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粮仓仍使用至今,防水设计巧妙 堪称一绝 雨停即干


在陕西大荔朝邑镇南寨子村,有一座建于1882年的民办粮仓,叫丰图义仓,由当时的东阁大学士闫敬铭倡议修建。粮仓座北朝南,高14.89米,东西宽133米,南北长83米,总面积1.1万平方米。慈禧太后曾御封此仓为"天下第一仓"。至今,该粮仓作为中央储备粮库仍在使用。作为储粮重地,防水防潮十分关键,丰图义仓自建成始,其防水系统设计堪称一绝,竟达“雨停即干”的神奇效果。图为丰图义仓全景图。

丰图义仓墙顶平面由青砖铺成,采取分段四周高、中间低的结构,下雨时,能巧妙地将雨水汇于中间部位。图为粮仓的仓顶。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周高、中间低的建筑形态。

仓顶中间部位的最低处,有一个逐渐向外倾斜的落水槽。雨水流到低处时,会自然地顺着落水槽向院内排出,避免雨水四散造成仓顶积水、渗水。目前,落水槽用铁制漏板掩盖着,以防杂物进入水槽影响排水。

落水槽从仓顶伸出后,与水馘道相通伸向院内,并用女墙护卫,这样的水馘道在整个粮仓共建有12个。图中红圈处即为部分水馘道。

图为一处伸向院内的水馘道侧面形状。水馘道与女墙相互配合,可防止雨水顺着仓库外墙流下而渗蚀墙体。

水馘道的水槽里嵌着用铁皮卷成的半圆管,从而实现水槽的长期使用。

图为从女墙上面伸出的水槽末端。

每一个水槽的下面,都放有一个大水缸,下雨时,雨水顺着水槽可直接流入缸内。

流入水缸的雨水长期存贮,作为防火用水使用。图为盛满水的水缸。

除了仓顶,丰图义仓的仓院场地也是四周高、中间低,每逢下雨天,从仓墙到院内,排水通顺流畅,雨停墙院即干。古代建筑师们利用智慧设计的这种防水构造简单而科学,设计理念非常值得现代建筑工程借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