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西北小吃——山丹炒撥拉

說起炒不拉這道美食,我們先說說它所在的這個地方山丹,山丹位於甘肅省西部河西走廊中段,東靠永昌,西鄰民樂,南以祁連山與青海省為界。民風淳樸,蘊含古老而獨特的民族風情,自然風光旖旎引人。

炒撥拉在山丹的縣誌裡有記載:炒撥拉因動作得名,支以鑄鐵鏊子,炒撥拉的主要食材其實是羊雜 ,諸如心、肺、腸、肝、腰花、肚子等,先將原料洗淨,切好,再佐以皮牙子(所謂皮牙子就是指洋蔥)、大蒜、青紅椒、蔥段、辣椒粉,孜然等輔料,首先將切好的羊肝、肺、肚、腸、心等佐以調料蔥花蒜苗下鍋,以柴火或煤炭為燃料,用猛火爆炒,待熟即食。炒撥拉冬季進食最佳,麻辣適度,肥而不膩,煙熏火燎,邊炒邊吃,美味可口,熱熱乎乎。”短短几行字,生動形象,似乎還能聞到香噴噴的味道

這個特色小吃佔地不需要特別大的地方,地下一溜兒排著三個小火爐,爐子旁有手搖鼓風機,爐上各置一直徑約一米左右的鑄鐵鏊子。四周擺放著小板凳,食客們圍坐在鐵鏊子周圍,鑄鐵鏊子表層烏黑髮亮,應是常年食材浸漬的緣故罷只見掌勺老闆熟練地把切好的腸子、肚子、腰子一一碼放在鐵板上,妙手拈花般抓起洋蔥絲、辣椒絲、蒜苗和蒜瓣覆在其上,然後又天女散花般撒上紅紅的辣椒麵。

加碳,拉風箱,火星從鐵板下呲呲呲突竄,火花四射,像手裡可以旋轉燃放的煙花棒。老闆在鐵板中間放了一大塊豬油。風箱越拉越快,火越燒越旺,火苗從鐵板下蔓延,呼呼呼上揚,繚繞,白色的豬油隨著鐵板的熱量,一圈圈融化,油汪汪一團。高溫在將食材迅速變熟的同時,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食材的鮮味。在老闆娘撥拉食材的當兒,問她為什麼要用大油。答曰:大油和羊雜碎在一起,能產生一種奇妙的味道,用植物油或者羊油,就沒有這個味兒啦!而羊油就有些羶腥味,一般人很難習慣。老闆極似隱匿民間的武林高手,來就餐的客人,老闆都會和你交談聊天,但這並沒有影響她手上的動作,信手翻轉之間,一道令人擊掌叫絕的美食已然誕生。

約摸四五分鐘的功夫,濃濃的香味已經瀰漫了整個小店。老闆娘在操作的同時會詢問大家的飯量,如果覺得這些食材的量還稍微的欠一些,老闆又在鐵鏊子上加上一些切成長約一寸,寬約一指的白餅,繼續搖動鼓風機,來回撥拉了兩分鐘,就招呼我們開吃。

作為西北人,我是極喜歡這種吃飯場景的。大家隨意圍著爐火坐下來,你一筷子,他一筷子,煙火繚繞間,似乎人的內心也打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在迅速縮短。這種更具有市井味的方式,體現了平等、分享的理念。在這要說一下山丹的米酒,米酒是糯米粉大米發酵而成,它是吃炒撥拉非要喝的,吃炒撥拉的同時可能會略帶油膩,而這個米酒呢,正好比較清爽,兩者一中和簡直完美!炒撥拉配米酒是絕配。

說起來,炒撥拉在山丹出名,這要和山丹軍馬場有著莫大的干係。山丹軍馬場是亞洲最大的馬場,山丹馬場也是為國家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地方,隨著時代的變遷,軍馬已經徹底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很多牧馬人也都改了行當,他們的後代,也大都遷居城市,不願再回這裡。但羊群、牛群、驢群仍舊在這片草原上游蕩,吃草,繁衍生息。只要馬場上的羊群還在,炒撥拉就會一直存在下去,並會一直撩撥著我們的腸胃和眼睛。

在冬天,吃著炒撥拉,麻中帶甜,帶著一絲絲涼意,但你卻會倍感溫暖。當然,在夏日品嚐也獨有風味,炒撥拉外加一罐扎啤,在盛夏的午夜大快朵頤,吃得大汗淋漓,是最美味不過的了。

如果,您以後來到了西北小縣城山丹,

一定要來品嚐炒撥拉,

並記得配上一杯山丹的米酒哦~

炒撥拉加米酒是絕配!

幾個朋友圍在爐子旁邊,

一邊聊天,一邊吃,

既對它的味道表示驚豔,

又滿足了您挑剔的味蕾!

舌尖上的西北小吃——山丹炒撥拉

舌尖上的西北小吃——山丹炒撥拉

舌尖上的西北小吃——山丹炒撥拉

舌尖上的西北小吃——山丹炒撥拉

舌尖上的西北小吃——山丹炒撥拉

舌尖上的西北小吃——山丹炒撥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