五千年曆煉考驗最後留下的經典,是中華文化的根,近現代文化都是在此基礎上的葉子和枝叉。

國學裡的哲學思想也是直到現在仍然深深影響著我們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學習國學有助於瞭解我們的民族我們的文化我們自己。


南十字星空


我教育包子的理念是:

我是中國人,漢語是我的母語,漢語是我的思維語言!中華名族的文化傳統和道德規範是我遵從的本能,我以學漢語為榮!

英語對我來說,只是一門語言工具!即使未來需要利用英語學習外國更先進的科技技術和各種經驗,但學的本質也是“學為中用”或者更大範圍的“學為民用”!心中無國,也會心中無人!

自然.科技.知識等都是客觀存在的,人的主觀能動性的支配應該且只能且必須是母語!

重視漢語,重視思維語言,重視中華文化,重視中華文明!

記住,我是中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