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干河畔盛开“双拥”花——山阴县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纪实

作为晋北革命老区之一的山阴县地处雁门关外、明长城脚下,它南扼雁门紫塞,北控杀虎古刹,自古就是军事要塞。同时作为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山阴县有着丰厚的“双拥”工作历史积淀。

近年来,山阴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强军思想,牢固树立“有军必拥、有属必优”的观念,把解决军人军属后顾之忧作为应尽之责,妥善处理好事关部队官兵切身利益的问题,创造了多项典型经验。“人民视军队如长城,把军人当亲人;官兵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如父母。”广大军民携手共进,不断创新“双拥”思路,丰富“双拥”内容,搞活“双拥”形式,使得一朵朵“双拥”之花盛开在桑干河畔。

拥军之路 共圆强军之梦

山阴县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摆上重要位置,每年召开党委议军会、军政座谈会,建立“双拥”联席会议制度,始终坚持“部队走到哪里就保障到哪里,驻军演习到哪里就慰问到哪里”,进一步加强拥军支前保障,加深军民鱼水深情。

自2015年以来,县政府为山阴公安消防大队提供消防经费、器材装备、基础建设资金累计达1000多万元,为县人武部、预备役坦克团、武警中队投入各种经费600万元。县党政一把手组织四大班子领导一线慰问官兵,先后投入军警民等各类人员达1600余人次,征用供水车、工程车、消防车、医疗救护等各类车辆200余台次,为2万名演习官兵赠送价值达45万余元的慰问品,保障途经装备车辆3000余台。累计为部队培训各类专业人才500多名。组织开展援建军营图书室活动,向驻县部队和武警中队赠送图书5千册、价值3万多元。回应军人关切是全民拥军重点,在“涉军维权”上,几年来,协调政府相关部门解决现役官兵涉军维权问题近20起;积极稳妥地解决退役军人涉军案件和纠纷问题100多起。县教育部门,在初高中录取新生时,对官兵子女优先录取,为60多名部队子女解决了入学问题,并减免各种费用达30多万元。公共服务领域全力提供后勤保障服务。

优属之怀 彰显人间大爱

优抚无小事,件件总关情。全县935位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金足额兑现,今年前两季度,累计发放优抚金达395万多元;25名贫困优抚对象列入了农村特困户社会救助;重点优抚对象全部纳入了医保。为了就医结算方便优抚对象,开办医疗救助“一站式”窗口。农村现役军人家属优待金及时发放到位。为全县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和参加过核实验的老兵发放补助金每月800元,为全县935名优抚对象、144名在职“两参人员”和1500名现役军人都悬挂了“光荣之家”牌匾。妥善安置城镇退伍义务兵、转业士官145名,随军家属32名,并积极搭建平台促进就业。3名副营职以上军转干部走上地方领导岗位。163名退役军人纳入低保,280名退役军人得到临时救助,43家退役军人家庭入住租赁廉租房。全县共办理子女就近就便入托入学52人,接收县人武部库工6人,给人武部选派公益性岗位人员2名。为现役军人及随军家属落实就医挂号、就诊、住院优先及挂号费、就诊费、出诊费免除的“三优先、三免除”政策,彻底解决了官兵“后路、后院、后代”方面的后顾之忧。

拥政之举 翘首富国之道

几年来,驻县部队以驻地为故乡,积极支援和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广泛开展帮建农村基层党组织、扶贫帮困、援建重点生态工程项目、打造塞上军事文化品牌、参加平安山阴建设、捐资助学“六项行动”,持续抓好植树造林、抢险救灾、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四帮一助”等工作。

驻县部队官兵视群众为亲人,始终以人民根本利益为使命,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动真情,使实劲,办实事,出成效。下喇叭乡冻牛坡村是省定贫困村,县人武部与之结对帮扶,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在扶志扶智上发力,展开了一场以提升内生动力为核心的脱贫攻坚战,帮助村民在寻求新型产业上脱贫,在扶持传统产业上增收。筹措资金572万元建成180KW光伏发电站并网发电,年创收18万元;委托管理养殖投入60万元,每年创收4.8万元,协助群众出售小杂粮2万余斤。每年为贫困户人均增收1200多元,让全村?户贫困户一举摘帽脱贫,走上富裕之路。

脱贫攻坚打先锋,生态文明建功勋。2014年以来,组织驻县官兵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在西山森林公园打造了150亩的“双拥林”和100亩的“国防林”基地,在马营庄乡打造了50亩的“民兵林”基地,为山阴的绿水青山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爱民之情 成就鱼水情深

长期以来,驻县部队广大官兵在完成军事斗争准备各项任务的同时,构筑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奉献平台,充分发挥部队特有优势,做到了“中心任务保打赢、应急处突能制胜、救灾抢险当先锋”,奏响了一曲动人的“爱民曲”。

走进山阴,无论是抗洪抢险、矿难救援一线,还是扑灭熊熊山火现场,无论是脱贫攻坚的乡村,还是扶贫助学的学校,无论是乡村振兴的产业园区,还是绿化造林的沟壑山岗,处处留下子弟兵造福人民舍身为民的身影。先后组织驻县部队和民兵应急力量,出色地完成了2012年马营庄乡抗洪抢险,2015年马营乡偏岭村杨峪口山洪灾害抢险搜救,2016年县城洪涝灾害抢险救灾,2016年同煤安平煤业矿难救援,2018年安荣乡与朔城区交界地森林灭火等近20次急难险重任务,累计出动现役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近2000人次,疏散转移群众近300人。积极参与社会治安联防、联巡和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及敏感期的执勤、备勤活动,为平安山阴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军地互动齐创建,双拥花开香满园。我们坚信,在山阴这片深情的热土上,有习近平新时代强军思想的指引,有全县党政军民的着眼大局、牢记使命、主动担当,山阴军民用鱼水真情筑起的一座座双拥丰碑,将会绽放出更加绚烂多彩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