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飯上班,單位食堂,一口就能吃出回憶

在很長一段時間,

鋁飯盒裝網兜兒裡掛自行車把上,

一溜煙穿過小衚衕趕著去上班。。。。

到了中午直奔食堂打飯。。。。。

偶爾回憶下青春,也可以談笑風生~

带饭上班,单位食堂,一口就能吃出回忆

1983年我參加了工作,

單位有一個很大的食堂,這食堂叫我震撼,

一共三層,能500人同時用餐。

第三層是領導和專家用餐的地方,一般人無權享用。

這食堂比我大學裡的食堂大三、四倍,畢竟不是一個檔次。

带饭上班,单位食堂,一口就能吃出回忆

那時候每週換一次飯票,

錢票和飯票是與人民幣等值的,是塑料片製作的。

換好後用一根皮筋紮好,一面是錢票,另一面是糧票。

每天中午12點職工們在飢腸轆轆的感受中直奔大食堂,

瞬時間這裡被充斥得水洩不通。

带饭上班,单位食堂,一口就能吃出回忆

飯菜名稱用黑粉筆寫在食堂窗口小菜板上,

大師傅還經常用簡寫字,

比如“芹菜”的菜是“艹”字頭加上一個“才”字;

“豇豆”會寫成“江豆”;

“肉炒蒜苗”還會寫成“肉蒜臺”,

拍黃瓜;等等等等,反正內容都是家常菜,

誰會在意是哪個字呢。

带饭上班,单位食堂,一口就能吃出回忆

大師傅提前炒好了,盛在大鋁盆裡,

男同志是三、四兩米飯加一兩個菜,

女同志會是一二兩米飯加一個菜,

盛菜都是大師傅掌勺,

盛多盛少往往根據大師傅的喜怒哀樂,

還根據平常的私人關係,反正不會有人吃不飽,

有人會剩下飯菜倒掉。

带饭上班,单位食堂,一口就能吃出回忆

食堂裡有座位,但是每個人打完飯都會端回辦公室去吃,

中午有一個半小時的午休,一些同事會湊在一起打撲克,

端起來吃一口再放在面前,手裡翻著牌,

雖然麻煩可是不耽誤娛樂,這時候是溝通感情的最好時光,

往往是誰與誰關係最好就能一眼看出來,

因為關係好才會湊在一起玩,關係默契才會打對家。

带饭上班,单位食堂,一口就能吃出回忆

那幾年實行打橋牌,

2000年的時候我和搭檔

在大會堂還參加全國業餘雙人橋牌賽獲得東西組的第二名,

獎勵是法國產的撲克牌4副。

带饭上班,单位食堂,一口就能吃出回忆

結婚後我媳婦繼承了他母親的生活傳統,

每天早上都給我們倆做早飯,蒸上新米飯盛在飯盒底層,

再炒一個菜放在米飯上面,她說如果午飯沒吃好,

得了胃病以後身體就完了,於是我開始了帶飯,

每天早晨將飯盒用一段小繩子紮成十字,交到食堂,

中午大師傅用蒸鍋蒸好。中午吃飯都不用排隊了,

小窗口去取飯盒。時間一長跟食堂的師傅們混的可熟了。

(六七十年代我媳婦她媽也是對她爸這樣經常帶飯……)

带饭上班,单位食堂,一口就能吃出回忆

有天一個大師傅對我說:看你媳婦有多疼你,

每天給你做好不同口味的飯菜。

我說大姐,是呀,有人疼真好。

別人一誇,心裡真是美滋滋的。

這讓我們部門的同事很是羨慕。連很多女同事都說“做不到”。

带饭上班,单位食堂,一口就能吃出回忆

後來因為業務的關係,工作需要調動,

2002年以後搬進了寫字樓,職場內不讓帶入飯菜。

從那以後在也沒有帶過飯了。寫字樓地下室有一個食堂,

菜的味道和原來單位食堂的味道差遠了,

總是那幾道菜,從來不變。

更甭說我媳婦的做飯的手藝了,沒法兒比。

難怪,就此一家沒得挑。

带饭上班,单位食堂,一口就能吃出回忆

時間長了吃膩了,大家開始搜索周圍的飯館,

一個個品嚐。你別小看那些小館,味道還真的不一般。

二三月準保有新菜品推出,精品,不貴,量適中。

拍個片子“舌尖上的北京小館”也是有可能的。

带饭上班,单位食堂,一口就能吃出回忆

時間過得真快,剛上班在單位大食堂吃飯,

帶飯都已經過去30多年了,米飯、饅頭、花捲、包子......

豬肉燉粉條、雞蛋炒西紅柿,芝麻醬麵......番茄雞蛋湯、

香姑豆腐湯、紫菜湯、苦菜湯......這些美味可口的飯菜和湯,

滿滿的回憶就在眼前。

带饭上班,单位食堂,一口就能吃出回忆

(圖片來自於網絡)編排:赤耳

圖1:這樣做可以找到我們!

带饭上班,单位食堂,一口就能吃出回忆

圖2:這樣做可以置頂我們!

带饭上班,单位食堂,一口就能吃出回忆

合作聯繫微信號:lsy48334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