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都認為《天龍八部》的武功水平高於《笑傲江湖》,但對於易筋經的習練水平又如何解釋?

peng221795487


珍別江湖,金老千古,書魂還在,俠義永存!

按照金庸先生小說中的設定,《易筋經》乃是少林禪宗始祖達摩祖師所創。在《笑傲江湖》中,曾通過少林方丈方證大師對令狐沖的講述還原出這部典籍的一段傳承。在這個傳承中,第一個受傳這部典籍的是禪宗的二祖慧可大師。



《易筋經》在少林的傳承之路

當年達摩祖師圓寂後,慧可在整理他的遺物時,從他座下的蒲團中得到一卷經文,這就是達摩祖師用梵文所寫的最原始版的《易筋經》。

那《易筋經》神功,乃東土禪宗初祖達摩老祖所創,禪宗二祖慧可大師得之於老祖。慧可大師本來法名神光,是洛陽人氏,幼通孔老之學,尤精玄理。達摩老祖駐錫本寺之時,神光大師來寺請益。達摩老祖見他所學駁雜,先入之見甚深,自恃聰明,難悟禪理,當下拒不收納。神光大師苦求良久,始終未得其門而入,當即提起劍來,將自己左臂砍斷了。…達摩老祖見他這等誠心,這才將他收為弟子,改名慧可,終得承受達摩老祖的衣缽,傳禪宗法統。《笑傲江湖》

慧可得到這部經文之後,因為他自己並不通武學之理,難以自曉,於是遍訪名師求解其中奧妙。然而慧可大師在當時已經是得道的高僧,世上佛門智慧在他之上的大德就更加難尋,因此經歷二十年,終是不得而解。

後來慧可大師在峨嵋山遇到來自天竺的梵僧般剌密諦,兩位高僧在峨嵋金頂就《易筋經》相互啟發,經七七四十九天,終於豁然貫通。但般剌密諦所啟發的大抵是禪宗的佛學,於《易筋經》武功上的奧秘,兩人尚不能完全通曉。十二年後,慧可大師在長安偶遇了一位精通武功之理的年輕人,兩人談論了三天三夜,終於將《易筋經》中的武學奧秘盡數領悟。這位年輕人就是後來幫助大唐平定天下的李靖,從理論上來說,李靖應該是自達摩祖師之後第一個練成《易筋經》的人。方證大師就認為他之所以能建不世奇功是得益於《易筋經》。

自此《易筋經》的武學修煉法門終於得到漢譯,由慧可大師整理後,成為少林的傳世典籍。根據新修版《天龍八部》中的設定,少林寺中典藏的《易筋經》至少有三個版本。第一個版本是達摩祖師所著的梵文原著版,第二個便是慧可大師和李靖整理而成的漢譯版,第三個就是與《神足經》兩經一書的梵文抄錄版。第三版後來被阿朱偷出,交給蕭峰送還少林卻不慎遺失,遊坦之因之練到隱藏在《易筋經》經文中的《神足經》,並與千年冰蠶相輔,以“冰蠶毒掌”成為絕世高手。



掃地僧對《易筋經》在少林傳承的影響

《易筋經》雖得漢譯,但這部秘笈的修煉卻極其不易,從漢譯之後少林中所練成此門絕學的僧人寥寥無幾,《天龍八部》裡曾對此有過描述。

這《易筋經》實是武學中至高無上的寶典,只是修習的法門甚為不易,須得勘破“我相、人相”。心中不存修習武功之念。但修習此上乘武學之僧侶,必定勇猛精進,以期有成,哪一個不想盡快從修習中得到好處?要“心無所住”,當真是千難萬難。少林寺過去數百年來,修習《易筋經》的高僧著實不少,但窮年累月的用功,往往一無所得,於是眾僧以為此經並無靈效。三聯版《天龍八部•第29章》

按照三聯版《天龍八部》中的設定,從對熟知鳩摩智在強練《易筋經》一事中可以看出,掃地僧應當是勘破“人相、我相”,也是參破“武學障”之後,練成《易筋經》,並對《易筋經》的修煉行要做了總結的第一人。在他的一百多年前,少林寺有個和尚,自幼出家,心智魯鈍,瘋瘋顛顛。他師父苦習《易筋經》不成,怒而坐化。這瘋僧在師父遺體旁拾起經書,嘻嘻哈哈的練了起來,居然成為一代高手。但他武功何以如此高強,直到圓寂歸西,始終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旁人也均不知是《易筋經》之功。

(注:在新修版中,掃地僧疑似練成《易筋經》的這一設定又刪去了,改成鳩摩智內傷加重是想將七十二絕技強行合併為一,並不是強煉《易筋經》,掃地僧至始至終也並未提及《易筋經》,這相當於是《天龍八部》中,並沒有人練成《易筋經》,不過本文觀點就三聯版)


掃地僧雖然對《易筋經》的修煉行要做了總結,便是要具備有相匹配的高深佛法,但無形之中卻束縛了這部典籍在少林的修煉傳承。因為在他的引導之下,少林出現了一股側重佛法之風,對於武學一道反而有所怠慢,這也是導致了幾十年後,少林寺武學會因為“火工頭陀事件”一下便出現斷崖式衰落的根本原因。

更重要的是掃地僧並沒有將這門內功心法進行精簡,對修煉的精要進行有效的釋放,促進這套絕學在少林武學上的傳承。而且自古以來少林能在佛法上有大修為的高僧本來就屈指可數,此後的寺中眾僧,有了在佛法上有大修為才能修煉《易筋經》的思想束縛,無形之中就減弱了不少對武學有追求的僧人對修煉《易筋經》的慾望,進一步就影響了這部典籍在少林中的傳承。在後來,有了無色禪師從覺遠大師那裡帶回的《九陽真經》殘篇,誕生了“少林九陽功”,有了這門內功為武學根基,寺中武學得以復興,就更無人想要去修煉《易筋經》了。此後數百年間,少林中便再無僧人練成這門絕學,直至到方證大師的出現。

方證大師對《易筋經》最後傳承的影響

在金庸先生的小說裡,唯一練成《易筋經》的少林方丈應該就只有方證大師一人。方證大師能夠練成《易筋經》,也是他堪破了“人相、我相”,他在令狐沖講二祖慧可得承達摩衣缽一事時,著重講述了二祖得以拜入禪宗門下的因緣,便是斷臂銘志。此中深意就是方證大師認為無論是修學禪宗佛法還是修煉達摩祖師所傳下的《易筋經》,都應該有所取捨,有舍才有得。


慧可正是自斷左臂,明志摒棄自己本來所學,心歸空杯才得到達摩祖師的法統。歷代高僧在修煉《易筋經》時一味的只知進取之功,卻沒有勘破本相,摒棄修習武功之念,這是與出自禪宗的《易筋經》所提倡的修煉本意背道而馳的。很明顯方證大師正是參透了其中的道理,才煉成了千百年來無人成功的此門絕學。他練成之後,內功深厚,連任我行的“吸星大法”都奈何不了他,吸不到他的內力。憑藉此絕學,方證大師是當世一等一的高手,也是任我行最佩服的“三個半人”中的其中一個。

後來被逐出師門的令狐沖身中內傷,必須要有《易筋經》才能醫救。但《易筋經》是少林的傳世秘笈,少林歷來有門規武功並不能外傳。方證大師有意要收令狐沖為弟子,但令狐沖時刻想著有一天能迴歸師門,於是婉拒了方證大師的好意。方證為救令狐沖只得假借風清揚之名,說是桃谷六仙受風清揚之命託方證將《華山內功心法》傳授給令狐沖,實則教他《易筋經》。令狐沖修煉之後,內傷日益好轉,才發覺他所修煉的並不是什麼《華山內功心法》,而就是少林的《易筋經》。

令狐沖能練成千百年來少有人練成的《易筋經》,在羽菱君看來,有兩個可能。一是令狐沖當時修煉《易筋經》時,他的目的完全是為了治療內傷,並不是修煉武功,這就讓他的心中是不存在修習武功之念的。二是方證大師傳與令狐沖的《易筋經》,應當是經過方證精簡,釋放之其中精要之後的精易版《易筋經》。因而令狐沖所練成的,也並非是掃地僧與方證大師所練成的大成版“易筋經神功”,這點跟張無忌所練的大成版“九陽神功”與武當峨嵋少林三派的殘篇“九陽功”相類似。



這兩個可能性讓令狐沖練成了《易筋經》,也讓《易筋經》的傳承出現了新的方向。本來按道理來說,假如《易筋經》是通過方證完成了精簡的,那麼在此後的少林中,應該會出現練成《易筋經》後繼之人,但很明顯應該是沒有的。很大可能就是在方證之後,並未出現有如令狐沖那樣天賦異稟的人,也有可能就是方證因為對令狐沖的喜愛已經把他當成自己唯一的傳人,除了他並未將此精簡功法的行要傳與寺內僧人。

自此少林之中,再未出現練成《易筋經》的僧人,而令狐沖受傳的一脈中,也沒再出現後世傳人,《易筋經》在武林中算是徹底失傳。

然而金老的武俠世界本來就充滿了可能性,其中是非,本也難斷,所有對金庸先生武俠世界的理解也純屬是個人一廂情願的看法罷了。因而以上個人觀點,不求苟同,歡迎驗證與吐槽!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先說方證大師,笑傲江湖中的少林寺方丈,是個長者,多次救過令狐沖。武功主要是千手如來掌,金剛獅子吼,內功易筋經,方證大師比較低調,主要戰績是任我行三個半佩服的人之一,任我行和大師切磋吸星大法發揮不了作用,吸不到內功,後用計打傷大師,但大師內功精湛並無大礙。個人覺得方證大師是金庸武俠世界中,少林派少有的對易筋經融會貫通的人。



再看,遊坦之,聚賢莊大戰遊氏雙雄的兒子,整個人生比較悽慘。先是被阿紫用冰蠶捉弄試毒,偶然學會了易經筋的武功,正邪輔助變成了天下一等一的內功,又學了些星宿派的入門功夫。主要戰績是打敗了玄慈方丈的袈裟附魔功,然後和喬峰交手,被幫主三下五除二打斷了腿。個人認為,遊坦之的功夫偶然性比較多不像方證大師一點一滴積累的這麼精純。



另外,我也是天龍八部武功高於笑傲江湖武功的支持者,原因主要在於武功的傳承模式。像逍遙派,一代單傳,掌門死了功夫就傳承不下來了,以吸星大法為例,似乎就是北冥神功,化功大法退化的武功,每個時代只有一個人會,中間有一個人練不好就傳承不下來,但少林寺功夫似乎是例外,武功秘籍儲存比較好,練不練的成主要看個人,就像現在的培訓機構,教材都一樣,就看你學不學,資質如何。



如果遊坦之和方證大師對打,遊坦之必敗無疑。天龍八部中,段譽北冥神功可以吸收鳩摩智的內功,鳩摩智在天龍也是一等一的高手,小無相功內功催動少林七十二絕技,打玄慈方丈也很輕鬆,推測打遊坦之完全不在話下。笑傲江湖中,任我行吸星大法,完全吸不到方證大師內力,推測方證大師內功技高一籌。遊坦之以內功見長,姑且認為方證大師和他內功持平,但千手如來掌明顯高過星宿派的入門功夫。



江左蘇郎


易筋經的練習者,天龍里是遊坦之,學的似是而非,並不正統,他只是依照易筋經的圖形演練,不覺煉成的深厚內功。外功更是低微,是阿紫在星宿派學的皮毛功夫,本來就不強,他還是偷學的 ,根基很差。基礎都不牢,所以在蕭峰的交手時,沒過多少回合,被發現破綻,打斷了腿,慘敗。



笑傲江湖裡,方正大師,易筋經內力精純,而且是穩紮穩打,非同凡響。任我行與方正交手時,雖然暗算了方正,依然吸不了他的內力,可見大師內力深厚,而且並未傷了分毫。方正大師外功是正統的少林功夫,日積月累,也很厲害。對比,遊坦之肯定打不過方正。



但天龍內高手太多,遊坦之在天龍里不過是個一流高手,能贏他的太多;而方正在笑傲江湖裡是江湖上的頂尖高手了,除了東方不敗,風清揚兩位大boss級別的能勝他,其他高手沒有能穩勝他的,令狐沖也不成。方正要論真實實力,在天龍里,應該是稍微弱於蕭峰和鳩摩智,高於遊坦之,慕容復和丁春秋。東方不敗的實力應與逍遙三老,慕容博和蕭遠山一個水平,或者稍微高點,但絕達不到掃地僧的高度。總體,笑傲江湖的武功層次趕不上天龍。


憶秦皇漢武


天龍八部當中的武功水平確實高於笑傲江湖當中的,這一觀點我也是相當認同的。

但是易筋經就是易筋經,在任何世界,它的威力都不會減少太多。

遊坦之練的易筋經與方正大師練的易筋經其實是不一樣的。

方正大師練的易筋經就是按著傳統的少林功夫步驟,一步一步的練出來的,功夫比較精純。

而遊坦之的易筋經,更多的是藉助易筋經的特性與冰蠶這種天才地寶給堆起來的。在天龍八部當中遊坦之的內功特性,更傾向於毒而不是佛。

由於這種特性,遊坦之在於比自己內功低的人打的時候,就會佔據很大的優勢,可是一旦遇到一些真正強於自己的高手,如喬峰那樣的高手時就會有著很大的缺陷。

從原著當中也可以看出,遊坦之在喬峰的手下,簡直沒有還手之力。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其實遊坦之練的內功並不是易筋經,而是藉助易筋經化解吸收的冰蠶毒性。

在笑傲江湖當中,其實方正大師的武力並沒有全部的展示出來。

在與任我行的比試當中,由於任我行使詐,使得方正大師平白受了任我行一掌。 但是就是任我行這樣頂尖高手的全力一掌,都不能把方正大師給打成重傷,這就可以看出易筋經的威力所在。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方正大師的易筋經,比起遊坦之的更加正規、精純,內力修為也更加深厚。


腦洞大仙


遊坦之在原版之中修煉的確實是易筋經,後修改為神足經,所謂神足經,其實就是一門瑜伽術。

遊坦之這個人不學無術,整日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父親為遊氏雙雄之一的遊駒,所謂的遊氏雙雄,武功並非頂尖(金庸經常會虛寫,其實這些人武功離頂尖相差太遠了,就像我月薪不足三萬,到底多少,三千,一個道理),生在這麼一個家庭卻沒學武功,若非父親在聚賢莊自殺而死,懷著仇恨,誓要找喬峰報仇,以遊坦之的資質,即便撿到的是易筋經,也絕不可能修煉完成易筋經的內功(金庸也覺得撿到易筋經不可能,所以又做了修改)。

遊坦之之所以能一躍成為高手,還是要拜冰蠶所賜,練就了冰蠶寒毒,內力大增,還當上了丐幫幫主,可是遊坦之面對真正的高手,缺乏實戰經驗,拳腳功夫平平,光有內力可不行,還是打不過喬峰。

方證大師,根正苗紅的少林寺正牌方丈,也是金庸小說中少有的能將易筋經修煉到極高水準的高手。

拿方證和遊坦之比較來印證兩部小說的武功水平高低是不嚴謹的,也是沒有什麼好比較的。真要比較,也應該拿玄慈方丈和方證大師比較,同為少林方丈,同是正道武林的絕頂高手,方丈精通易筋經,千手如來掌和金剛禪獅子吼,內力之深,恐怕不單單是《笑傲江湖》中最高的一位,即便是在金庸所有作品中,也可以排得上號。玄慈走的是剛猛一路,練成了百多年來未曾有人練成的大力金剛掌,除此之外還擅長袈裟伏魔功和般若掌(玄慈為什麼不會易筋經,這又會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方證大師是一位具有眼光也有智慧的正道領袖,玄慈同樣是少林方丈,格局卻不如方證,武功也要弱一些。

方證大師內力之深體現在任我行的吸星大法對他一點用處都沒有,吸星大法除了副作用比較大,還有一個和北冥神功一模一樣的限制,無法吸收內功異常深厚穩固者的內功,這裡有兩個關鍵詞要考,一個是異常深厚,任我行的內功在笑傲中已經是頂尖,而方證大師的內功還要高出一大塊,可見相當可怕,一個是

穩固者,方證大師的內力如同雄厚宇宙,是靠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他並非速成。

書中寫道:“《易筋經》的功夫圜一身之脈絡,系五臟之精神,周而不散,行而不斷,氣自內生,血從外潤。練成此經後,心動而力發,一攢一放,自然而施,不覺其出而自出,如潮之漲,似雷之發。練那《易筋經》,便如一葉小舟於大海巨濤之中,怒浪澎湃之際,小舟自然拋高伏低,何嘗用力?若要用力,又哪有力道可用?又從何處用起?”
這才是易筋經的正確打開方式。

《天龍八部》的整體武功水平要高於《笑傲江湖》,這也是金庸小說中的巔峰,但是《笑傲江湖》因為有修煉成易筋經的大高手方證大師、修煉葵花寶典的東方不敗和身兼易筋經、獨孤九劍的令狐沖,再加上劍術神通的風清揚,這些人在金庸小說中都有不低的排名,而讓整體水平得以提升,這裡要插一句,雖然五嶽劍派的戲份多,但是五嶽劍派的實力並不算強,只有嵩山派可以看,像少林武當和日月神教,才是代表當時武功水準的標杆。《天龍八部》不乏內功深厚的高手,而《笑傲江湖》在宣揚“無招勝有招”的同時,強化了內功對於高手的重要性,沒有易筋經,劍術神通者如令狐沖也會因為內傷而死,一個死人的劍術就是再神通,他也還是個死人。


又見葉飄零的飄零驛站


天龍八部中,練過易筋經的人少之又少,或許只有掃地僧練過易筋經,而天龍中易筋經為梵文版,在笑傲江湖中已經被翻譯過來了,在這個過程中或許缺失了什麼也不一定。

天龍中游坦之習得梵文版中的神足經,在加以冰蠶輔助,功力自然上升,但與笑傲江湖中,少林寺方正大師相比,還是有所不足的,在內力、武學上,遊坦之和方正大師都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雖然方正大師修煉的易筋經內功是翻譯版,但縱觀整個金庸世界,將易筋經內功融會貫通都在少數,可以說方正大師是笑傲江湖中與東方不敗可以並駕齊驅的一人。


樣樣影視


後面“易筋經”改成“神足經”啦,老爺子也覺得裡面有易筋經不合理。



學術經理人大牛曾老師


這個根本是無可考證的因為這個本來就是一個武俠小說所以說無可考證但是根據人氣來講呢天龍八部明顯比那個笑傲江湖藥膏所以遊坦之呢那個易筋經的練習那肯定方正大師要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