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這些珍寶亮相《國家寶藏》講述燕趙傳奇

講述中國故事、讓國寶活起來。12月23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綜藝頻道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二季播出“納四方慷慨之志”的河北博物院專場。節目中,001號講解員張國立攜手國寶守護人蔣雯麗、王勁松、宋佳,為觀眾演繹了長信宮燈、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座、彩繪散樂浮雕三件國寶的前世傳奇和今生故事。

河北这些珍宝亮相《国家宝藏》讲述燕赵传奇

蔣雯麗演繹“竇太后”,傾情講述盛世“天子之道”。

河北这些珍宝亮相《国家宝藏》讲述燕赵传奇

◎長信宮燈

本期《國家寶藏》中,蔣雯麗扮演竇太后,講述大漢盛世“天子之道”。出土於河北滿城漢墓的長信宮燈,作為“漢家宮闕”的歷史見證物,化身“燈靈”出現在竇太后的身邊。

長信宮燈因燈座底部銘文“長信尚浴”而得名“長信宮燈”。宮燈通體鎏金,燦爛華麗,整體造型為一曲裾深衣的漢宮侍女,跣足而坐,左手執燈,右手擋風。這盞宮燈融科學性、藝術性、實用性於一身,最為絕妙之處是對消除煙塵和擋風調光的處理,將先進的環保理念和審美意識完美結合,因此被譽為“中華第一燈”,也是新中國第一批帶出國門參與“文物外交”的國寶。

河北这些珍宝亮相《国家宝藏》讲述燕赵传奇

◎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座

在群雄逐鹿的戰國時代,齊楚燕韓趙魏秦爭霸天下,各顯神威。不過在燕趙兩國之間的神秘小國中山國同樣不可小覷,它雖小,卻善於制衡強國。本期《國家寶藏》中,王勁松扮演深諳制衡之術的“中山王厝”,講述“千乘之國”的生存之道,帶領觀眾解密“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座”背後的故事。

這件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座出自中山王厝的墓中。整件銅方案由三個部分組成,頂部正方形的案框和底部的圓座代表著天圓地方,中間的龍頭朝向四方,意味著王厝想“稱霸四方”。方框上,連綿不斷的錯金銀捲雲紋,就像是王厝心中吞併天下的野心。可以說,這件精美的方案其實就代表著中山王的夢想。

河北这些珍宝亮相《国家宝藏》讲述燕赵传奇

◎彩繪散樂浮雕

彩繪散樂浮雕,是一件來自五代時期的曲陽石雕。該浮雕由15個人物組成,人物分佈錯落有致,主次分明,表現了五代時期樂隊吹奏表演的歌舞昇平之景。本期《國家寶藏》中,宋佳化身秦淮樂女,低吟淺唱,含淚演繹“定州十三釵”的流離悲歡,生動再現了彩繪散樂浮雕的前世故事。

河北博物院現有館藏文物24萬件,其中一級文物340(件/套),二級文物1926(件/套),三級文物17383(件/套)。藏品尤以滿城漢墓文物、河北古代四大名窯瓷器、元青花瓷器、石刻造像、明清名人字畫以及抗戰時期革命文物最具特色。

除了《國家寶藏》第二季中亮相的長信宮燈、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座、彩繪散樂浮雕三件國寶,河北博物院還有諸多珍寶,包括我國首次發現、規格最高、最完整的玉製葬衣——劉勝金縷玉衣,目前所見銘文最長的戰國銅器——中山王厝鐵足大銅鼎,代表北朝時期繪畫藝術的最高水平的壁畫——北齊文宣帝高洋墓墓道壁畫,燕國代表性器物——透雕龍鳳紋銅鋪首,工藝精湛、裝飾華美、舉世聞名的錯金博山爐,造型獨特、工藝細膩的錯金銀虎噬鹿屏風座,元代青花瓷器代表作——青花開光鏤雕紅藍釉花卉大罐等。

河北这些珍宝亮相《国家宝藏》讲述燕赵传奇

錯金銀虎噬鹿屏風座

與《國家寶藏》第二季一同亮相的,還有一家賣文創的天貓店。12月17號,《國家寶藏》的“你好歷史旗艦店”上線,併發布了十餘款以節目中亮相的國寶為設計靈感的IP文創產品,其中多款以河北文物為原型設計的文創產品受到網友歡迎。

河北博物院的彩繪散樂浮雕表現了一群唐代女子樂隊吹奏表演的熱鬧場面,設計師以這些胖胖的唐仕女為原型,推出了一組“大唐女團”手辦——有人戴著拳擊手套,有人抱著玩具熊,有人挎著包購物,還有人舉著手機自拍。以這些仕女演奏為原型製作的U盤,同樣造型獨特,顏值出眾。

河北这些珍宝亮相《国家宝藏》讲述燕赵传奇

“大唐女團”手辦

同樣以這件文物為創意元素的,還有一款“美人泡”袋泡花茶,經過插畫師設計的唐朝美人,作為袋泡茶的標籤可以放置在茶杯上,看上去似乎在泡澡。

河北这些珍宝亮相《国家宝藏》讲述燕赵传奇

“美人泡”袋泡花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