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河南人為啥愛勸酒 詳解河南酒桌上的規矩

揭秘河南人為啥愛勸酒

之所以勸酒,是因為河南人實誠、好客,如果不讓客人喝好,總覺得沒有招呼到位,總之,情誼的深淺就體現在喝酒的多少上啦!

大家公認的是,河南人勸酒,浸染著一股藝術的氣質與善良的霸氣。有板有眼,循循善誘,沒有絲毫討價還價的餘地,恍如軟刀子殺人,於溫藉融和之間,讓人酩酊大醉。

而且,敬酒每一杯都有說法,每一種說法都有一套論證,人情世故,天文地理,深文周納,無所不包,讓人覺得不滿飲此杯,簡直枉來人世。

揭秘河南人為啥愛勸酒 詳解河南酒桌上的規矩

詳解河南酒桌上的規矩

河南酒桌上這些規矩,你不可不知

同飲前三杯

賓朋皆坐,上第四道菜或六道菜後(三個菜是不喝酒的,三個菜喝為“斷頭酒”),尊長或東家便會提議同飲,飲畢,斟滿酒杯,吃會兒酒菜,便同飲第二杯,然後便是第三杯。

說是隨意,但有人提議同飲時,還是不得不喝。即至少3杯酒。

倒酒

同飲三杯後,東家便會出來給賓客倒酒,每人3杯酒,然後再與賓客同飲1杯,即每位賓客要喝4杯,至少3杯酒。

勸酒

眾座若有初次見面者,要喝“認識酒”,一般是“敬一個、端一個”的風俗,客人要接受敬酒。

敬酒以見底為敬,但在向客人敬酒之前, 你先得把酒杯中已有的酒喝完,然後由敬酒的人倒滿,兩人碰杯一飲而盡,也就是敬酒的人喝一杯,客人喝兩杯,但敬的酒一定要喝完,注意:這是對敬酒者的尊重 。

端酒

敬酒者恭恭敬敬地雙手捧酒,走到客人座位邊,站立在客人的座位旁,向客人表達祝福或感激之意後,再將酒高高奉上,等客人喝完放下酒杯後再離開,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要喝一滿杯。

揭秘河南人為啥愛勸酒 詳解河南酒桌上的規矩

在河南酒桌上,魚是最常見的,端上來後,魚頭要對準主賓或年長者。

有句話叫“頭三尾四,脊五肚六”,即魚的這四部位對著誰,誰便要喝幾杯酒。

若有人把魚眼睛夾給誰,誰便要喝3杯,此謂“高看一眼”,魚兩隻眼睛,便是6杯;

若有人把魚臉(即腮)夾給誰,誰便要喝2杯,此謂“賞個臉面”,魚左右兩腮便是4杯酒;

其間若有誰把魚的背鰭夾給誰,誰便要喝3杯,此謂“一帆風順”;

把魚尾夾給誰便是“委以重任,娓娓動聽”,需喝2杯;

魚肚下面的魚翅夾給誰可謂“展翅高飛”,又是3杯,如能把四個魚翅都打發出去,便是12杯;

有人從魚肚子裡夾出的肉送與誰,意為“肝膽相照”,同飲2杯,即4杯;

有時為了湊熱鬧,把魚肚皮所指處,定為“心腹之人”,脊背方向是“背靠大樹好乘涼”;

“望子成龍”、“早生貴子”,“多子多福”等都是用魚做文章常用的行酒令,都是從魚肚子裡夾出一塊肉來送與別人;

魚菜漸涼,可用一句“團團圓圓”同飲1杯,然後吃魚。

有時魚頭對著的主賓不想喝魚頭酒時,就用筷子捅捅魚嘴“大家通通都喝”,然後便同飲1杯後吃魚。

有的人不能喝酒,卻又被魚頭所指,可以用筷夾片菜葉蓋上魚眼,這叫“一概(蓋)不論”,隨便大夥咋喝吧。

揭秘河南人為啥愛勸酒 詳解河南酒桌上的規矩

魚頭酒,與王共享!

關於喝魚頭酒風俗的來歷,有各種傳說。其中最早的一個版本,跟商帝太甲有關。

據說在商朝第四代帝王太甲即位時,大宴群臣,宴中,大臣伊尹為表心意,獻上陶製魚頭形佳釀一罈,高聲頌道:“魚頭酒,與王共享!”遂將佳釀分飲,舉坐皆喜。此後,魚頭酒方有榮譽、地位象徵之說 。

河南人名為“好酒”,實為“好客”!但酒雖好喝,切勿貪杯哦。奉送一句萬能拒酒詞:只要感情有,喝茶也是酒!

以酒會友,誠交天下飲酒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