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要纳小表妹为妾,长孙皇后为何肯点头同意?

郑晓奇


李世民娶表妹时,他还没有当上皇帝,只是一个王爷——秦王。

既然那时候李世民还不是皇帝,那长孙皇后自然也不是皇后,对她正确的称呼,应该是秦王妃,或者长孙王妃。

(苗圃饰演的长孙氏)

长孙王妃不是汉族人,而是鲜卑人,她和她的哥哥长孙无忌,都是北魏时期鲜卑皇族的后裔,本姓拓跋,之所以取了一个“长孙”的汉姓,是因为北魏时期鲜卑贵族迅速汉化,都把鲜卑姓改成了汉姓。

这位王妃出身高贵,从小受儒家教育,对自己严格,对别人宽容,生活节俭,深明大义,所以很容易就能做到“不妒忌”。李世民当秦王时就广纳姬妾,她作为正妻,从来没有阻止过。

李世民娶的那个所谓的小表妹究竟是谁呢?原来是隋炀帝杨广的二女儿

杨广的女儿怎么会是李世民的表妹呢?因为李世民和杨广是亲戚——杨广他妈独孤氏跟李世民他奶奶是亲姐妹,所以李世民应该喊杨广为表叔,所以杨广的女儿就成了李世民的表妹。不过,这个表妹既不是姑表妹,也不是姨表妹,纯粹是七弯八绕的远门子表妹。

网上有许多不读书的蠢货,说什么李世民娶了自己的亲表妹,说什么他们属于典型的近亲结婚。这完全是胡扯蛋的鬼话嘛!

(杨广的二女儿成了秦王李世民的战利品)

李世民娶杨广的女儿,有没有得到杨广的允许呢?答案是没有。因为那时候杨广早就被部将给勒死了,隋朝早就灭亡了,杨广的嫔妃和女儿们下场凄惨,有的被隋朝叛将占为己有,有的被突厥人掳掠到塞北,有的则成了李渊父子的姬妾。李世民娶杨广的女儿,娶的其实就是一个战利品,一不需要媒人,二不需要证人,就算长孙王妃想拦着,她也拦不住啊!


开周说宋


长孙皇后是一个很符合封建时代道德观念的女子,从来不反对丈夫纳妾,反而经常积极主动的给丈夫纳妾。

例如贞观二年时,长孙皇后得知原隋朝通事舍人郑仁基的女儿十分美貌,就让当时已经是皇帝的李世民纳入后宫。诏书还没有走完程序时,魏征得知郑氏女已经有婚约,劝谏李世民取消了诏书。这件事被写入了《贞观政要》。

(长孙皇后)

积极主动的为丈夫纳妾,在中国古代被视为女子的美德。妒忌是古代可以作为休妻理由的七出之条之一,嫉妒不让丈夫纳妾最严重的时候可以被丈夫以正当理由修掉。

以现在的观念看,这样的道德观实在不可理喻,但我们不能要求人超越时代。

李世民纳小表妹隋炀帝的女儿隋朝公主为妾,时间上应该在李渊起兵后攻占长安,隋朝公主杨氏作为战利品被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占有。

李渊的父亲李昞和隋文帝杨坚同样娶了独孤信的女儿为妻,李渊和隋炀帝杨广是关系很近的表兄弟,李世民和这位隋炀帝的公主,自然也算得上是关系比较近的表兄妹。

李世民将这位小表妹纳为妾室,其实是对其严重的侮辱。中国古代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妾的地位只是比奴婢高点,与正妻地位天差地别。纳妾只有在女方家庭社会地位远低于男方的情况下才能实行。作为亡国公主,杨氏最大的侮辱也只能承受。

前朝公主的身份,也不可能对长孙皇后的地位造成任何威胁。长孙皇后也从不是善妒的女子,对丈夫纳妾从来只有鼓励赞成。

杨氏后来为李世民生了第三子李恪和第六子李愔。李恪很受李世民喜爱,被李世民认为英武类与自己。太子李承乾被废后,李世民重新立太子时,曾经考虑过立李恪。但李恪不是嫡子,母亲是前朝公主身份尴尬,在长孙无忌等人强烈反对后,李世民就打消了念头。

唐高宗李治继位后,永徽四年(653年),在房遗爱谋反案中,长孙无忌将李恪诬陷扩大化进去,以谋反的罪名处死了李恪。李恪的同母弟弟李愔也被流放。


仁勇校尉


这个小表妹不是亲的,她叫杨氏,杨妃。李世民纳娶她时,观音婢还不是皇后呢,应该是秦王妃。玄武门之变后,她才升任太子妃。

做李世民的女人真悲哀,光芒完全被长孙掩盖,除长孙外,其余的女人史书记载都很少。这位小表妹杨氏,只有寥寥几笔。


隋唐人物关系也真的很复杂,门阀政治嘛,互相往来,借助女人,不断联姻,加强关系。李世民和杨广的关系追溯到孤独信。他的女儿一个嫁杨坚,一个嫁李渊的父亲。所以杨广比李世民高一个辈分,杨氏和李世民同辈,是他的远门小表妹,但不是亲的。二人的结合也不为近亲结婚。

在杨氏进秦王府时,她的父亲早已被宇文化及杀了,嫡母萧皇后辗转他手,先是宇文化及,再是窦建德、突厥可汗,最后唐太宗。

所以,杨氏进秦府,是以战利品的身份。为什么要进秦府?政治联姻呗,拉拢和安抚一些隋朝遗民,遗臣。


这是一次强迫性的婚姻,管你杨广同意,还是不同意,也管你杨氏同意不?杨氏巴不得呢,李世民也不差劲,手底下一堆能人,有权有势,活脱脱实力派官二代,长得也不耐,英俊高大。

问题来了,各方都同意,但长孙同意吗?

同意当然同意啦,知道点李世民后宫的人,便知道那是相当的复杂,各方势力的人都有。其中有二婚的韦家女人韦贵妃、隋朝太尉杨雄的女儿燕德妃、杀父之仇的阴世师的女儿阴妃……

等等,且不说李世民胸怀,长孙肯定有这一个心胸。长孙知道,李世民只爱她一人,但为了丈夫的事业,长孙也大度让人和她共享。


所以说,长孙肯定同意。千古贤后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有意思的是,杨氏生下儿子李格,李承乾被废之后,李治有些仁弱,李世民曾有过立他做太子的想法,但被长孙无忌阻碍了。曾经,李世民也说:“李恪类我。”


史小二记


李世民这个小表妹称得上是隋唐时期最神秘的一个女人,史书关于她的记载不过几个字而已,然而后世却对她的生平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只因为和她有关系的人都身份特殊,她是隋炀帝的女儿,李世民的妃子,李恪的生母。

杨妃能在史书上留下痕迹完全是母凭子贵,《旧唐书》是这样记载的:“恪母,隋炀帝女也”,也仅仅是这么一句,可谓简单至极。

何以称杨妃为李世民的表妹呢?这要从李世民的祖母说起,李世民的祖母元贞皇后独孤氏是北魏重臣独孤信的第四女,而独孤信的第七女、元贞皇后的七妹独孤伽罗是杨坚的文献皇后,这样一来,李渊和杨广就是表兄弟的关系,而李世民和杨妃也就是表兄妹的关系,只是这个表兄妹已经是第四代的血缘关系,已经不在近亲结婚的范畴。

杨妃的生母是谁,并没有记载,据推测可能是萧嫔或者陈婤,但也有人认为可能是个地位低下的宫女,因为史书上并没有杨妃的公主封号。杨妃何时成为李世民的妃子也是一个谜,只能进行一些推测。

617年,各地起义不断,李渊也在太原举起义旗,并很快攻进了长安,遥尊杨广为太上皇,扶立杨广之孙杨侑为帝,而此时的杨广在江都已经失去了斗志,只想窝在江都等死,618年,杨广的禁卫军骁果军以宇文化及为首造反,杀死了杨广,扶立杨广之侄杨浩为帝,宇文化及率领骁果军以及杨广的妃嫔子女准备西归洛阳,在遭遇李密的瓦岗军后,宇文化及率余部跑到了魏县称帝,并预备攻下魏州,结果被元宝藏打败,损失了不少,619年正月,魏征劝说元宝藏降唐,杨妃很可能这时候回到了长安,然后成为秦王李世民的妾室。


也有观点认为早在617年或者618年,杨妃就成了李世民的妾。无论怎么说,杨妃成为李世民的妾都是一种政治联姻,关陇集团很注重内部联姻,况且李世民和杨妃还有那么点亲戚关系在那里,所以杨妃成为李世民的妾室不足为奇。

至于说到长孙皇后(当时还不是皇后)为什么会点头同意,实在是简单的很,李渊让李世民娶谁,不需要经过长孙氏的同意。即便是李世民自己想娶谁,也不需要经过长孙氏的同意。那时候男人三妻四妾再正常不过,况且为了丈夫的前途,长孙氏没有理由反对这样的联姻,情感上的反对只能放在心底,如果表现出来那就是善妒。

所以李世民纳小表妹为妾,长孙皇后无权干涉,她从来都不是阻碍,随她点不点头,杨妃都要和她分享李世民。甚至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又逼迫李渊下台然后自己做了皇帝,又有更多的女人和长孙皇后飞享同一个男人。


杨妃受不受李世民的宠爱同样也是一个谜,有人认为很受宠爱,并且在长孙皇后过世后一度执掌凤印;也有人说杨妃并不受宠,不过是个联姻工具而已,所以史书都懒得为她废笔墨。

619年,杨妃生下李世民第三子李恪,后来又生下李世民第六子李愔。李恪被李世民认为“类己”,李世民甚至一度和长孙无忌说要废掉李治的太子之位,转而立李恪,不过长孙无忌以李治是忠厚的嫡子不该换太子而阻止了李世民,之后李世民并未再提,然后此事间接导致了李恪的死亡,653年,房遗爱谋反案爆发,长孙无忌诬陷李恪参与其中,李恪被杀,李愔受牵连被流放,而杨妃不知所终。


萧晓四姑娘


真经的来说,皇帝纳什么妾皇后只能给建议而不能做决定。况且古代只要不是姑表亲都可以通婚的。不正经来说,皇帝可能经常要,那天皇后正来事,皇上又来要了,皇后不耐烦:要什么要,要你妹丫!可能皇上满心欢喜地说:我熬了这么久就等你这句话了。然后普大喜奔地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