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實現不了財務自由?

不少人都有過彩票夢,假如你中了500萬,你會怎麼花?估計很多人都會想著買房買車買奢侈品以及環遊世界。

假如一套房600萬,為了減少一點負債,付掉300萬首付,剩下200萬。為了滿足一下自己的慾望,花60萬買輛車,再買幾個大牌包包、手錶,甚至是環遊一趟世界。最後100萬,你打算用來理財,心裡感覺美滋滋。


你為什麼實現不了財務自由?


事實上,你給自己加重了400萬的負債,300萬的房貸加上每個月的養車費,再加上生活質量的提高,又產生了其它慾望消費,而你的工資沒有增加,僅僅依靠你的工資去支配這些負債,估計剩下的那100萬在理財渠道中也躺不了多久。

我們都夢想著自己能夠實現財務自由。然而財務自由對於很多人來說,就是一個大坑。

財經作家歐成效說過人們對於財務自由很大一個誤區,就在於很多人認為,財務自由,就是掙一筆錢,足夠花,此後,再也不用付出,再也不用勞動,想做什麼做什麼,徹底實現自由。

同樣的,吳曉波也做過一個調查,什麼叫財務自由。

絕大部分人理解的財務自由是:有了一定數量的錢,然後一輩子都花不完。

而實現所謂的財富自由的途徑,就是賺快錢,快速造富。因為在生活中,我們聽到過的造富神話不在少數。

比如,誰誰誰買了股票,低價抄入,然後不斷上漲,高價拋出,身價翻倍;比如誰誰誰投資比特幣,半年內暴富。

沒錯,最終這些人實現了財務自由,然而他們只是1%的實現財富自由的創富神話,至於剩下的99%的失敗案例,卻埋藏在社會的洪流中;你卻將那1%的神話,認定為99%的人都能做到的大概率事件。

01

有些人是投資,有些人卻在賭博,然後輸得傾家蕩產,甚至輸掉了生命。

我們先來講個關於這種快速實現財務自由的故事。

90後孫宇晨,一家創業公司的老總,年紀輕輕,很早就實現了財務自由。


你為什麼實現不了財務自由?


在他自傳體的書《這世界既殘酷也溫柔》中,是這樣講述自己的財富之路的:

比特幣剛出現時,孫宇晨還在美國念大學,他就在朋友的帶領下進入幣圈。

那時候,比特幣尚未大眾化,只是在小圈子裡流通,價格也遠遠沒有漲上去,才幾美分,就可以買一個。

在朋友慫恿下,孫宇晨拿出三千多美元,買了很多比特幣。

三千多美元,不是一個小數字,但也算不上一筆鉅款。

結果半年之後,比特幣突然在全球範圍內被爆炒,單個比特幣價格漲至八千多美元。

孫宇晨一夜暴富,掙得了人生第一桶金,由此,迅速改頭換面,實現了財務自由。


隨後,他把掙來的錢投了一個創業項目,做直播APP,變身成創業者。

同樣是趕風口,其它千千萬萬如你如我一般普通民眾的故事,就反而令人悲傷。

一位大學生劉珂,在2017年用零花錢買了一個空氣幣,兩天就賺了兩千多,他“第一次感覺到,賺錢那麼容易”。彼時炒幣暴富神話接二連三,他也迷上了這個虛擬的只把錢當作數字的遊戲。

到2018年初的時候,幾乎是所有數字貨幣迄今為止達到的最高點,劉珂買在了高點,之後連續下跌,他輸掉了近一半的現貨。噩夢從此開始。

一心要把錢賺回來的執著,讓他把網貸借來的錢和父親給的學費共14萬元,全部輸了進去。

看到最後一筆錢蒸發之後,劉珂決定逃亡到柬埔寨。

他在柬埔寨賣六合彩,但是工資待遇讓他很不滿意;然後回國,還在醫療機構試藥掙錢,他不關心藥品的風險性,“就想盡快拿到錢”,然後“翻本”。

類似的有很多,一位韓國大學生,炒幣,虧了1.85萬美元,還不完,跳樓自殺了;一位30歲的韓國IT工程師,也是因為炒幣虧空,房子都虧了,跳樓自殺。

我們只看到了造富神話的萬丈光芒,卻沒有看到這背後很多人已經墜入了深淵。

為什麼孫宇晨會成功,而這位大學生卻輸得傾家蕩產。

孫宇晨當時身在美國,比國內很多人都更早接觸到比特幣,他更有機會買到低價比特幣,而孫宇晨當時投在裡面的是三千美元,人民幣兩萬左右,即使輸了,他也能承擔起風險。

而很多的失敗的人,他們在國內或者是其他國家炒幣的時候,是投下了全部家當,他們心裡只有一個念想,一定要贏錢,一定會暴富。如果輸了,繼續貸款、借錢、賣房加倉,最後輸光了所有,還揹負了沉重的負債。

他們根本就不是在投資,而是在賭博。他們根本就沒有抵抗風險的能力。

02

當你“躺著也能賺錢”的時候,你就實現財務自由了。

在極短的時間內,依靠不可控的方式,獲得鉅額財富,這本身就是一種賭博的心態,而不是實現財務自由的可取之道。

財務自由也不是一勞永逸。

你為什麼實現不了財務自由?

真正的財富自由,是指人無需為生活開銷而努力為錢工作的狀態。簡單地說,一個人的資產產生的被動收入至少要等於或超過他的日常開支,如果進入這種狀態,就可以稱之為財務自由。


被動收入,是指你不用工作也會有錢源源不斷地進入你的口袋,不管是出租租金也好,股票基金分紅也好,都屬於你的被動收入。

如果一個人的收入全部來自於主動收入,也就是你的工作收入,一旦你不工作,你的收入也就停止了。一旦遇上危機,你會發現你基本沒有抗風險能力。

某物流公司的高管尤先生,為公司“賣命”24年,可謂是公司的“元老”,然而在2015年的9月份的體檢中,他被確診為肝癌。他本想著積極接受治療,爭取早日康復重新回到工作崗位上。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讓他不敢相信,原本拿著令人豔羨的2.5萬元月薪,在住院的第二個月,降至1200元。原本他的醫社保自繳部分金額高達4000多元,這樣一來,他還得倒貼3000多元給公司繳醫社保。

兩年的治療期,尤先生花光了所有的積蓄,還向親戚朋友借了不少錢,治療期滿後,迫於經濟壓力,尤先生原本打算回去工作,但公司至今未安排工作崗位。有律師稱這是變相侵害職工權益,應該按嚴格標準向其發放病假工資。

但即便尤先生獲得了正常的病假工資,也比原來的工資少了不少,而他的治療費用還是不能避免,而且這是一大筆治療費用。一場大病足以讓一箇中產階級破產,一個意外就可能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你為什麼實現不了財務自由?


財務自由的美好,在於我們不再用時間去換錢,而用不完的錢反過來能給我們帶來別人無法享受的自由。

而窮人、中產階級與實現財務自由的人相比,並不是金錢的差距,而是思維的差距。即使給你一千萬,在你手中和在富人手中的結局往往是截然不同。

03

掙了多少錢不重要,重要的是留下了多少錢。

估計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煩惱,為什麼我曾經在學校叱吒風雲,我獲得了這樣一個高文憑,在社會上混了這麼多年還是為生活所憂,每天都為房貸車貸以及各種生活開支發愁,不敢請假,不敢生病。而曾經學習成績遠不如你的人,賺得比你多,甚至還是你的老闆。

也許你會說讀書無用論,那就大錯特錯了。

這一類人他們具備一種能力,而這種能力並不能從學校教育中獲得,因為現在學校並沒有相關的教育系統,這種能力更多的是來自家庭,這種能力就是財商能力。

一個人財商能力的不同,金錢觀念的不同,思維的不同,對其一生有著巨大影響。

窮人用時間換錢,而有錢人用錢換時間。

窮人和中產階級,都希望能夠通過工作而掙錢,為了掙錢,我們起床、上班、加班、下班,然後每天重複一樣的事情。然後因為控制不住慾望買買買,看著一摞摞的負債賬單,接著更加拼命為錢而工作。


你為什麼實現不了財務自由?


很多人拼盡全力擺脫窮人的命運,接著跳進中產階級的債務泥潭中。

我們都沒有意識到,掙了多少錢不重要,重要的是留下了多少錢。有錢人會把焦點放在資產上,讓錢帶來更多錢;而我們會花錢去供養各種賬單、車貸房貸等負債。

富人的思維,當他們獲得一筆資產,他們會尋找機會,尋找帶來資金流的項目。而窮人的思維是,獲得一筆錢,想著如何把這筆錢花掉,不斷擴大的消費慾望,讓自己負債累累,仍然是個窮人。

就像《富爸爸窮爸爸》中說的:“機會就擺在人們面前,但大多數人從來看不到這些機會,因為他們忙著追求金錢和安定,所以只能得到這些。如果你們能看到一個機會,就註定你們會在一生中不斷髮現機會。那時,我會教你們其他的事。學會了這些,你們就能避免生活中最大的陷阱。”


你為什麼實現不了財務自由?

04

計劃並行動。

馮唐有句話說的沒錯,“財務自由在極大程度上其實和財務無關,還是和一個人的心智洞明不可避免地糾纏在一起”。

我們有個學員N,經常換工作,每一份工作都待不滿兩年;因為管控不住自己的慾望,經常買買買,而她的工資根本支付不了她的消費,完全是入不敷出的狀態。

因此她還在微粒貸、借唄等多個平臺上借了不少錢,雖然沒有房貸車貸,仍然揹負著較高的負債。

在經過導師的點評後,她對自己的財務進行了梳理,正在朝著好的方向一步一步改進,這就是好的開始。

想要實現財務自由,管控慾望非常重要。智嚴大師說:“真正的自由,不是擁有一切,是管理自己的慾望,沒有人可以擁有一切,但你可以學會知足。”


你為什麼實現不了財務自由?


百度前總裁陸奇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人生不是線性的,不要以為一班車就能把你從現在的位置帶到你所期望的位置。”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

提高抗風險能力,突如而來的風險和意外也許會讓窮人和中產階級的生活雪上加霜,提高風險意識,給自己買個符合自己條件的重疾險、意外險等保險很有必要。

再就是在投資項目的時候,要控制失敗的成本,不要盲從炒幣炒股,成為被割的韭菜。失敗在所難免,但是不要讓自己輸得窮途末路,要給自己留後路。

實現財務自由,不是說看了一本財商的書籍就能馬上改變,從思維上開始改變,並不斷地去落到實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