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老照片:慈禧太后统治下的真实社会场景


清末衣着脏乱的一名士兵。1903年至1904年,美国地形学家鲁夫斯·哈维·萨金特抵达中国,开始了一次行程长达1800英里的探险。旅行途中,他用相机记录了当地的社会面貌和风土人情,这些老照片如今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乡村一景,驴子不用驾驭就能拉磨。由于萨金特深入农村和山区,因此他所记录的多是底层社会的影像。这些影像呈现出来的清末社会很落后、很贫穷,正是一个日益没落的帝国的真实写照。

山西汾州,看热闹的老妇及儿童。我们阅读历史书籍,常常会看到“落后的近代中国”这个表述,究竟落后到什么程度呢?萨金特的作品很直观地做了注解。现在的人们已经很难理解那种生活状态了,尤其是在被以清朝为背景的影视剧误导之后。

乡间的独轮车。萨金特到来之际,清朝正处于一个特殊时刻:一是经历了庚子之乱,《辛丑条约》规定要支付列强4.5亿两白银的赔偿,这让每一个大清子民都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二是慈禧太后痛定思痛,打算来一场真正的改革,掀起了“清末新政”的序幕。

1903年10月,山东农村里的农民。他身后是低矮的土坯茅草屋。

妇女骑驴走过泥泞的道路。“清末新政”改革了法律和官制,在主要城市兴办工厂、建设医院和学校,的确推进了现代化进程。实行新政所需要的经费哪里来呢?从广大农村地区征收,设立种种苛捐杂税,农民的负担进一步加重。所以,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市的面貌,却又加速了农村的衰败。

山西某地,人们拥挤在一处,围观萨金特一行的到来。外国人的到来,在这个村庄或许是千古未有之事,他们的好奇心完全可以理解。萨金特就是他们眼中的“外星人”。从照片来看,他们面对镜头,既充满了好奇,也有那么一丝紧张。


山西某地,迎接并护送萨金特一行的兵丁们。义和团运动期间,山西巡抚毓贤仇教排外,杀害外国传教士数百人以及中国教民数千人。被八国联军打败之后,清政府开始要求各地保护外国人。如果外国人到比较闭塞的地区,官府兴师动众派兵护卫,以防被仇外的民众攻击。

山西五台山地区,一位带着皮帽的蒙古汉子。

天津码头上的剃头匠。总体上看,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给人一种末世之感。不能让百姓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大清的灭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