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都认为《天龙八部》的武功水平高于《笑傲江湖》,但对于易筋经的习练水平又如何解释?

peng221795487


珍别江湖,金老千古,书魂还在,侠义永存!

按照金庸先生小说中的设定,《易筋经》乃是少林禅宗始祖达摩祖师所创。在《笑傲江湖》中,曾通过少林方丈方证大师对令狐冲的讲述还原出这部典籍的一段传承。在这个传承中,第一个受传这部典籍的是禅宗的二祖慧可大师。



《易筋经》在少林的传承之路

当年达摩祖师圆寂后,慧可在整理他的遗物时,从他座下的蒲团中得到一卷经文,这就是达摩祖师用梵文所写的最原始版的《易筋经》。

那《易筋经》神功,乃东土禅宗初祖达摩老祖所创,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得之于老祖。慧可大师本来法名神光,是洛阳人氏,幼通孔老之学,尤精玄理。达摩老祖驻锡本寺之时,神光大师来寺请益。达摩老祖见他所学驳杂,先入之见甚深,自恃聪明,难悟禅理,当下拒不收纳。神光大师苦求良久,始终未得其门而入,当即提起剑来,将自己左臂砍断了。…达摩老祖见他这等诚心,这才将他收为弟子,改名慧可,终得承受达摩老祖的衣钵,传禅宗法统。《笑傲江湖》

慧可得到这部经文之后,因为他自己并不通武学之理,难以自晓,于是遍访名师求解其中奥妙。然而慧可大师在当时已经是得道的高僧,世上佛门智慧在他之上的大德就更加难寻,因此经历二十年,终是不得而解。

后来慧可大师在峨嵋山遇到来自天竺的梵僧般剌密谛,两位高僧在峨嵋金顶就《易筋经》相互启发,经七七四十九天,终于豁然贯通。但般剌密谛所启发的大抵是禅宗的佛学,于《易筋经》武功上的奥秘,两人尚不能完全通晓。十二年后,慧可大师在长安偶遇了一位精通武功之理的年轻人,两人谈论了三天三夜,终于将《易筋经》中的武学奥秘尽数领悟。这位年轻人就是后来帮助大唐平定天下的李靖,从理论上来说,李靖应该是自达摩祖师之后第一个练成《易筋经》的人。方证大师就认为他之所以能建不世奇功是得益于《易筋经》。

自此《易筋经》的武学修炼法门终于得到汉译,由慧可大师整理后,成为少林的传世典籍。根据新修版《天龙八部》中的设定,少林寺中典藏的《易筋经》至少有三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达摩祖师所著的梵文原著版,第二个便是慧可大师和李靖整理而成的汉译版,第三个就是与《神足经》两经一书的梵文抄录版。第三版后来被阿朱偷出,交给萧峰送还少林却不慎遗失,游坦之因之练到隐藏在《易筋经》经文中的《神足经》,并与千年冰蚕相辅,以“冰蚕毒掌”成为绝世高手。



扫地僧对《易筋经》在少林传承的影响

《易筋经》虽得汉译,但这部秘笈的修炼却极其不易,从汉译之后少林中所练成此门绝学的僧人寥寥无几,《天龙八部》里曾对此有过描述。

这《易筋经》实是武学中至高无上的宝典,只是修习的法门甚为不易,须得勘破“我相、人相”。心中不存修习武功之念。但修习此上乘武学之僧侣,必定勇猛精进,以期有成,哪一个不想尽快从修习中得到好处?要“心无所住”,当真是千难万难。少林寺过去数百年来,修习《易筋经》的高僧着实不少,但穷年累月的用功,往往一无所得,于是众僧以为此经并无灵效。三联版《天龙八部•第29章》

按照三联版《天龙八部》中的设定,从对熟知鸠摩智在强练《易筋经》一事中可以看出,扫地僧应当是勘破“人相、我相”,也是参破“武学障”之后,练成《易筋经》,并对《易筋经》的修炼行要做了总结的第一人。在他的一百多年前,少林寺有个和尚,自幼出家,心智鲁钝,疯疯颠颠。他师父苦习《易筋经》不成,怒而坐化。这疯僧在师父遗体旁拾起经书,嘻嘻哈哈的练了起来,居然成为一代高手。但他武功何以如此高强,直到圆寂归西,始终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旁人也均不知是《易筋经》之功。

(注:在新修版中,扫地僧疑似练成《易筋经》的这一设定又删去了,改成鸠摩智内伤加重是想将七十二绝技强行合并为一,并不是强炼《易筋经》,扫地僧至始至终也并未提及《易筋经》,这相当于是《天龙八部》中,并没有人练成《易筋经》,不过本文观点就三联版)


扫地僧虽然对《易筋经》的修炼行要做了总结,便是要具备有相匹配的高深佛法,但无形之中却束缚了这部典籍在少林的修炼传承。因为在他的引导之下,少林出现了一股侧重佛法之风,对于武学一道反而有所怠慢,这也是导致了几十年后,少林寺武学会因为“火工头陀事件”一下便出现断崖式衰落的根本原因。

更重要的是扫地僧并没有将这门内功心法进行精简,对修炼的精要进行有效的释放,促进这套绝学在少林武学上的传承。而且自古以来少林能在佛法上有大修为的高僧本来就屈指可数,此后的寺中众僧,有了在佛法上有大修为才能修炼《易筋经》的思想束缚,无形之中就减弱了不少对武学有追求的僧人对修炼《易筋经》的欲望,进一步就影响了这部典籍在少林中的传承。在后来,有了无色禅师从觉远大师那里带回的《九阳真经》残篇,诞生了“少林九阳功”,有了这门内功为武学根基,寺中武学得以复兴,就更无人想要去修炼《易筋经》了。此后数百年间,少林中便再无僧人练成这门绝学,直至到方证大师的出现。

方证大师对《易筋经》最后传承的影响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里,唯一练成《易筋经》的少林方丈应该就只有方证大师一人。方证大师能够练成《易筋经》,也是他堪破了“人相、我相”,他在令狐冲讲二祖慧可得承达摩衣钵一事时,着重讲述了二祖得以拜入禅宗门下的因缘,便是断臂铭志。此中深意就是方证大师认为无论是修学禅宗佛法还是修炼达摩祖师所传下的《易筋经》,都应该有所取舍,有舍才有得。


慧可正是自断左臂,明志摒弃自己本来所学,心归空杯才得到达摩祖师的法统。历代高僧在修炼《易筋经》时一味的只知进取之功,却没有勘破本相,摒弃修习武功之念,这是与出自禅宗的《易筋经》所提倡的修炼本意背道而驰的。很明显方证大师正是参透了其中的道理,才炼成了千百年来无人成功的此门绝学。他练成之后,内功深厚,连任我行的“吸星大法”都奈何不了他,吸不到他的内力。凭借此绝学,方证大师是当世一等一的高手,也是任我行最佩服的“三个半人”中的其中一个。

后来被逐出师门的令狐冲身中内伤,必须要有《易筋经》才能医救。但《易筋经》是少林的传世秘笈,少林历来有门规武功并不能外传。方证大师有意要收令狐冲为弟子,但令狐冲时刻想着有一天能回归师门,于是婉拒了方证大师的好意。方证为救令狐冲只得假借风清扬之名,说是桃谷六仙受风清扬之命托方证将《华山内功心法》传授给令狐冲,实则教他《易筋经》。令狐冲修炼之后,内伤日益好转,才发觉他所修炼的并不是什么《华山内功心法》,而就是少林的《易筋经》。

令狐冲能练成千百年来少有人练成的《易筋经》,在羽菱君看来,有两个可能。一是令狐冲当时修炼《易筋经》时,他的目的完全是为了治疗内伤,并不是修炼武功,这就让他的心中是不存在修习武功之念的。二是方证大师传与令狐冲的《易筋经》,应当是经过方证精简,释放之其中精要之后的精易版《易筋经》。因而令狐冲所练成的,也并非是扫地僧与方证大师所练成的大成版“易筋经神功”,这点跟张无忌所练的大成版“九阳神功”与武当峨嵋少林三派的残篇“九阳功”相类似。



这两个可能性让令狐冲练成了《易筋经》,也让《易筋经》的传承出现了新的方向。本来按道理来说,假如《易筋经》是通过方证完成了精简的,那么在此后的少林中,应该会出现练成《易筋经》后继之人,但很明显应该是没有的。很大可能就是在方证之后,并未出现有如令狐冲那样天赋异禀的人,也有可能就是方证因为对令狐冲的喜爱已经把他当成自己唯一的传人,除了他并未将此精简功法的行要传与寺内僧人。

自此少林之中,再未出现练成《易筋经》的僧人,而令狐冲受传的一脉中,也没再出现后世传人,《易筋经》在武林中算是彻底失传。

然而金老的武侠世界本来就充满了可能性,其中是非,本也难断,所有对金庸先生武侠世界的理解也纯属是个人一厢情愿的看法罢了。因而以上个人观点,不求苟同,欢迎验证与吐槽!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先说方证大师,笑傲江湖中的少林寺方丈,是个长者,多次救过令狐冲。武功主要是千手如来掌,金刚狮子吼,内功易筋经,方证大师比较低调,主要战绩是任我行三个半佩服的人之一,任我行和大师切磋吸星大法发挥不了作用,吸不到内功,后用计打伤大师,但大师内功精湛并无大碍。个人觉得方证大师是金庸武侠世界中,少林派少有的对易筋经融会贯通的人。



再看,游坦之,聚贤庄大战游氏双雄的儿子,整个人生比较凄惨。先是被阿紫用冰蚕捉弄试毒,偶然学会了易经筋的武功,正邪辅助变成了天下一等一的内功,又学了些星宿派的入门功夫。主要战绩是打败了玄慈方丈的袈裟附魔功,然后和乔峰交手,被帮主三下五除二打断了腿。个人认为,游坦之的功夫偶然性比较多不像方证大师一点一滴积累的这么精纯。



另外,我也是天龙八部武功高于笑傲江湖武功的支持者,原因主要在于武功的传承模式。像逍遥派,一代单传,掌门死了功夫就传承不下来了,以吸星大法为例,似乎就是北冥神功,化功大法退化的武功,每个时代只有一个人会,中间有一个人练不好就传承不下来,但少林寺功夫似乎是例外,武功秘籍储存比较好,练不练的成主要看个人,就像现在的培训机构,教材都一样,就看你学不学,资质如何。



如果游坦之和方证大师对打,游坦之必败无疑。天龙八部中,段誉北冥神功可以吸收鸠摩智的内功,鸠摩智在天龙也是一等一的高手,小无相功内功催动少林七十二绝技,打玄慈方丈也很轻松,推测打游坦之完全不在话下。笑傲江湖中,任我行吸星大法,完全吸不到方证大师内力,推测方证大师内功技高一筹。游坦之以内功见长,姑且认为方证大师和他内功持平,但千手如来掌明显高过星宿派的入门功夫。



江左苏郎


易筋经的练习者,天龙里是游坦之,学的似是而非,并不正统,他只是依照易筋经的图形演练,不觉炼成的深厚内功。外功更是低微,是阿紫在星宿派学的皮毛功夫,本来就不强,他还是偷学的 ,根基很差。基础都不牢,所以在萧峰的交手时,没过多少回合,被发现破绽,打断了腿,惨败。



笑傲江湖里,方正大师,易筋经内力精纯,而且是稳扎稳打,非同凡响。任我行与方正交手时,虽然暗算了方正,依然吸不了他的内力,可见大师内力深厚,而且并未伤了分毫。方正大师外功是正统的少林功夫,日积月累,也很厉害。对比,游坦之肯定打不过方正。



但天龙内高手太多,游坦之在天龙里不过是个一流高手,能赢他的太多;而方正在笑傲江湖里是江湖上的顶尖高手了,除了东方不败,风清扬两位大boss级别的能胜他,其他高手没有能稳胜他的,令狐冲也不成。方正要论真实实力,在天龙里,应该是稍微弱于萧峰和鸠摩智,高于游坦之,慕容复和丁春秋。东方不败的实力应与逍遥三老,慕容博和萧远山一个水平,或者稍微高点,但绝达不到扫地僧的高度。总体,笑傲江湖的武功层次赶不上天龙。


忆秦皇汉武


天龙八部当中的武功水平确实高于笑傲江湖当中的,这一观点我也是相当认同的。

但是易筋经就是易筋经,在任何世界,它的威力都不会减少太多。

游坦之练的易筋经与方正大师练的易筋经其实是不一样的。

方正大师练的易筋经就是按着传统的少林功夫步骤,一步一步的练出来的,功夫比较精纯。

而游坦之的易筋经,更多的是借助易筋经的特性与冰蚕这种天才地宝给堆起来的。在天龙八部当中游坦之的内功特性,更倾向于毒而不是佛。

由于这种特性,游坦之在于比自己内功低的人打的时候,就会占据很大的优势,可是一旦遇到一些真正强于自己的高手,如乔峰那样的高手时就会有着很大的缺陷。

从原著当中也可以看出,游坦之在乔峰的手下,简直没有还手之力。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其实游坦之练的内功并不是易筋经,而是借助易筋经化解吸收的冰蚕毒性。

在笑傲江湖当中,其实方正大师的武力并没有全部的展示出来。

在与任我行的比试当中,由于任我行使诈,使得方正大师平白受了任我行一掌。 但是就是任我行这样顶尖高手的全力一掌,都不能把方正大师给打成重伤,这就可以看出易筋经的威力所在。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方正大师的易筋经,比起游坦之的更加正规、精纯,内力修为也更加深厚。


脑洞大仙


游坦之在原版之中修炼的确实是易筋经,后修改为神足经,所谓神足经,其实就是一门瑜伽术。

游坦之这个人不学无术,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父亲为游氏双雄之一的游驹,所谓的游氏双雄,武功并非顶尖(金庸经常会虚写,其实这些人武功离顶尖相差太远了,就像我月薪不足三万,到底多少,三千,一个道理),生在这么一个家庭却没学武功,若非父亲在聚贤庄自杀而死,怀着仇恨,誓要找乔峰报仇,以游坦之的资质,即便捡到的是易筋经,也绝不可能修炼完成易筋经的内功(金庸也觉得捡到易筋经不可能,所以又做了修改)。

游坦之之所以能一跃成为高手,还是要拜冰蚕所赐,练就了冰蚕寒毒,内力大增,还当上了丐帮帮主,可是游坦之面对真正的高手,缺乏实战经验,拳脚功夫平平,光有内力可不行,还是打不过乔峰。

方证大师,根正苗红的少林寺正牌方丈,也是金庸小说中少有的能将易筋经修炼到极高水准的高手。

拿方证和游坦之比较来印证两部小说的武功水平高低是不严谨的,也是没有什么好比较的。真要比较,也应该拿玄慈方丈和方证大师比较,同为少林方丈,同是正道武林的绝顶高手,方丈精通易筋经,千手如来掌和金刚禅狮子吼,内力之深,恐怕不单单是《笑傲江湖》中最高的一位,即便是在金庸所有作品中,也可以排得上号。玄慈走的是刚猛一路,练成了百多年来未曾有人练成的大力金刚掌,除此之外还擅长袈裟伏魔功和般若掌(玄慈为什么不会易筋经,这又会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方证大师是一位具有眼光也有智慧的正道领袖,玄慈同样是少林方丈,格局却不如方证,武功也要弱一些。

方证大师内力之深体现在任我行的吸星大法对他一点用处都没有,吸星大法除了副作用比较大,还有一个和北冥神功一模一样的限制,无法吸收内功异常深厚稳固者的内功,这里有两个关键词要考,一个是异常深厚,任我行的内功在笑傲中已经是顶尖,而方证大师的内功还要高出一大块,可见相当可怕,一个是

稳固者,方证大师的内力如同雄厚宇宙,是靠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他并非速成。

书中写道:“《易筋经》的功夫圜一身之脉络,系五脏之精神,周而不散,行而不断,气自内生,血从外润。练成此经后,心动而力发,一攒一放,自然而施,不觉其出而自出,如潮之涨,似雷之发。练那《易筋经》,便如一叶小舟于大海巨涛之中,怒浪澎湃之际,小舟自然抛高伏低,何尝用力?若要用力,又哪有力道可用?又从何处用起?”
这才是易筋经的正确打开方式。

《天龙八部》的整体武功水平要高于《笑傲江湖》,这也是金庸小说中的巅峰,但是《笑傲江湖》因为有修炼成易筋经的大高手方证大师、修炼葵花宝典的东方不败和身兼易筋经、独孤九剑的令狐冲,再加上剑术神通的风清扬,这些人在金庸小说中都有不低的排名,而让整体水平得以提升,这里要插一句,虽然五岳剑派的戏份多,但是五岳剑派的实力并不算强,只有嵩山派可以看,像少林武当和日月神教,才是代表当时武功水准的标杆。《天龙八部》不乏内功深厚的高手,而《笑傲江湖》在宣扬“无招胜有招”的同时,强化了内功对于高手的重要性,没有易筋经,剑术神通者如令狐冲也会因为内伤而死,一个死人的剑术就是再神通,他也还是个死人。


又见叶飘零的飘零驿站


天龙八部中,练过易筋经的人少之又少,或许只有扫地僧练过易筋经,而天龙中易筋经为梵文版,在笑傲江湖中已经被翻译过来了,在这个过程中或许缺失了什么也不一定。

天龙中游坦之习得梵文版中的神足经,在加以冰蚕辅助,功力自然上升,但与笑傲江湖中,少林寺方正大师相比,还是有所不足的,在内力、武学上,游坦之和方正大师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虽然方正大师修炼的易筋经内功是翻译版,但纵观整个金庸世界,将易筋经内功融会贯通都在少数,可以说方正大师是笑傲江湖中与东方不败可以并驾齐驱的一人。


样样影视


后面“易筋经”改成“神足经”啦,老爷子也觉得里面有易筋经不合理。



学术经理人大牛曾老师


这个根本是无可考证的因为这个本来就是一个武侠小说所以说无可考证但是根据人气来讲呢天龙八部明显比那个笑傲江湖药膏所以游坦之呢那个易筋经的练习那肯定方正大师要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