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下跌90%,說變臉就變臉:這家公司到底在戲弄誰?

遊戲行業的冬天

說起今年的大文化行業,怎一個“慘”字了得。因為冰冰小崔之間的事情,影視行業掀起了滔天巨浪,影視公司、明星工作室們要麼忙著補繳稅款,要麼忙著關門。

與慘叫連連的影視行業相比,遊戲行業叫的不是那麼慘,疼的卻一點也不輕。

降薪、苦苦掙扎、人員優化、股價跳水,2018年的冬天,遊戲行業比以往更冷一些。

受遊戲版號停發的衝擊,中國的遊戲行業一整年來幾乎都在低迷中度過。不僅小的遊戲廠商死的死、上的傷,就連行業巨無霸——多年以來一直在漲,幾乎沒有下跌過的騰訊,在年內都從475港元跌到251港元,跌幅高達47%,幾近腰斬。


3年下跌90%,說變臉就變臉:這家公司到底在戲弄誰?


數據顯示,從今年2月初開始,就再也沒有新的進口網遊版號發放通過;從3月底開始,國產網遊版號基本停止發放。

目前,排隊等待版號的遊戲已經超過3000款。

沒有版號,遊戲就不能上線,遊戲公司也就賺不到錢,這讓苦苦等待的業內各公司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焦頭爛額。

利好來了,遊戲股集體大漲

12月21日,一個北風蕭蕭的冬日裡,遊戲行業終於迎來了曙光:版號放行了!

這一天,在2018年度中國遊戲產業年會上,有關主管領導表示,“首批部分遊戲已經完成審核,在抓緊核發版號,申報遊戲存量比較大,消化需要一段時間。”

苦苦等待近10個月的遊戲行業終於迎來“通關”時刻,當天全行業股價大漲:

盛天網絡(300494.SZ)、遊族網絡(002174.SZ)、中青寶(300052.SZ)、遊久遊戲(600652.SH)等快速漲停。

總龍頭港股的騰訊控股(00700.HK)大漲4.51%,馬化騰也藉此反超許家印登頂中國首富。


3年下跌90%,說變臉就變臉:這家公司到底在戲弄誰?


(首富的感覺真好!)

不過,今天要說的公司不是人人皆知的,市值高達3萬元港元的騰訊,而是一家小市值遊戲公司遊久遊戲(600652.SH)。

從盈到虧,業績大變臉

12月21日,遊久遊戲漲停,但在同一天,公司卻發佈了一份“利空公告”:收到了證監會上海監管局警示函。

原因是公司業績預告中披露的淨利潤與實際業績存在較大差異,對業績由盈轉虧的風險提示不準確、不充分、不完整。


3年下跌90%,說變臉就變臉:這家公司到底在戲弄誰?


3年下跌90%,說變臉就變臉:這家公司到底在戲弄誰?


3年下跌90%,說變臉就變臉:這家公司到底在戲弄誰?



2018年1月31日,遊久遊戲發佈公告,稱預計2017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1032萬元,同比下降約91%。

比利潤驟降更嚴重的是商譽問題

遊久遊戲在這份公告中說,如果公司收購併表的下屬全資子公司遊久時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實際業績達不到預期,預計會對其商譽計提減值2.5億元左右,則公司2017年業績預計由盈利1000 萬元左右轉為虧損2.4億元左右。


3年下跌90%,說變臉就變臉:這家公司到底在戲弄誰?


從盈利1000萬到虧損2.4億,這2.5億的差額好像大風颳來又颳走一樣,說有就有,說沒就沒了。

4月28日,遊久遊戲2017年年報出爐,結果再次大跌眼鏡。

當年公司虧損4.2億元,比預期中的最多虧損2.4億還要差很多很多。

在之前的4月18日,遊久遊戲發佈業績更正公告,由於預計對遊久時代計提商譽減值準備2.85億元、對太倉皮愛優競技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股權計提減值準備等原因,預計2017年度實現淨利潤-39400萬元左右。

但這未免為時太晚,僅僅比最終的確定版業績早公佈了不到10天。


3年下跌90%,說變臉就變臉:這家公司到底在戲弄誰?


遊久遊戲的前身是A股著名煤炭上市公司愛使股份,2014年以高達40倍的溢價收購遊久時代,從“傻大黑粗”的煤炭企業化身風口中的遊戲股。

當然,如此高的溢價收購,被收購方自然要有業績承諾。

遊久時代承諾,2014-2016三年內,實現扣非後的淨利潤分別不少於1億元、1.2億元和1.44億元。

當然,遊久時代也以2014年1.036億元、2015年1.367億元、2016年1.488億元的成績超額完成了這一指標。


3年下跌90%,說變臉就變臉:這家公司到底在戲弄誰?



超額完成指標,是不是很長臉?

然而,在2017年業績承諾期剛剛過完的第一年,遊久遊戲業績就立刻變臉,鉅虧4.2億。

從“長臉”到“打臉”,遊久遊戲的“變臉”真是讓人猝不及防。

業績的鉅虧也讓遊久遊戲商譽減值的巨大風險直接暴露在陽光之下。

收警示函“專業戶”

要說“收到警示函”,遊久遊戲可是老司機。

早在2018年1月8日,遊久遊戲因在其所屬網站發佈有關區塊鏈的消息,涉嫌蹭區塊鏈的熱度,被上海證監局扔出一紙警示函。

10月11日,公司又發佈了一條關於相關人員收到上海證監局警示函的公告,這次是因為:牛皮吹大了。


3年下跌90%,說變臉就變臉:這家公司到底在戲弄誰?


2017年底,遊久遊戲發佈公告,公司董事吳燁本來計劃在6個月之內通過上交所交易系統增持公司股份,合計增持數量不低於公司總股本的 1%,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 5%。

但是半年過去了,吳燁合計增持遊久遊戲僅為30萬股,佔總股本的比例僅為 0.036%,遠遠低於增持總股本1%的承諾。

按照遊久遊戲目前8.33億股的總股本來算,吳燁增持達到833萬股才算是完成承諾,而30萬股的最終增持數量連個零頭都不到,這牛皮真是吹破天了。

結語

遊久遊戲的業績下滑,除了與主業遊戲業務鉅虧之外,跟投資虧損也有關係。

2016年,遊久遊戲耗資6000萬元投資上海盛月網絡,2017年該公司淨利潤636.85萬元,遠遠沒有達到3000萬元的業績承諾。

此外,遊久遊戲還花費2.78億元參股蘇州遊視網絡,結果該公司卻是兩年間鉅虧6個多億,公司無奈以1.17億元將其持有股權轉讓。

在投資鉅虧、蹭區塊鏈熱點、業績說變臉就變臉之後,遊久遊戲趕上了遊戲版號重新放開的政策,股價也終於漲停了。但長期看,它能否產生自我造血能力,還是要打個大大的問號的。

畢竟,三年來多以來,它的股價已經下跌90%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