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宋朝對外戰爭勝率高達70%,為何還被後人稱之為“弱宋”?

最近網上議論稱“以強盛著稱的唐朝對外戰爭勝率只有40%,而宋朝這個印象中不溫不火的朝代,對外戰爭勝率高達70%!由此可見,宋朝實際武力是不差的,看上去弱的原因,只是宋的對手太強了。”

然而,事實是否真是如此?

今天,小編就拿唐、宋兩個朝代做個比較。

大唐

唐朝

作為中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王朝之一,唐朝一直以來給人的形象是盛世、強大、舉世無雙,網上唐粉無數,所以很多人對唐朝那40%的勝率很不滿意。

不過,這個數據也是真的。

但是,大家也不要生氣,眾所周知,安史之亂後的唐朝和安史之亂後的唐朝基本可以看作兩個朝代。

明明宋朝對外戰爭勝率高達70%,為何還被後人稱之為“弱宋”?

先來一張大唐的盛世美顏。

從貞觀四年,唐太宗李世民突襲並覆滅東突厥開始,大唐就一發不可收拾,進入了佛擋殺佛神擋殺神的龍傲天狀態。

凡擋在大唐面前的敵人,就沒有活過三集的,對外戰爭的勝率,也不是什麼所謂的40%,而是近乎100%!

只有東邊高句麗那個堂口有點扎手,但經過大唐二代目和三代目連番蹂躪之後,愣頭青高句麗最終還是拜倒在大唐石榴褲下。

除此之外,大唐可稱天下無敵!

下附公元750年前,大唐的戰績。

吐谷渾(627年)、東突厥(630年)、高昌(640年)、薛延陀(646年)、中天竺(648年)、龜茲(648年)、西突厥(657年)、獠人(658年)、契丹(660年)、百濟(660年)、鐵勒(660年)、倭國(663年)、高句麗(668年)西南蠻(729年)、突騎施(744年)、後突厥(745年)、小勃律(747年)、石國(751年)

其中,與遼金一個等級的有東、西、後突厥,與西夏大理一個級別的有高句麗、薛延陀,其它的加起來也差不多一個西夏了。

更重要的是,大唐是揍別人!

只能說,前期的大唐,真的強,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要強。

但為何它的勝率會掉到40%了呢?

只是安史之亂爆發之後,由於世家、軍閥等多方面因素,導致唐朝土崩瓦解,中央政府的權威一落千丈,唐宗室幾乎可以與春秋戰國時期的周王室比慘了(具體原因,大家有興趣可以查閱相關史料)。

明明宋朝對外戰爭勝率高達70%,為何還被後人稱之為“弱宋”?

唐朝中後期,“天子可令者,唯兩京耳!”

而且,這種分裂的狀態一直持續到了唐朝滅亡(750年到907年)。

舉個例子,在吐蕃入侵長安的時候,周邊的藩鎮居然袖手旁觀,坐看天子蒙塵,以至於吐蕃進長安,和回老家一樣方便。

在這種情況下,便生生把唐朝的勝率給拖低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宋朝

大宋朝有兩個很明顯的的標籤,一是“有錢”,二是“軟弱”。

明明宋朝對外戰爭勝率高達70%,為何還被後人稱之為“弱宋”?

疆域是一個王朝強盛與否最直觀的體現。,而宋朝的疆域在一眾漢人王朝中算比較小的一個,所以從感官上來,趙宋的武力值就不會太高。

和其他王朝一樣,宋朝也有他“武力巔峰期”,但別的王朝的武力巔峰期,一般出現在王朝開國的時候,之後逐漸疲弱。

不過大宋有點特別,除了大宋開國那陣有短暫天命buff加成。

在兩宋兩次滅國危機時,都爆發了出令人震驚的耐力與戰力。

不管是北宋末年的岳家軍抗金,還是南宋末年長達40年的抗元戰爭,宋朝軍隊的戰鬥力都談不上“弱”。

但令人絕望的是,其他大多數時間,兩宋軍隊的戰鬥力,可以歸於垃圾一類。

從趙二奪了他哥哥的天命後,趙匡胤那支能在太原城下硬懟契丹鐵騎並能取得相當戰績的強軍就迅速地鹹魚化。

連帶著將遼、西夏、金三家也感染了鹹魚病。

看著這段歷史,總有一種感覺:遼、西夏剛出場的時候很猛,和宋對峙幾十年後不猛了。

然後,更猛金出場了,一開始很猛,滅了遼,一口氣打掉了宋半條命,接著和南宋對峙,對峙幾十年後金也不如當初猛了。

再然後,蒙古出來了……

看得出,宋朝的套路就是,強行將對手鹹魚化,然後在經驗豐富的領域擊敗對手。

但,這樣做的成本略高,西夏入局,宋丟了河西;金入局,宋丟了河南河北;最後蒙古入局,一不小心沒熬過去,把自己搭進去了……

當然,上面些只是玩笑話,大家也不必認真。

其實宋朝對外還算不錯,但後勁乏力也是事實。

宋對外勝局往往都是以擊潰為主,殲滅戰較少。

根本原因還是在於缺馬

然而宋朝開國的時候,並不缺馬,甚至還有一支可以與遼爭鋒的精銳騎兵。

然而,隨著西夏的崛起,代表產馬地的河西走廊陷落,從此,宋軍由騎轉步,戰略上頓時陷入了守勢。

以前馬多的時候不懂得珍惜,直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步兵天生怕騎兵,但沒馬打不過對方;打不過對方,只好加重裝甲;加重裝甲打得過了,但是追不上……

故,積小勝不能成大勝,累勝勢無法定勝局,宋之哀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