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A年終總結之吐槽篇:A4 Avant又沒引進?奔馳換小排量發動機?

每個人對“槽點”的理解不一樣,挑剔的人會認為座椅角度、細節設計等處處不合心意,但大多人還是能做到放平心態,用正確的眼光去看待一款整體評分80分以上的產品。所以如果針對細枝末節吐槽,那今天的話題恐怕永無止境;但話說回來,在中國混得風生水起,口碑市場雙豐收的“BBA”難道會有“死角”?這個嘛,我說您聽,贊同或者不贊同都歡迎評論區開聊(噴)。


BBA年終總結之吐槽篇:A4 Avant又沒引進?奔馳換小排量發動機?


BBA年終總結之吐槽篇:A4 Avant又沒引進?奔馳換小排量發動機?


奧迪篇

· 不用給我們引進A4 Avant了,咱不稀罕!

這話題是第一天說了麼?從B9這代A4國產引入,就有消息說A4 Avant會同步引進,這是好消息啊,當下年輕消費者很追求與眾不同,金錢上的代價不會比國產A4L高多少就能得到原汁原味的旅行版,奧迪真是吃透了中國市場!可惜承諾並未兌現,2016拖到2017,2017說2018四季度穩了,結果2018還沒引進,現在據可靠消息,奧迪會在2019年把A4 Avant引入國內,要我說的話,動作快點吧,海外都要中期改款了,國內還沒嚐鮮呢...


BBA年終總結之吐槽篇:A4 Avant又沒引進?奔馳換小排量發動機?


BBA年終總結之吐槽篇:A4 Avant又沒引進?奔馳換小排量發動機?


說起來國內有A4 allroad quattro,而且2019款上市以後增配幅度很大,這個舉動筆者無論如何是要點讚的。雖然看上去都是旅行版,但無疑“Avant”會呼聲更高一些,allroad系列“奶爸”味兒還是過於濃了。而且我想不出引進A4 Avant對於奧迪有啥難點,現在國內一線城市對豪華品牌進口車型需求量是越來越大的,單從“商機”這個角度,A4 Avant也會比A4 allroad quattro銷量更高。


BBA年終總結之吐槽篇:A4 Avant又沒引進?奔馳換小排量發動機?

奧迪A4 allroad|39.58~43.65萬|圖片|參數

· 配置奇葩的2019款奧迪A5家族

現款A5家族包含敞篷版,雙門版以及四門版,從銷量上,四門版也就是A5 Sportback相對多一些,也相對保值。按道理這車就算有槽點,也被高顏值覆蓋了,一切為顏值買單!可是奧迪A5謎一般的動力排布與配置排布還是讓人啼笑皆非,與A4L相同,A5在國內也應用2.0T動力並分高低功率調教,不同之處在於高功率發動機並不標配四驅,其四驅門檻非常高,無論四門雙門敞篷,想要四驅上頂配就對了;再換句話說,A5家族大部分車型都是前驅版,低功率發動機配前驅就足夠充沛了,高功率配前驅會有一些動力過剩。


BBA年終總結之吐槽篇:A4 Avant又沒引進?奔馳換小排量發動機?

奧迪A5雙門|36.98~48.98萬|圖片|參數


BBA年終總結之吐槽篇:A4 Avant又沒引進?奔馳換小排量發動機?

奧迪A5雙門|36.98~48.98萬|圖片|參數

國內消費者也很識趣,買A5的話,要麼圖顏值買最低配,有錢又想要機械素質就買四驅,中間的45 TFSI前驅車型其實定位有些尷尬。都說存在即道理,車款如何排布也不影響消費者切身利益;但奧迪對A5的增配才是高潮戲,既沒照顧最具購買潛力的低配,也沒照顧四驅版,反而定位尷尬的45 TFSI前驅版是最大贏家,看不懂啊...於是那些為顏值買單的低配車主繼續被嘲諷:“你看,落地花四十幾萬買個車連電折耳都沒有...哈哈哈...”


BBA年終總結之吐槽篇:A4 Avant又沒引進?奔馳換小排量發動機?


· 致現款A6L--老將的退役儀式本該體面

根據奧迪新車規劃,2018年末本該有一次C7 & C7Pa世代A6L的小改款,或者說叫A6L典藏版也好,加一些配置,再高調上市一次。事實上這款車確實在規劃中,但奧迪至今還未“官宣”什麼,目前到達經銷商的現款A6L都是典藏版,低配加入了運動套件,2.0T增配全景天窗,經典的3.0T六缸機械增壓版本則已經停產了。其實也說不上是吐槽,但會覺得眼下現款A6L相關動作都是暗箱操作,全世界都在嚷嚷全新A6科技感如何如何,至於“老”A6嘛,有點人走茶涼。


BBA年終總結之吐槽篇:A4 Avant又沒引進?奔馳換小排量發動機?

奧迪A6L|40.28~69.48萬|圖片|參數


BBA年終總結之吐槽篇:A4 Avant又沒引進?奔馳換小排量發動機?


據筆者從經銷商處瞭解,現款A6L與全新A6L同堂銷售週期會非常短,大批量供貨也就是截止到春節前後。目前,全新A6L已經開始全面鋪貨,接受預訂並將於1月15日公佈價格。雖說新老交替是常事,但個人認為現款A6L作為有功之臣,退出歷史舞臺時應該更體面一些,總不至於像現在這樣悄無聲息;而且說句題外話,C7世代的A6L確實在製造理念上已經很舊了,相關平臺早就革新了,但作為豪華車,新老A6L相較下,老款車型還是有自己的魅力點,之所以那麼多人認為老款不值得購買,無非是不同年齡段的人在駕駛感受以及內外設計兩方面,對“豪華”一詞的理解有代溝罷了。


BBA年終總結之吐槽篇:A4 Avant又沒引進?奔馳換小排量發動機?


寶馬篇

· 3系最後一次小改款,有驚喜也有失落

寶馬這代車型實力很強,說真的可吐槽之處不多,甚至很多歷史遺留問題在2018都順利解決。但如今的寶馬依然很“務實”,沒什麼情懷可聊,“你們不用買高功率,低功率就夠你們用了,我們調教好,況且高功率門檻太高了你們買不起”,差不多就是這種感覺。在配置差不多的前提下,320im曜夜版比330im曜夜落地價便宜近10萬,純粹的駕控樂趣代價可是真不低;但現在好了,寶馬在2019款3繫上取消了“330”系列,有錢都買不到了。


BBA年終總結之吐槽篇:A4 Avant又沒引進?奔馳換小排量發動機?


BBA年終總結之吐槽篇:A4 Avant又沒引進?奔馳換小排量發動機?

寶馬3系旅行車|39.96~56.96萬|圖片|參數

對新款(2019款)3系的吐槽,可能純屬個人好惡吧,這樣出色的機械素質+這種程度的誠意配置,現在入手這代3系已是最佳時機。尤其從2018款開始推出的“曜夜版”性價比爆棚,唯一槽點是標軸曜夜一律裝配燻黑輪轂值得商榷,哪怕燻黑/槍灰色輪轂配額比例為一比一都好。個人認為,所謂燻黑效果對輪轂造型以及車漆顏色比較挑剔,如果是20寸405M輪轂燻黑配上3系墨爾本紅或埃斯托藍車漆,效果會更好一些。


BBA年終總結之吐槽篇:A4 Avant又沒引進?奔馳換小排量發動機?


· 處境尷尬的寶馬純電動車

以前我們不懂為何有人要消費純電動汽車,但現在形勢已經很明朗,在北京(或上海),取得一輛新能源汽車牌照要比燃油車容易得多,從前只被看作是有錢人玩具的寶馬i3,如今也進入了更多消費者視野。但這幾年,確切地說是從2015年到2018年底,國內銷售的i3差強人意,電池容量從19千瓦時漲到33千瓦時,但實測續航里程與中國品牌相比尚不能平分秋色,好在近期落地價格很實惠,三十幾萬入手一臺寶馬品牌進口電動汽車也算值回票價。


BBA年終總結之吐槽篇:A4 Avant又沒引進?奔馳換小排量發動機?

寶馬i3|34.98~41.58萬|圖片|參數


BBA年終總結之吐槽篇:A4 Avant又沒引進?奔馳換小排量發動機?

寶馬i3|34.98~41.58萬|圖片|參數

作為帝都排隊等待購入新能源車的一員,期間也陸續接觸了一批純電動汽車,可能大部分買“電動爹”的車主是為了代步,但代步這事兒也分三六九等,對於手頭足夠寬裕只是礙於購車指標受限的買主,可能更希望追求合資甚至進口品牌,遺憾的是目前合資或進口領域可選產品並不豐富,30萬-50萬區間更是一片空白。據說,續航更出色的新款i3即將投產,可惜如果我是個有錢人(我作為一個有錢人),八成會更期待奧迪e-tron,貴是貴了點,產品力可是吊打。


BBA年終總結之吐槽篇:A4 Avant又沒引進?奔馳換小排量發動機?

寶馬i3|34.98~41.58萬|圖片|參數

奔馳篇

· 我是個太監,但今天還就操皇帝的心了

如果不出意外,這輩子是買不起CLS了,說起來也是曾經夢想擁有的座駕,但我的夢之車絕對不是現如今在售這款。美醜這事兒沒有準則,但外界對第三代CLS外形的吐槽令人不能忽視,第一代CLS四門轎車造型流暢,第二代CLS獵裝版逼格爆棚,但最新這一代無論怎麼看都有點“怪”...對比三代CLS,最新一代CLS風擋車窗佔比最大,駕駛艙最靠前,車身視覺重心最靠前,其實它不用太照顧後排,帥,永遠是CLS第一生產力。


BBA年終總結之吐槽篇:A4 Avant又沒引進?奔馳換小排量發動機?

奔馳CLS級 獵裝版|71.8~98.8萬|圖片|參數


BBA年終總結之吐槽篇:A4 Avant又沒引進?奔馳換小排量發動機?


如果類似車型僅此一款,那這波吐槽實在沒什麼價值,可惜隔壁全新A7 Sportback太強勢了,售價差不多,動力水平更出色,各方面配置更出色,內飾逼格與CLS打成平手問題不大,至於外觀嘛,基本就是按在地上摩擦了。難受的是奧迪A7實用性也不差,而且奔馳並非只此一版設計方案,它們拿得出手的設計有很多,可在最需要顏值的一款車型上效果差強人意。


BBA年終總結之吐槽篇:A4 Avant又沒引進?奔馳換小排量發動機?


· 對48V混動系統的“蜜汁”信任

9月,奔馳申報了E 260 L動力信息,1.5T發動機+48V微混系統將取代現款E 200 L,這種事兒發生在C級上還能理解,但奔馳E級強調的是豪華,是行政,考慮到低配車型(現款E 200 L,未來的E 260 L)市場需求量很大,這種調整是否具備說服力?當然現在還不能下定論,E級上應用的1.5T發動機駕駛感受(包括高級感、平順性與絕對動力表現)就一定比2.0T差,但在此前C級改款時確實被證明是這樣的。


BBA年終總結之吐槽篇:A4 Avant又沒引進?奔馳換小排量發動機?


BBA年終總結之吐槽篇:A4 Avant又沒引進?奔馳換小排量發動機?

奔馳C級 混合動力|59.9~59.9萬|圖片|參數

為什麼要吐槽這點?縱觀2018,奧迪對動力系統態度很是開明,第三代EA888業內口碑不差,配上全時四驅獨樹一幟,“傻快”那也是快啊!重要的是這套實力不俗的動力系統代價不高,國產A4L個性運動版裸車價格基本只在27-29萬左右。寶馬呢,稍微不近人情一點,有錢買6缸或者買B48高功率定是不錯,沒錢呢,買B48低功率也不比誰差。奔馳這邊,低配車型全面1.5T就真的不夠意思了,當然無論C級還是E級,人家也供給全新M264 2.0T發動機,但價格什麼水平,大家心裡都有桿秤...


BBA年終總結之吐槽篇:A4 Avant又沒引進?奔馳換小排量發動機?


說在最後

總的來說,作為國內綜合實力最強大的三個豪華品牌,希望奧迪未來能把更多優質進口車引進國內,感覺BBA中,奧迪進口車銷量水平還是很強勢的;寶馬呢,全新5系、全新X3引領的新一代車型產品力幾乎無可挑剔,但作為新能源領域領軍人(或者說豪華品牌最早深耕新能源領域甚至推出獨立新能源子品牌)近來動作有些滯後;奔馳品牌力依舊如日中天,但1.5T動力的應用無論如何還是抹殺了一部分好感。

總的來說,BBA的2018總歸是亮點比槽點多,這不總結完槽點,下期也該集中整理“亮點篇”了。這一年中,BBA扎堆向國內市場投放了很多重磅新車,也有不少針對中國消費者的福利政策,具體先不劇透,咱下週逐一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