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購置稅減半|年內出臺刺激政策可能性不大


爭議購置稅減半|年內出臺刺激政策可能性不大


非但無法改善短期的問題,對產業長期影響也不好。


文丨左茂軒

乘用車銷量持續下滑、連續近20年的增長或將終結、汽車品牌陷入價格戰、經銷商面臨嚴峻的庫存和資金壓力,面臨至暗時刻的中國汽車市場,渴望一場救贖。

10月29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提議考慮將汽車購置稅減半,以重振國內市場新車銷量。

對此,10月30日,智庫君向接近發改委相關人士求證,該人士對智庫君表示,未聽過相關消息。隨後,智庫君又先後向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全國乘用車聯席會進一步核實該消息,雙方均表示,對此事不知情,並表示不會主張出臺短期的刺激政策。

事實上,這不是近期第一次出現建議調整汽車購置稅的傳聞。本月初,有消息稱,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向有關部門提交文件建議將汽車購置稅減半。不過,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對智庫君明確表示,流通協會未作出相關提議,也不會建議購置稅減半。

爭議購置稅減半|年內出臺刺激政策可能性不大

儘管發改委是否提議購置稅減半還有待進一步核實,但一個月內連續出現兩次相關消息,體現出黯淡的車市對於政策“救市”的急迫。在過去十年,曾兩度出臺的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也被不少人視為“救市良藥”。

正方:下滑趨勢太快

車市還未觸底。

經歷過三季度連續三個月乘用車持續下降之後,10月的數據更加疲軟。乘聯會數據顯示,10月前三週汽車總體零售同比下降24.8%,6、7、8、9月狹義乘用車的降幅分別為3.1%、5.9%、7.4%和13.2%。照此趨勢,乘用車的銷量跌幅將進一步擴大。

如果沒有刺激性因素,中國車市全年負增長已成定局,明後兩年也難以回暖。車市遇冷,無論是廠商還是經銷商都面臨著巨大的經營壓力。

“我們很期待政策來刺激消費,緩解現在的庫存積壓。不然,我們降價只能夠賠本賣車,因為我們必須處理掉年底的庫存。”一位華東地區的經銷商告訴智庫君。

低迷車市需要重拾信心,而政策的刺激正是促進消費的直接方式。“從前兩次購置稅優惠政策的實際效果看,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是調節消費重要舉措。購置稅優惠給了消費者購車信念和理由,為國消費、拉動製造業是很神聖的消費使命。”10月30日,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智庫君。

“現在整體的汽車市場形勢不樂觀,連續下滑,而且下滑的趨勢在加快。如果沒有其他偶發性的因素,預示著這是長期性的趨勢。如果市場是一個緩慢或者小幅度的波動,沒必要大驚小怪,但是現在下滑的趨勢太快了。對行業發展來說,購置稅優惠政策會刺激市場消費,提振車市。”10月30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石耀東告訴智庫君。

中汽協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共銷售1719.3萬輛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車,佔乘用車整體銷量的69.6%。一旦政策出臺,將對對中國乘用車整體市場回暖起到促進作用。

在刺激政策流傳之後,汽車股板塊聞風而動,可以說,全世界都在渴望政策刺激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復甦。


爭議購置稅減半|年內出臺刺激政策可能性不大



當地時間10月29日,福特、通用股價分別上漲6.3%和5.1%;戴姆勒、大眾、寶馬等德國車企股價則上漲約4%;安波福、德爾福、博格華納、偉世通、固特異等零部件巨頭,股價也都增長了5%到8%。

LMC數據顯示,9月份全球車市陷入低迷,全球輕型車(乘用車及輕型商用車)銷量同比下跌8.5%,創下了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跌幅。中國市場超過10%的跌幅,一旦中國汽車市場走出低谷,多數跨國汽車製造商的壓力都將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

在國內,10月30日開盤後,汽車股同樣集體大漲。截至30日收盤,長城汽車和廣汽集團漲幅較高,廣汽集團(02238,HK)漲4.27%,報收7.57港元/股;長城汽車(02333,HK)漲7.33%,報收4.39港元/股。

反方:效果“日漸式微”

今時不同往日。

有業內人士認為,即使在2009年和2015年購置稅優惠政策確實起到了極強的“救市作用”,但故技重施,今年年底車市的低迷也難以緩解。

儘管購置稅的兩次調整,都達到了短期刺激車市消費增長的效果,但從以往兩次調整的結果來看,其作用“日漸式微”。

雖然2017年仍然維持了購置稅7.5%的優惠政策,但是1.6L排量以下乘用車銷量下滑了1.3%,乘用車市場整體增速僅為1.4%。並且,在2018年優惠政策全面退出的情況下,並沒有在年末起到刺激作用。2017年最後三個月乘用車的銷量分別僅增長0.4%、0%和-0.7%。

時過境遷,隨著中國乘用車市場達到近2500萬輛的規模,對政策再作調整,恐怕難以複製當年的效果。

“這次的增速放緩是基於購買力受到的影響,樓市、油價的影響太大,所以就算出臺了之後,影響也許沒有之前那麼大。因為今年很大一部分消失了的增長,其實是在過去兩年提前透支的。”有汽車業內人士告訴智庫君。

“客觀事實是,我們不希望出臺刺激政策。市場的高基數,是政策刺激出來的高基數,增速放緩其實是在調和市場的年均增速。政策再刺激,過兩年,咱們還得折騰一回。”有乘聯會內部人士表示。

他認為,今年內大概率不會出臺相關刺激政策。“今年的時間已經很短了,出臺這個政策對今年不會有多大的影響,一般來說政策往往會延續一年以上的時間,消費者仍然會持幣待購。最後的結果是,非但無法改善短期的問題,對產業長期的影響也不好。”

也就是說,購置稅減稅政策將刺激車市的增長,但只是提前滿足了未來幾年內的汽車消費需求,並未創造出新的需求,不能解決消費力不足這一根本性問題。


爭議購置稅減半|年內出臺刺激政策可能性不大



“目前我們整體的判斷是,車市增速放緩是需求的問題,不是政策的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政策刺激,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不管購置稅優惠政策出不出臺,明年車市都會有一定難度。”許海東最後表示。

購置稅調整“正反面”

中國車市上一次“金九”失靈,還要追溯到金融危機爆發的2008年。而就在那一年,我國第一次提出了購置稅減半的政策。

當時,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下,汽車市場面臨著嚴峻的形勢,中國汽車市場連續兩年產銷量超20%的高速增長勢頭在2008年嘎然而止。

為了刺激市場消費,自2009年1月20日至2009年12月31日購置的1.6L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車,按5%稅率徵收車輛購置稅。2010年,購置稅優惠政策保留,但稅率增至7.5%。

隨著政策的調整,2009年,中國乘用車銷量達到1033.1萬輛,增長52.9%。銷量首破千萬並首次成為世界汽車產銷第一大國。2010年繼續保持高增長,增幅為33.2%。

政策的刺激效果“立竿見影”,不過刺激消費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前透支了消費。中國乘用車銷量增速從2011年開始回落,2011年、2012年增速分別僅為5.2%和7.1%。

購置稅調整政策的“正反面”,在第二次調整後體現得更加明顯。

2015年7、8月,汽車銷量陷入負增長。10月,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車購置稅減半政策再次出爐。從2017年開始,購置稅優惠政策逐步取消,從5%加到7.5%;2018年1月開始再由7.5%加回到原10%水平。

2015年的銷量下滑從四季度得到緩解,最後三個月分別增長了13.3%、23.7%、18.3%。全年銷量首次突破2000萬輛,最終實現乘用車2114.6萬輛,增長7.3%。2016年保持14.9%的增速,銷量2437.7萬輛。

由於市場基數變大,一旦購置稅優惠退出,市場的增速會快速放緩。事實上,今年整體車市走勢不好,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前兩年小排量車購置稅減半政策刺激了整體車市的快速增長,使得汽車消費提前透支。

“刺激政策肯定也會帶來相應負面效應。一旦政策出臺,大家都會搶政策,這必然會造成市場波動,帶來一些後遺症。”10月30日,中汽協秘書長助理許海東對告訴智庫君。

中汽協副秘書長師建華認為,我國汽車行業已從快速增長過渡到平穩增長,今年增速的放緩只是理性的迴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