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強榜上名列前茅,即墨實力如何煉成?

魯網青島10月31日訊(記者 於建軍 通訊員 呂棟)在近日發佈的《2018年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指數研究成果》,即墨區位居“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第15位、“2018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第18位,科技創新百強市轄區中排名全國24位、山東省首位,青島市唯一。這展示出即墨強勁的科學發展底蘊和實力。

撤市劃區短短一年間,從江北第一強市(縣)到在百強區三大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指數榜單中名列前茅,即墨如何能交出如此一份靚麗的成績單,強自何來?

即墨的強勁發展勢頭,在於其對自身科學發展的清晰定位以及與時俱進的改革魄力,在產業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中不斷尋求轉型升級,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從兩年前的即墨第十四次黨代會開始,即墨前瞻規劃,以產業高地建設為支撐,將創新驅動作為首要發展策略,將活力即墨作為第一發展方向,造就了百強區的繁榮盛景。2018年上半年,該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10.9億元,同比增長8.7%;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2.1億元,增長3%;固定資產投資389億元,增長11.2%……

“塊狀經濟”撐起發展“骨架”

梳理即墨的經濟版圖,組團發展,以優勢產業為代表的“塊狀經濟”特點明顯:東部鰲山灣畔,以藍色硅谷為核心的海洋科技新城成為區域經濟的強力引擎;中部龍泉河周邊,千億級的汽車產業新城正在崛起;南部中心城區,基於傳統產業升級而來的市場商貿集群欣欣向榮;西南大道通衢,現代商貿物流區雛形已現;西北大沽河畔,現代農業示範區漸入佳境……基於自身定位和優勢產業的幾大發展組團,撐起了即墨經濟發展的基本“骨架”。

以藍色硅谷為例。這是青島市著眼於服務國家海洋強國戰略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在即墨佈下的一顆重要發展“棋子”。它的目標是建設“青島驕傲、中國推崇、世界矚目”的海洋科技新城。

短短几年,藍谷發展成績單令人矚目——目前,青島藍谷已引進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蛟龍”號母港國家深海基地、國家海洋設備質檢中心等20餘個“國字號”重大科研平臺和山東大學、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天津大學、四川大學等20餘所全國知名大學建設的校區、研究院或創新園。面向全球彙集了4700餘名高層次人才,其中國家級、省級各類高層次人才200餘人。2017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8.5億元、同比增長13%,完成海洋經濟總產值52億元、同比增長17.5%,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億元、同比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180億元、同比增長11%,三產比重優化為13.9:42.0:44.1。作為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先行區和示範區,藍谷不僅為即墨經濟塗上了“藍色、高端、新興”的底色,更為未來發展聚集了能量,引領即墨全域藍色發展。

不止藍谷,每一個經濟板塊裡,都呈現出日新月異的發展勢頭:汽車產業新城內,聚集了一汽大眾、一汽解放等130餘個汽車重點項目,涉及總投資500多億元;省級經濟開發區創智新區內,20餘項重點公建項目全部竣工,累計引進50餘重點大項目,構建起接城區、連藍谷、融青島的發展格局;即墨國際商貿城,青島國際服裝產業城、小商品新城、中紡童裝城等重點商貿板塊加快推進,連續兩年舉辦童裝季大型活動;青島國際陸港,建設了被列為全國42處鐵路物流節點之一的濟鐵綜合物流園, 跨境電商小鎮被列入山東省首批特色小鎮創建名單,與青島港合作建設的“青島港即墨港區”是即墨首個集貨物查驗、通關、集散、分撥功能為一體的口岸型內陸港區,園區引進了順豐等多家大型物流企業……

圍繞當前各經濟組團,產業發展特色,即墨因勢利導,去年出臺《關於實施專業招商機制的意見》,確立“專業招商”的新思路,按照“專門、專人、專注、專業”要求, 組建起20個專業招商事業部和9個海內外聯絡處,開展精準定向招商。今年即墨區新簽約重點產業項目120個,其中,投資過億元以上項目71個、佔比達59.2%;高技術及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85個、佔比達70.8%。

在此基礎上,即墨又將今年確定為“項目落實年”,全力抓項目引進落地。據瞭解,該區今年共確定重點項目177個,其中,青島市重點項目47個、即墨區重點項目87個、其他億元以上項目43個,涉及總投資1451.6億元。截至目前,已開工在建項目101個,其中空客直升機、一汽解放新能源商用車等15個項目建成投產;北安智能高新裝備製造、青島豪江智能科技等41個項目正在進行主體施工;高性能低維碳氮化物、聯東U谷科技園區等45個項目正在進行基礎施工,展現了即墨經濟強勁的發展勢頭。

面對成績,即墨並不滿足,今年,即墨又確定了海洋、汽車、集成電路、軌道交通裝備、通用航空、人工智能、康養旅遊等現代新興產業,全面開展“雙招雙引”工作,狠抓項目落地,力爭在全區持續保持重點項目在建100個、簽約100個、在談儲備100個、在談動態100個的一批接一批、一茬壓一茬的格局。

“創新細胞”提升發展“加速度”

放眼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興起,搶佔科技創新高地,提升發展加速度,成為各個城市最核心的話題和行動。面對機遇與挑戰,即墨總能先行一步。

從去年3月份開始,即墨區出臺《關於深入推進科技創新發展的意見》,自去年起,每年設立科技發展專項資金1億元以上,從科技企業、研發平臺、知識產權、科技金融等方面全面提升區域創新力,加快建成適應創新驅動發展要求的現代創新體系。

自意見實施以來,即墨區通過實施科技型小微企業培育工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程、設立自主創新重大專項等方式,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建設。其中,包括實施“雛鷹計劃”,對擁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科技型小微企業,通過認定後給予10萬元資金扶持;實施“瞪羚計劃”,對於成長性好、具有跳躍式發展態勢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最高50萬元的貸款貼息等。

據瞭解,即墨區充分發揮億元科技發展資金的引導作用,重點做好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建設、加強產學研合作、高端創新平臺、科技金融等八大科技創新重點任務,支撐全區加快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截止目前,即墨區已擁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科技合作基地、創新聯盟等平臺297家,其中,國家級19家,省部級36家,青島市級136家;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47家,科技部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92家,青島市“千帆計劃”入庫企業184家,技術合同交易額達到10億元。

同時,圍繞企業創新需求,該區在即墨萬麗國際廣場打造了2000平方米國內一流的科技綜合服務平臺,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技術手段,實現政策諮詢與查詢、科技成果展示推介、產學研合作、科技招商、技術交易、項目路演、科技金融等多項功能,引進一批國內頂尖科技綜合運營機構管理運營,為科技創新、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和高科技項目引進提供全方位精準服務。

不僅是動能升級,連續落戶的高性能低維碳氮化物新材料、智能航運研發基地項目、海洋智能傳感器等多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現已投產或在建,填補了即墨區相關產業空白,為即墨髮展提供了新的動能。

以高性能低維碳氮化物新材料為例,該項目主要採用先進工藝方法生產高性能低維碳氮化物新材料,可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光伏發電、風力發電、陶瓷、電子等各行業,技術屬於國內首創、國際領先水平。項目優質,緣於項目背後強大的人才團隊。據悉,該項目是由清華大學教授成會明院士、劉光華教授及崔巍博士共同建設,將在即墨區建設4條高標準生產線。

隨著去年“1111”人才集聚計劃的出臺和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即墨區對全球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持續增強。該區重點瞄準“兩院”院士、中科系、高校系等科研院所和科技轉化平臺,實施“人才+項目”捆綁式引進模式,支持高層次人才帶項目、帶成果、帶資金落戶即墨創新創業,形成以人才帶項目、以項目聚人才的良性循環。

“藍色白雲”夯實發展“底蘊”

對於環保意識日益增強的即墨人來說,節能減排、環境考評的數據達標是硬槓槓,而看得到碧水藍天,才是最直觀、最真切的感受。據統計,今年以來,即墨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78.5%,同比改善11.1%,改善率排名青島第一,藍天白雲成“新常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即墨區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要一環,鋪展於未來的建設藍圖中,堅持綠色發展,生態、產業、民生協調並進。

為打造水清岸美的市民親水空間,讓河道成為城區流動的風景,從去年開始,即墨區開始實施城區內墨水河和龍泉河改造工程,開展了清淤、截汙、橋樑、駁岸、攔蓄水以及道路、景觀、亮化、綠化等一系列工程,年底時將全面恢復水清岸綠的自然景觀,同時墨水河沿線將打造集市民生活、休閒、健身、親水於一體的生態長廊。

綠化提升工程是即墨實施綠色發展的一大民生工程。目前,即墨區建設了馬山地質公園、環秀湖公園、盟旺山公園、濱海公園等9處大中型休閒公園和棗杭公園等14處街心健身休閒公園。在此基礎上,即墨從今年開始規劃建設店子山公園、植物園、兒童公園等9處大型公園,對盟旺廣場等4處公園和廣場進行改造提升,並著手建設和改造14處規模適度、功能適用、景觀宜人的街頭遊園及節點綠地。目前,大型公園方面,汽車城公園二期已完工;環秀湖二期目前已完成總工程量的68%;峴山公園將於11月中旬工程開工建設;公園廣場改造提升方面,盟旺廣場、環秀廣場已完工,信特廣場已完成總工程量的90%;水上公園改造計劃10月底動工。遊園綠地方面,已基本完成興家疃小遊園、塔元河小遊園、聞馨苑小遊園、店子山小遊園、泰山一路小遊園、供銷二小區小遊園等11處遊園節點建設,墨河西小遊園已完成總成量的95%。到2020年,城區公園、遊園綠化面積將達1146萬平方米,實現城市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瞄準全城鋪綠目標,即墨區還為城區四大出入口,及古城片區、順河片區、商貿片區、汽車城片區等一批具有特色文化的重點區位,量身定製了綠化提升“套餐”, 力爭到2020年,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保持在8.5平方米以上。

在即墨區,嚴格控制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風電設備等“兩高一資”項目,近年來,即墨區已拒批15個環境影響較大的項目,全區實施清潔生產審核75個、循環經濟項目40個,40餘家企業通過了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今年即墨區將完成全區4家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17家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確保全區PM2.5年均濃度較2017年下降5%。

新能源的建設步伐也在加快。目前現已建成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182兆瓦;以清潔能源液態天然氣為燃料的新型LNG公交車達到450輛;新增清潔能源供熱能力260萬平方米。積極推廣應用農村新能源技術,建設了2處200立方米以上沼氣工程,在7個鎮建設了生活垃圾壓縮轉運站,城鄉環衛一體化成為全省推廣典型。此外,還建設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示範項目43個,位列青島各區市首位。由此,即墨區入圍首批創建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今年開始,即墨區將開展農村清潔能源取暖試點,到2020年底全區有條件的村莊實現冬季清潔取暖。同時即墨還規定,今後開工建設的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築項目,以及重點區位的居住項目,必須按照二星級綠色建築標準設計和施工,新建商務綜合體項目必須按照三星級綠色建築標準設計和施工。

在即墨區,積極打造“美麗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綠了城鎮,也美了鄉村。即墨區深入開展“城鄉同治、全域共美”環境綜合整治,在特色小鎮建設中,立足地形地貌和生態稟賦,建設有地方特色和優良生態的風情小鎮,全區共創建國家級生態鎮10個、生態村2個,省級生態鎮3個、生態村4個,獲得了“省級生態市”榮譽稱號。今年開始,即墨將對村莊老舊的管網進行全面提升改造,並將抓好農村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實現80%村莊的汙水得到有效處置,加快天然氣管網向鎮村延伸,2018年底實現全區域管道天然氣“鎮鎮通”,到2020年底,管道天然氣敷設到80%的農村社區。

成績屬於過去,站在新的起點,即墨區正在全區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全力實施謀劃“大格局”行動、建設“大平臺”行動、產業“大轉型”行動、開放“大通道”行動、全域“大統籌”行動、生態“大花園”行動、環境“大優化”行動等“七大行動”,推動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