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制空權會遭遇多大的損失?

第一軍情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看看對比:

1990年的伊拉克擁有一支阿拉伯國家中最強大的軍隊,總兵力包括95萬正規軍、48萬預備役部隊,裝備坦克5600輛、裝甲車7500輛、火炮3800門、作戰飛機770架。

被美軍空襲後,伊拉克軍隊被重創,一線部隊基本失去戰鬥力。

伊軍在戰區有43個師,有4280輛坦克、2880輛裝甲車和3100門火炮。

戰爭中有38個師被重創或殲滅,3847輛坦克、1450輛裝甲輸送車、2917門火炮被擊毀或繳獲,107架飛機被擊落、擊毀或繳獲。

按照美軍方面的統計,在美軍38天的高強度空襲中,伊軍地面部隊平均每天損失1個裝甲營。

對於美軍的空襲,伊拉克根本無力招架。

空襲第一天,伊拉克雷達開機1700,然後10天后,雷達開機只有8次。其中第7天甚至雷達根本沒有開機。

經過38天空襲,伊拉克在最前線,也就是科威特戰區伊軍部隊54萬人中傷亡達25%以上,重裝備損失達30~45%。

這裡的伊拉克軍隊完全無法還擊,單純的被狂轟濫殺,死傷狼藉

任何一直軍隊在這種情況下,士氣都會迅速降低。

更可怕的是,這54萬大軍的補給也很快斷絕。

在美軍的持續打擊下,伊軍每天運輸往科威特前線的補給下降到正常補給水平的10%,前線伊軍出現了嚴重的斷水斷油斷糧問題。

中東的氣溫很高,又極度缺水。如果沒有糧食也許還能堅持幾天,但沒有水一天也不能堅持。

不堪忍受的伊軍,開始零散越過邊境向多國部隊投降。

隨後100個小時的地面激戰中,基本只有共和國衛隊做出相對激烈抵抗。

其餘伊拉克軍隊在空襲中損失太大,補給斷絕,士氣幾乎為0,根本不能作戰。

美軍剛一進攻,伊軍就大量投降。美軍地面部隊多數單位悲劇性的淪為“空軍戰果觀摩團”、“戰俘收容隊”,有些單位甚至苦於投降伊軍太多影響衝鋒速度。


而即便是共和國衛隊的裝甲部隊,在和英美裝甲部隊交手的同時,也飽受空中轟炸之苦。


打垮了伊拉克幾十萬大軍,美軍傷亡輕微。

100小時地面戰中,多國部隊死亡70餘人,其中美軍死亡56人(包括25日飛毛腿導彈擊中兵營炸死28人),M1A1HA坦克損失8輛(通用動力公司說沒有任何乘員陣亡,恐怕有點假)。

被這場戰爭震撼的,並不僅僅只是伊拉克人。

91年的解放軍,仍然停留在以兵員和武器的巨大數量取勝,以士兵的鬥志取勝,以人民戰爭進行防禦的戰略。

當時的伊拉克軍隊裝備大量中國製造的坦克、飛機、大炮和輕武器,它的編制也是蘇制,和解放軍相當接近。

而且伊拉克因為有錢,很多武器比我們還先進,比如米格29、米格23、幻影戰機、T72坦克、BMP步兵戰車,先進的蘇製法制防空導彈等等。

同時伊拉克軍隊並不弱,他和伊朗血戰多年,是經受過實戰考驗的部隊,戰鬥意志也算頑強。

誰知道,這樣一支軍隊竟然被美軍一錘子砸碎,那麼如果拳頭落在我們的頭上又會如何?

從91年開始,解放軍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軍事改革。


薩沙


制空權有多重要?不好意思,有制空權真的可以為所欲為,自從飛機開始為戰爭服務以後,可以說,打仗打的就是制空權,看看一戰二戰,看看美軍最喜歡用的“拔釘子”、“踹門”戰術,就可以知道掌握了天空,對一場戰爭的勝負有多重要,可以說現代戰爭就是制空權的爭奪戰,擁有了制空權,剩下的就是屠殺了。

▲精確對地打擊

為什麼我們國家咬著牙也要弄出五代機?就是因為知道制空對於一個大國來說有多麼的重要,目前世界上的五代機,研發的目的就是爭奪制空權,因為對地、對海打擊,可以在掌握了制空權以後交給其他種類的飛機去幹,比如美國的F22,目前世界上最強的的空優戰鬥機,是美軍用來拔釘子、踹門的絕對利器。再看看航母,航母數量以及質量就是用來衡量一國海軍實力的,為啥?航母本身沒有戰鬥力,但是加上了艦載機,那就不同了,海上的移動機場,使的海軍的打擊範圍與能力提高了好幾個量級。

▲武直對地攻擊

再來看看陸軍,大家都知道剛鋼鐵洪流,都知道火箭炮洗地,但是要是沒有制空權,這些重火力就是空軍的活靶子,鋼鐵洪流是吧?聽過武直開罐器沒?坦克再多,遇上陸航的武直編隊,那就是妥妥的移動靶,不然武直為啥被稱為坦克開罐器?因為在天上看下去,就是上帝視角,打你沒商量,再說,空軍的打擊速度是最快的,這個在定點清除、人員投送、戰略轟炸時起到的作用就大了去了。


▲地毯式轟炸瞭解一下

所以呢,打仗前先讓一等人上去踹門,把對方的主力先幹趴,然後二等人的艦炮再洗地一次,接著三等人護航,四等人登陸咯。


哨兵ZH


就像題主配的圖那樣,早在二戰時期就充分證明了制空權的重要性,我就以我本人比較喜歡的將領隆美爾來舉例說明吧。

隆美爾在後來對阿拉曼戰役的回顧中,曾經多次提及英軍擁有的制空權優勢令他無可奈何。在他看來,陸軍部隊要能支撐住會戰的壓力,在空中方面最起碼應能與敵人維持大致的均勢。

在他看來,如果敵人佔據了優勢的制空權,我方部隊將承受以下損失——

1.敵人利用其戰略空軍,可以切斷我方的補給線,尤其是海上的補給線(此處指的是北非戰場的後勤運輸方式)。

2.敵人可以自空中發動一個消耗戰。

3.敵人憑著空中優勢,可以使我們在指揮上處處受到限制和阻撓。(空軍的高效偵查讓隆狐狸的把戲很難有所成效了)。

在阿拉曼上空,英國人的制空權可以說是太完整了,在某些日子裡,他們的轟炸機出動800架次,戰鬥機出動2500架次,而相比之下德軍的俯衝轟炸機最多出擊60架次,而戰鬥機最多100架次。

同時缺乏制空權也會使得士氣下降,因為需要提心吊膽地提防不知何時回來的空襲,就像隆美爾在1942年11月2日寫給妻子的信中抱怨的那樣——你可以想象到我的感受如何,空襲,空襲,一直都是空襲!

這種感覺就像是面對一個連正面交手機會都沒有的敵人,很容易造成士氣的崩潰。

中午的時候,差不多在一個鐘頭之內有7個編隊,每隊18架轟炸機,把炸彈傾倒在我軍上方,88mm高射炮本是我們對付英軍重型戰車的唯一有效武器,現在差不多都被擊毀了。可見,就連陸軍裝備也會因此遭受空中的打擊。


而隨著時代發展,空軍也在飛速地增強其優勢,這種優勢在諸如海灣戰爭這樣的現代化戰爭中更加明顯了,空軍飛行員也因此成了世界各國軍隊中最寶貴的資產。


大唐安西節度使


第一次利用空襲全面摧毀裝甲部隊的戰鬥發生在1944年的諾曼底登陸戰役中的莫爾坦反擊戰。當時盟軍完成登陸戰役之後,利用數量眾多的地面部隊建立了廣泛的灘頭陣地,而德軍發現情況不妙之後,只是利用地形優勢暫時阻擋了盟軍的進攻。他們認為自己最大的優勢是坦克部隊,試圖集結一支鋼鐵大軍將盟軍趕下海,一舉扭轉戰場局勢。

為此德軍打算集結6個裝甲師,採用在東線打擊俄羅斯的辦法,利用坦克集群企圖撕開一個口子然後魚貫而入,直到全面殲滅盟軍。但這一切在盟軍的空中優勢下全部化為了泡影。在德軍裝甲部隊集結過程中,很多部隊行動遲緩,補給缺乏,所謂的6個坦克師還沒有完全集結救場,就遭到了盟軍空軍的猛烈轟炸,損失慘重。1944年8月6日德軍只湊夠了3個坦克師。

就在3個坦克師進攻的時候,戰場上突然起了一場大霧,持續了一個上午,德國人歡呼躍雀,利用大霧瀰漫很快撕碎了美軍的第一道防線,攻佔了莫爾坦。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大霧突然散了,早已按奈不住的盟軍戰機呼嘯而至,在地面指揮下全力轟炸。而德軍的坦克師就成為了最好的活靶子,在狹窄崎嶇的戰場上根本無法躲避,英國的颱風戰機,美軍的P47,B26先後臨空投放炸彈,在短短的兩個小時之內,盟軍出動了一千架次各類飛機,摧毀了400輛坦克和各式裝甲車,3個德軍坦克師基本上喪失了戰鬥力。當天還有1000名德軍投降,只為躲避空襲的轟炸。由此可見在戰場上擁有制空權有多麼的重要。(歡迎關注第一軍情,若有其他問題,請軍迷朋友們在評論區留言。)


第一軍情


隨著科技的進步、武器裝備的發展,現代戰爭已經與二戰、冷戰時期大不一樣,可以說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現代信息化條件下的戰場上,誰徹底掌控了制信息權、制電磁權,誰就主導了戰場。如果能夠再掌握制空權,這場戰爭不用打就已經贏了大半。沒有制空權,損失有多大?這取決於敵方想要達到什麼樣的戰略目的。

不考慮政治、國際干預等因素,單從軍事角度來說,如果是敵方不計後果想要滅國,那也不存在任何問題。在現代以及未來的戰場上,最重要的就是制信息權,其次是制電磁權,接著是制空權,再接著才是制海權,最後是制陸權。如果失去制空權,意味著制信息權、制電磁權已經全部尚失,早已變成了“瞎子、聾子”,還想奪取制海權、制陸權?這可不是二戰時期,也不是越南戰爭的年代。靠人力、戰法、計謀等來彌補裝備上的差距?不是不可能,但交戰雙方在武器裝備上不能有著太大的差距,否則那就是空談。



沒有制空權,只能是砧板上的肉、待宰的羊。掌握制空權,就可為所欲為——想怎麼打就怎麼打。現代戰爭就是制信息權、制電磁權、制空權的爭奪戰,控制了這些,剩下的那就簡單了——失去制空權,意味著將失去一切。準確的說法是:只能任人宰割!二戰時期如果失去制空權,部隊還可以化整為零,戰術上可採取游擊戰、夜戰等,避開敵人的空中打擊,一步步將敵拖跨、打殘。現代的戰場環境卻不同,隨著偵察手段、打擊方式的進步,陸軍開展夜戰根本就無法避開敵方的空中打擊。


沒有制空權,這些戰略轟炸機將肆無忌憚

舉個例子來說,2018年4月14日美軍對敘利亞的空襲,就是在夜間發起。失去制空權,陸軍根本無法發揮作用——敵方的戰機、巡航導彈、無人攻擊機等可“24小時營業”。現代戰爭已經不再是以殺傷敵方士兵為主的戰爭了,只要把敵方的政治、工業、經濟、交通、指揮中心等打掉,切斷敵通訊、運輸、補給通道,摧毀其能源、生產、醫療、通訊等設施,這場戰爭基本上就結束了——敵方再也無法組織有效的反抗。失去制空權,意味著將遭受大規模轟炸,那些具有戰略價值的目標都將被摧毀。



現代防空武器系統的性能確實是越來越先進,但僅靠防空武器系統根本就不可能防得住敵方的狂轟濫炸——敵方的電磁壓制,是空襲的先鋒。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第四代隱身戰鬥機,除F35為多用途之外,F22、殲20、蘇57都屬於空優戰鬥機,因為它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奪取制空權。當然了,這並不是說F22等就不具備對地、對海打擊能力,而是設計它們的首要目標就是奪取制空權。沒有制空權,那就只能等著捱揍,沒有其它的選擇!


儒道之主


主要看對手是誰,如果對手是擁有完善空中對地打擊系統的軍事大國強國,喪失了制空權,如果沒有聯合國或強國盟友調停,估計不滅國也會被打到純農業社會,03年伊拉克戰爭中,雖然薩達姆提前讓戰機外逃,但也有一些防空導彈和高射炮,也算有點制空權,但也難逃被聯軍“秒殺”的餓暈。如果對手也是沒有什麼空中打擊系統的國家或地區,那麼大家都一樣,只有在陸地或海上拼殺了


張又安


沒有制空權會遭遇多大的損失,我會告訴你是直接的亡國。科索沃戰爭中,歐美僅憑空中襲擊就使塞爾維亞屈服。塞爾維亞人也是善戰的民族二戰時德國在南斯拉夫也是損失慘重,始終無法征服他們。所以西方國家根本不與塞爾維亞人打地面戰,你在善戰也無能為力。歐美不停的空襲、空襲,塞爾維亞人不屈服只有毀滅。


天河水鄉


引用大劉的一句話吧: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用在軍事上則可以說,失去陸軍,失去很多,失去空軍,失去一切。


對於制空權的重要性已經表述的足夠多了。

在戰爭中,如果沒有制空權,那麼對方空軍發起的一切打擊都是不對稱打擊。很多時候如果將一個國家的陸軍摧毀(在戰爭中大有戰例存在),這個國家的抵抗力量就會逐漸的形成非建制的小股部隊。這種小股部隊會不斷的打起游擊戰爭,將敵國拖垮。

而現在的大部分國家都是屬於工業化國家,對基礎設施的依賴性空前的高。而且越現代化的國家對工廠、能源、通訊設施的依賴就越嚴重。在這種狀態下,對其發起的各種戰爭就不僅僅是殺傷敵方抵抗力量這麼單一的作戰目的了。更多的作戰目標就是敵國的能源設施、生產設施、通訊設施甚至是醫療設施。


一旦摧毀這些基礎設施後敵方國家就很難再進行任何有效的抵抗。


毫無懸念的是制空權喪失的結果就是被大規模的轟炸。轟炸的開始實際上就已經意味著戰爭的勝負已經分出。

講真,對付飛機的最好武器就是飛機,如果喪失了制空權的話,那麼即便是防空武器的陣地也會被毫不費力的摧毀。

當轟炸機從容不迫的投放炸彈的時候,失去制空權的一方除了救火和處置傷員外幾乎就無所作為了。

因此真的可以說是——失去空軍,失去一切。


軍武數據庫


這件事情得扯到三支軍隊。

這三支軍隊出現的前後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後,第二次世界大戰實際上是一次航空革命,迎來飛速發展時代,戰爭刺激了人們對於飛機性能要求的不斷提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終於有飛機能夠準確的將炸彈扔進敵人的碉堡裡面,終於有飛機能夠精確的將自己的炸彈扔在敵人坦克上面,終於有飛機能夠將炸彈炸會敵人的坦克,而不是隻是留下一個淺淺的彈坑,這個時候制空權的理念開始在各個軍隊裡面達到了共識。

首先第一支軍隊就是二戰末期喪失志空權的德國裝甲兵,那個時候德國裝甲兵雖然在單個坦克性能方面壓過了盟軍的坦克,但是在制空權方面,由於英美空軍的力量的反撲,導致後期德國人徹底喪失了致空權,英美聯軍不僅對德國各大城市實行戰略轟炸,封鎖德國人的工業產能,而且對於德國地面部隊白天的行動可以做到嚴厲打擊,就是德國裝甲兵幾乎喪失了白天能夠作戰的能力,與此同時,英國與美國的空軍對德國人各條戰略運輸要道實行了空中火力封鎖。

比如諾曼底登陸的時候,德國人真正能夠支援到諾曼底主戰場的部隊少之又少,這一切都得歸功於當時英國與美國奉行的一條理論,戰略轟炸,要實現戰略轟炸的前提就是你的轟炸機能夠安全地將炸彈扔到敵方陣地上,並且安全的回來,這樣制空權志關重要。

第二是軍隊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的聯合艦隊,前期日本一系列的戰略上的收穫,全是依靠著海軍航空兵打的頭陣,正是平靜的日本海軍航空兵的精銳才拿下了一場又一場的勝利,但是中途島海戰以後,隨著歷次大戰,日本海軍航空兵精銳的損失殆盡,使得日本海軍航空兵再也沒有一戰之力,在太平洋戰場上面,日本人徹底喪失了志空權。

這一切都最終體現就體現在了瓜島上面日本人啃草皮吃老鼠啃樹皮,餓的什麼都吃,就是吃不了自己家裡面的糧食,原因為什麼美國人將海岸給封鎖了,你的補給進不來,你日本人只能在裡面忍飢挨餓。

到後來,美國人可以從容的對太平洋上的各個島嶼實行逐個登島行動,並且發明出了蛙跳戰術。原因就是你太平洋中間設置的這些島嶼由於沒有制空權,你根本不可能對我的艦隊產生威脅,所以美國人選擇對於這些島嶼放之不管,這些島嶼是有力氣,沒辦法用,最後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國家投降。

第三支軍隊就是我們英勇無畏的志願軍了,在亮劍裡面,孔捷曾經對自己的老戰友李雲龍說過一句話,美國人可以召喚自己的戰鬥機去轟炸一輛自行車!

在當時,由於美國人絕對的制空權優勢,導致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作戰,只能選擇晝伏夜出,白天美國戰鬥機看到的所有場景都是千篇一律,什麼人都沒有,又沒看見其他的人,你叫我們去打什麼,但是到了晚上,美國戰地就會發現各種看的槍炮聲音,(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志願軍哪來的?白天我們就躲著你的空軍力量,或者說空中偵察,晚上我們在跟你玩近身戰,肉搏戰。

雖然憑藉英勇無畏的志願軍,我們贏下了,或者說跟美國人打了個平手,哦美國人發現我們的禮拜攻勢實際上這正是由於我們的運輸力量太過於薄弱,容易被敵方空軍力量鎖切斷,所以要求志願軍士兵儘可能的多帶乾糧,但是這樣造成的結果也是慘痛的,正是因為這次交戰的慘痛的損失,才使得我們立志要發展自己的空軍部隊,即使國家一窮二白。我國仍然在困難重重之中,設計製造了殲六戰鬥機,這不得不說是當初對於美國人擁有那樣的空軍規模的一種羨慕,吃一切長一智。

制空權是現如今現代化戰爭裡面最重要的一環,沒有之一,沒有制空權,你拿什麼去跟敵人作戰,你的坦克,你的軍艦都將處於被別人導彈報廢的前提之下,你連走出碉堡或者地下掩體的勇氣都沒有,你拿什麼跟敵人打仗?就像薩達姆的軍隊被活生生葬送在了自己的土地上面,原因為何,就是沒有制空權,如果有制空權,薩達姆或許可以跟美國人掰腕子,但是沒有制空權,一切免談。


漩渦鳴人yy


如果是一戰,沒有制空權也就是瞎一點,受點氣,決策的時候運氣成分大一些,尚不影響全局。二戰沒有制空權基本無法搞大規模戰役,重兵集團無法集結尤其是裝甲部隊。嚴重影響戰略戰術決策。現代戰爭沒有制空權就不用打了,部隊不能集結,裝備不能露面,防空指揮電子系統全部不能張開或已經摧毀。各種超視距打擊不帶預警隨時突襲。戰場單向透明,根本談不上決策,死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