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奇
李世民娶表妹時,他還沒有當上皇帝,只是一個王爺——秦王。
既然那時候李世民還不是皇帝,那長孫皇后自然也不是皇后,對她正確的稱呼,應該是秦王妃,或者長孫王妃。
(苗圃飾演的長孫氏)
長孫王妃不是漢族人,而是鮮卑人,她和她的哥哥長孫無忌,都是北魏時期鮮卑皇族的後裔,本姓拓跋,之所以取了一個“長孫”的漢姓,是因為北魏時期鮮卑貴族迅速漢化,都把鮮卑姓改成了漢姓。
這位王妃出身高貴,從小受儒家教育,對自己嚴格,對別人寬容,生活節儉,深明大義,所以很容易就能做到“不妒忌”。李世民當秦王時就廣納姬妾,她作為正妻,從來沒有阻止過。
李世民娶的那個所謂的小表妹究竟是誰呢?原來是隋煬帝楊廣的二女兒。
楊廣的女兒怎麼會是李世民的表妹呢?因為李世民和楊廣是親戚——楊廣他媽獨孤氏跟李世民他奶奶是親姐妹,所以李世民應該喊楊廣為表叔,所以楊廣的女兒就成了李世民的表妹。不過,這個表妹既不是姑表妹,也不是姨表妹,純粹是七彎八繞的遠門子表妹。
網上有許多不讀書的蠢貨,說什麼李世民娶了自己的親表妹,說什麼他們屬於典型的近親結婚。這完全是胡扯蛋的鬼話嘛!
(楊廣的二女兒成了秦王李世民的戰利品)
李世民娶楊廣的女兒,有沒有得到楊廣的允許呢?答案是沒有。因為那時候楊廣早就被部將給勒死了,隋朝早就滅亡了,楊廣的嬪妃和女兒們下場悽慘,有的被隋朝叛將佔為己有,有的被突厥人擄掠到塞北,有的則成了李淵父子的姬妾。李世民娶楊廣的女兒,娶的其實就是一個戰利品,一不需要媒人,二不需要證人,就算長孫王妃想攔著,她也攔不住啊!
開周說宋
長孫皇后是一個很符合封建時代道德觀念的女子,從來不反對丈夫納妾,反而經常積極主動的給丈夫納妾。
例如貞觀二年時,長孫皇后得知原隋朝通事舍人鄭仁基的女兒十分美貌,就讓當時已經是皇帝的李世民納入後宮。詔書還沒有走完程序時,魏徵得知鄭氏女已經有婚約,勸諫李世民取消了詔書。這件事被寫入了《貞觀政要》。
(長孫皇后)
積極主動的為丈夫納妾,在中國古代被視為女子的美德。妒忌是古代可以作為休妻理由的七出之條之一,嫉妒不讓丈夫納妾最嚴重的時候可以被丈夫以正當理由修掉。
以現在的觀念看,這樣的道德觀實在不可理喻,但我們不能要求人超越時代。
李世民納小表妹隋煬帝的女兒隋朝公主為妾,時間上應該在李淵起兵後攻佔長安,隋朝公主楊氏作為戰利品被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佔有。
李淵的父親李昞和隋文帝楊堅同樣娶了獨孤信的女兒為妻,李淵和隋煬帝楊廣是關係很近的表兄弟,李世民和這位隋煬帝的公主,自然也算得上是關係比較近的表兄妹。
李世民將這位小表妹納為妾室,其實是對其嚴重的侮辱。中國古代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妾的地位只是比奴婢高點,與正妻地位天差地別。納妾只有在女方家庭社會地位遠低於男方的情況下才能實行。作為亡國公主,楊氏最大的侮辱也只能承受。
前朝公主的身份,也不可能對長孫皇后的地位造成任何威脅。長孫皇后也從不是善妒的女子,對丈夫納妾從來只有鼓勵贊成。
楊氏後來為李世民生了第三子李恪和第六子李愔。李恪很受李世民喜愛,被李世民認為英武類與自己。太子李承乾被廢后,李世民重新立太子時,曾經考慮過立李恪。但李恪不是嫡子,母親是前朝公主身份尷尬,在長孫無忌等人強烈反對後,李世民就打消了念頭。
唐高宗李治繼位後,永徽四年(653年),在房遺愛謀反案中,長孫無忌將李恪誣陷擴大化進去,以謀反的罪名處死了李恪。李恪的同母弟弟李愔也被流放。
仁勇校尉
這個小表妹不是親的,她叫楊氏,楊妃。李世民納娶她時,觀音婢還不是皇后呢,應該是秦王妃。玄武門之變後,她才升任太子妃。
做李世民的女人真悲哀,光芒完全被長孫掩蓋,除長孫外,其餘的女人史書記載都很少。這位小表妹楊氏,只有寥寥幾筆。
隋唐人物關係也真的很複雜,門閥政治嘛,互相往來,藉助女人,不斷聯姻,加強關係。李世民和楊廣的關係追溯到孤獨信。他的女兒一個嫁楊堅,一個嫁李淵的父親。所以楊廣比李世民高一個輩分,楊氏和李世民同輩,是他的遠門小表妹,但不是親的。二人的結合也不為近親結婚。
在楊氏進秦王府時,她的父親早已被宇文化及殺了,嫡母蕭皇后輾轉他手,先是宇文化及,再是竇建德、突厥可汗,最後唐太宗。
所以,楊氏進秦府,是以戰利品的身份。為什麼要進秦府?政治聯姻唄,拉攏和安撫一些隋朝遺民,遺臣。
這是一次強迫性的婚姻,管你楊廣同意,還是不同意,也管你楊氏同意不?楊氏巴不得呢,李世民也不差勁,手底下一堆能人,有權有勢,活脫脫實力派官二代,長得也不耐,英俊高大。
問題來了,各方都同意,但長孫同意嗎? 同意當然同意啦,知道點李世民後宮的人,便知道那是相當的複雜,各方勢力的人都有。其中有二婚的韋家女人韋貴妃、隋朝太尉楊雄的女兒燕德妃、殺父之仇的陰世師的女兒陰妃……
等等,且不說李世民胸懷,長孫肯定有這一個心胸。長孫知道,李世民只愛她一人,但為了丈夫的事業,長孫也大度讓人和她共享。
所以說,長孫肯定同意。千古賢后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有意思的是,楊氏生下兒子李格,李承乾被廢之後,李治有些仁弱,李世民曾有過立他做太子的想法,但被長孫無忌阻礙了。曾經,李世民也說:“李恪類我。”
史小二記
李世民這個小表妹稱得上是隋唐時期最神秘的一個女人,史書關於她的記載不過幾個字而已,然而後世卻對她的生平有著各種各樣的猜測,只因為和她有關係的人都身份特殊,她是隋煬帝的女兒,李世民的妃子,李恪的生母。
楊妃能在史書上留下痕跡完全是母憑子貴,《舊唐書》是這樣記載的:“恪母,隋煬帝女也”,也僅僅是這麼一句,可謂簡單至極。
何以稱楊妃為李世民的表妹呢?這要從李世民的祖母說起,李世民的祖母元貞皇后獨孤氏是北魏重臣獨孤信的第四女,而獨孤信的第七女、元貞皇后的七妹獨孤伽羅是楊堅的文獻皇后,這樣一來,李淵和楊廣就是表兄弟的關係,而李世民和楊妃也就是表兄妹的關係,只是這個表兄妹已經是第四代的血緣關係,已經不在近親結婚的範疇。
楊妃的生母是誰,並沒有記載,據推測可能是蕭嬪或者陳婤,但也有人認為可能是個地位低下的宮女,因為史書上並沒有楊妃的公主封號。楊妃何時成為李世民的妃子也是一個謎,只能進行一些推測。
617年,各地起義不斷,李淵也在太原舉起義旗,並很快攻進了長安,遙尊楊廣為太上皇,扶立楊廣之孫楊侑為帝,而此時的楊廣在江都已經失去了鬥志,只想窩在江都等死,618年,楊廣的禁衛軍驍果軍以宇文化及為首造反,殺死了楊廣,扶立楊廣之侄楊浩為帝,宇文化及率領驍果軍以及楊廣的妃嬪子女準備西歸洛陽,在遭遇李密的瓦崗軍後,宇文化及率餘部跑到了魏縣稱帝,並預備攻下魏州,結果被元寶藏打敗,損失了不少,619年正月,魏徵勸說元寶藏降唐,楊妃很可能這時候回到了長安,然後成為秦王李世民的妾室。
也有觀點認為早在617年或者618年,楊妃就成了李世民的妾。無論怎麼說,楊妃成為李世民的妾都是一種政治聯姻,關隴集團很注重內部聯姻,況且李世民和楊妃還有那麼點親戚關係在那裡,所以楊妃成為李世民的妾室不足為奇。
至於說到長孫皇后(當時還不是皇后)為什麼會點頭同意,實在是簡單的很,李淵讓李世民娶誰,不需要經過長孫氏的同意。即便是李世民自己想娶誰,也不需要經過長孫氏的同意。那時候男人三妻四妾再正常不過,況且為了丈夫的前途,長孫氏沒有理由反對這樣的聯姻,情感上的反對只能放在心底,如果表現出來那就是善妒。
所以李世民納小表妹為妾,長孫皇后無權干涉,她從來都不是阻礙,隨她點不點頭,楊妃都要和她分享李世民。甚至後來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又逼迫李淵下臺然後自己做了皇帝,又有更多的女人和長孫皇后飛享同一個男人。
楊妃受不受李世民的寵愛同樣也是一個謎,有人認為很受寵愛,並且在長孫皇后過世後一度執掌鳳印;也有人說楊妃並不受寵,不過是個聯姻工具而已,所以史書都懶得為她廢筆墨。
619年,楊妃生下李世民第三子李恪,後來又生下李世民第六子李愔。李恪被李世民認為“類己”,李世民甚至一度和長孫無忌說要廢掉李治的太子之位,轉而立李恪,不過長孫無忌以李治是忠厚的嫡子不該換太子而阻止了李世民,之後李世民並未再提,然後此事間接導致了李恪的死亡,653年,房遺愛謀反案爆發,長孫無忌誣陷李恪參與其中,李恪被殺,李愔受牽連被流放,而楊妃不知所終。
蕭曉四姑娘
真經的來說,皇帝納什麼妾皇后只能給建議而不能做決定。況且古代只要不是姑表親都可以通婚的。不正經來說,皇帝可能經常要,那天皇后正來事,皇上又來要了,皇后不耐煩:要什麼要,要你妹丫!可能皇上滿心歡喜地說:我熬了這麼久就等你這句話了。然後普大喜奔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