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字源識字-告和高(解字參考-中華字通)

破解漢字的本義,不僅從字形上去研究,還要從讀音去探究。漢字(楷體)和古文字之間有一個分水嶺,是一個質變過程。古文字在秦統一的過程中,雖然考慮了多國文字的不同字形,可畢竟完全統一也是不可能的。對一些都常用的文字分別保留下來,如無和無、隹和鳥,原因可能是這些文字關聯的文字較多,統一起來非常困難,均保留下了。這僅是推斷而以。現在研究漢字,不去從組成漢字的基本筆畫去分析,一味去拿古文字去說話,我想就當時的秦始皇也不明白究竟統一的哪國文字!現在發現的甲骨文多種多樣,看到類似的就去猜測,意義不大。在漢字(楷體)的形成過程中,人們絕對是對筆畫作了具體規定後,才開始使用筆畫進行系統的造字。何況還有一個幾百年的隸變過程。並且漢字在簡化過程中,也對筆畫進行了熟練透徹的應用和理解。如買變買、稱變稱等,不懂橫鉤“乛”的意義,就不會這樣簡化。勸那些文字研究學家還是系統學習漢字“八畫”的意義,再去研究漢字。

漢字的讀音是破解漢字本義必不缺少的因素。沒有讀音你永遠沒法詮釋漢字的本義,如朝陽和長不是巧合的多音變化、秀借“袖”讀音、高和告的讀音相同、太的讀音是借“替代”的切音等,裡面都蘊含漢字的字形無法顯示的意義。沒有讀音來源的解字應該都是一知半解。漢字在定形、定音的過程中,“字形”容易給人留下記憶,容易直觀的理解;可“字音”雖有一定道理,可容易失傳,何況造字的先人沒有給我們留下文字的東西,研究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就是我們現在的造字如“砼”,雖是形聲字,借的“仝”的聲音,為什麼借“仝”的音,不借“石”的音?所以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新華字典》中編入“砼”這個字時,也沒有說明為啥讀“仝”。所以,在現在語文教材中漢字讀音是個難點,通過拼音識字,容易忘記,道理很簡單,機械記憶,不如理解記憶。所以,就會頻繁出現名校校長不識字、讀錯字的現象。通過以下兩字告和高的破解,我想讀後你永遠不會忘記它的意義和讀音!

告(擬音gào)的甲骨文上面是牛頭形,下面是牛張口狀。隸變楷化後,告是由牛的省形“⺧”和“口”組成的字。牛省形“ ⺧ ”指牛頭;口指示牛張口嗥叫;“ ⺧ ”和口會意為牛張口發出的嗥(號)叫的狀態。牛嗥叫時頭上仰,引申向官告狀、向上報告,對上告知等對上說話。聲音來自牛的嗥叫聲,牛的叫聲有點淒涼感。古代開庭兵卒都發出牛一樣的嗥聲。告作偏旁的字有靠、郜、誥、鋯、勂、浩等。

158.字源識字-告和高(解字參考-中華字通)

158.字源識字-告和高(解字參考-中華字通)

告的本義為牛仰頭吼叫。引申為1. 報告,上報,如告事(報告情況)、告報(報告、稟報)、告變(報告發生變故)、告荒(報告災情);2.把話說給別人聽,告訴,如轉告、電告、正告(嚴正地告訴)、告訟(告訴)、告稱(告訴、告說)、告託(告訴、囑託);3.揭發、告狀、控告,如上告(向上級機關或司法部門告狀)、誣告、控告、告首(告發)、告引(互相告發、牽連而出);4.請求,如告致(官員告老退休)、告飲(請飲)、告糴(請求買糧)、告請(申請、請求)、告命(請命);5.諭告,宣告,後作“誥”,如告誓(宣誓、禱告)、告教(告喻教誨)、告匱(宣告物質短缺)、告譴(宣示譴責之意);6.告別、辭行,如告訣(告別)、告行(告別、辭行);7.向公眾通知情況、事件、規定、法令等的書面形式,如文告、通告、廣告、告敕(委任狀)、告詞(委任狀上的文詞);7.通“皓”( hào)。光亮,潔白;8.姓。

高(告gāo)從甲骨文字形看,象樓臺重疊之形。高的筆畫釋義為:“亠”表示上頭,為尖頂形,點“丶”指示最高點;上“口”表示上面的方形閣樓;“冂”( jiong外界)指示下層的外框、外牆;下“口”指示樓臺的進出口。讀音應是閣(ge)老(lao)的切音(ge+lao),閣指閣耬,老表示老人在上,寓意高的意思,如尊稱“高壽”;或借“告”聲表示由下告上,上為高處。漢字有“音同義近”的道理。

158.字源識字-告和高(解字參考-中華字通)

高的本義為閣樓。引申為1.由下到上距離大的,與“低”相對,如高峰、高空、高踞、高原、高聳、高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樂曲高妙高)、高屋建瓴(形容居高臨下的形勢)、高瞻遠矚;2.高度,如他身高一米八;3.等級在上的,如高級、高考;4.在一般標準或平均程度之上,如高質量、高消費、高價、高檔、高手;5.聲音響亮,如引吭高歌;6.敬辭,稱別人的事物,如高見、高就、高論、高壽、高堂、高徒、高鄰、高作、高喻(敬稱他人的教諭)、高誨(尊稱別人的教誨);7.熱烈、盛大,如高昂、興高采烈、高殿、高臺(高大的樓臺或臺榭)、高廩(高大的米倉);8.顯貴,道德水平高,如崇高、清高、高風亮節、高尚、高雅、高潔;9.宗族中最在上之稱,如高祖; 10.空泛,不切實際,如高言(誇大不實的言論)、高虛(官位高而不負實際責任)、高滄(不實的言談,即空談);11.遠離,隱居,如高步(脫離世俗,邁向高遠的理想)、高逝(遠離世俗,不求名利遠去)、高遁(避世而隱居山林); 12.姓。

《中華字通》對15000多漢字作了音形義通解!不是僅分析幾個常用字。對文字愛好者會用巨大的幫助。

158.字源識字-告和高(解字參考-中華字通)

158.字源識字-告和高(解字參考-中華字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