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茶D
小韓說車事,為大家分享汽車知識,揭秘4S店銷售套路,動動手指關注我哦!!!
其他的答主把關於前驅與後驅的構造說的都比較清楚了,那我來說說應該從什麼角度來考慮前驅車還是後驅車。
1、從價位來考慮,如果在買車的過程中價位不是特別的高端,在好的前驅車與入門級的後驅車當中選擇的話個人還是推薦前驅車更好一些。因為不管是從油耗來說還是後期維修的費用來說,前驅車的性價比都會更高一些。
2、從駕駛體驗來考慮的話,前驅車因為負責帶動汽車又要負責轉向,所以在身兼數職的前輪在快速轉彎的時候往往力不從心,會有一種轉不過來的感覺,也是很多人說的推頭。推頭就是前驅車在轉向吃力的時候,會有一種被車身推著要衝出道路的感覺,車評人說的比較專業叫轉向不足。
而後驅的分工明確,後輪負責驅動前輪負責轉向,同時前後的重量比較均勻開起來操控性更好,而在快速轉彎的時候由於負責轉向的是前輪,後輪依然會有直線上的慣性,所以如果方向打的太猛車尾就會甩出去,控制得好就是漂移了。
所以如果對駕駛體驗有很大的要求的話後驅車絕對是很好的選擇。
小韓說車事
我大學時代的摯友開著一輛寶馬330i,夏天狂成狗,但是每每到了冬天都會來跟我借捷達開。。。
後來我畢業了,小我兩屆的哥們把捷達買了,冬天開著。。。
從結構的角度來說,後驅車的優勢在於轉向靈活,產生了轉向過度以後可以通過反打方向和控制油門等等途徑重新控制車身,絕對是日常暴力駕駛,漂移撩妹的不二之選,由於後輪負責驅動,前輪只負責轉向,導致了前後輪的磨損相對於前驅車也會比較均勻。
每當我專心的幫後驅車吹著牛X的時候,總會有人提到後驅戰神五菱宏光。。。
和寶馬不同,它採用前置後驅並不是為了突出駕駛樂趣,而是為了在車身後部裝在大量貨物或者什麼大人物的時候還能跑得動。。。
前驅車的優勢就非常明顯了,發動機變速箱亂七八糟幾百公斤的東西都壓在前軸上,穩定性相對於後驅車來好到炸裂,尤其是雨雪天氣,所以你會驚奇的發現,稱霸廣州的皇冠在東北極為罕見。
還有就是,沒有了傳動軸,後排坐三個人的時候腳勉強有地方放了。
對於不常下雪的地區,僅僅用來日常駕駛,前驅後驅真的沒有太大的區別,遙想當年本田思鉑睿,賣不過銳志最大的原因就是驅動方式,後驅車的運動取向已經被神化了,大後超銳志買了十年多,發動機變速箱都已經做到了樣樣稀鬆,同樣作為運動取向的中級車,思鉑睿一身的原廠加強件也抵不過一個縮缸V6和一根傳動軸。。。
用“好”這麼一個泛泛的詞來衡量兩類車型,臣妾實在是做不到
吱道二手車
相信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惑,前驅與後驅到底有著什麼樣的區別呢?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後驅成為了高端車型的一種象徵,那麼後驅就一定好嗎?
構造方面
前驅與後驅的根本區別是一個是前輪驅動一個是後輪驅動,而這兩種驅動方式的構造是完全不同的。廠家設計和生產汽車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造價,前驅相對後驅來說,不論設計和生產都比後驅費用低。前驅車不需要傳動軸、後驅動軸和後齒輪箱傳動系統,其變速器和差速器被裝配在一個殼體中,組件少而且集中,並且由於動力傳遞直接減少了損耗,運轉效率更高。
後驅車部件多、組裝複雜,生產成本相對較高。由於增加了傳動軸,因此需要佔去一定的車身空間,影響車內空間的佈置分配,同時傳動過程中也會造成一部分的動力損失。
駕駛感受
相對來說後輪驅動的駕駛感受要比前驅好很多。後驅車因為一些組件從前部移到後部,前後的重量分佈也容易接近50:50,大大的改善了汽車的平衡性和操控性。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跑車都採用後驅的原因。同時車輛汽車起步、加速或爬坡時重心後移,後輪作為驅動輪抓地力增強,可以獲得較大的驅動力,有利於車輛起步、加速或爬坡。
而前驅車因為重量分配基本上都在前面,過彎時候明顯頭重腳輕,不適合做激烈的操控動作。另外前輪所承受的負荷較大,前輪必須傳遞加速,轉向和制動時地面作用於輪胎的力。而輪胎擁有的附著力是有限的,當附著力一部分用來加速時,就必定會減少對其它部分的作用力。但是在積雪或易滑路面上行駛時,前驅車可以獲得更多的附著力,也就有了更好的行駛感受。
日常使用
前驅車因為構造簡單、緊湊,減輕了車重,同時因為發動機靠近驅動輪,動力傳遞的效率高,所以燃油經濟型更好。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車內的空間,這可以說是前驅車對後驅車最大的優勢之一了,前驅車沒有傳動軸所以不需要像後驅車那樣在地板上給後驅設備留出空間,所以在空間的利用上有更多的餘地,同時前驅車沒有後差速器,行李箱的空間也增大不少。至於我們談到前後驅常說的轉向過度與轉向不足,其實日常駕駛過程中基本是感受不出來的。
簡單來說,前驅車造價便宜還省油,空間大經濟實用;而後驅車操控靈活,扭力大,但相對來說經濟實用方面不如前驅車。目前的汽車市場其實前驅車比後驅多得多,前驅車更傾向於我們的日常使用。當然如果追求駕駛樂趣,駕駛感受還是後驅好的多,不過自然也要為之付出一些代價的。
彈個車
有的人喜歡後驅,有的人不在意驅動方式,這是一個比較主觀的問題。簡單的把前置前驅和前置後驅的優勢和缺點介紹下,大家自己應該會有所取捨。
前輪驅動是在今天的汽車最常見的佈局,由於發動機和驅動車輪在同一邊的車輛,不需要一箇中央通道道的傳動軸和驅動後橋。
優點:1更少的組件降低成本,同時也意味著較低的重量,減少油耗。
2傳遞路徑減少 提高傳動系統效率
3 節省空間,減少對後座及後備箱空間的佔據。
缺點:1加速時有效牽引力會降低,容易轉向不足。
2.前橋負荷較後軸重,並且前輪又是轉向輪,故前輪工作條件惡劣,輪胎壽命短。
3 發動機機艙緊湊,佈置較困難。
前置後驅由發動機產生動力通過變速箱轉傳導至傳動軸再輸出到後兩個輪上。
優點:1利於汽車重量分配,對操縱穩定性和行駛平順性很大提升。
2加速時有效牽引力會增加。
3轉向機構結構簡單,簡化了操縱機構的佈置。
缺點:1增加車重,同時降低動力傳動系的傳動效率,影響了燃油經濟性。
2容易轉向過度
3後座和後尾箱空間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可以看車前置前驅和前置後驅車優缺點往往是相對應的,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各自需求的選擇不同。
車友會群主,玩越野,玩飄移,利用休息的時間親自碼字,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回答車主的各類問題,想發私信提問的也可以一對一解答!另外也給車主準備了實用小工具,如輪胎升級計算器、汽車殘值計算器等,關注即可用!
車問診
實名反對所有高票答案!
因為所有的答案全部都錯了,說的都是人云亦云的廢話!就問一句簡單的話,請解釋:
1.後驅車如果成本高,五菱宏光為什麼是後驅的?
以上是“彈個車”的回答,前驅車造價便宜?
如果前驅車造價便宜我就想問問在座的各位,為什麼幾萬元的麵包車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後驅車?五菱宏光的後驅生產成本難道要比一臺邁騰前驅車貴?
以上是“人人車”的答案,前驅車的優勢是價格便宜,成本低?什麼叫,也不乏高端車用前驅平臺?
說的好像高端車理所應當是後驅車一樣,what?後驅車什麼時候成了高端車的專屬了?
這裡面,包括很多官媒和自媒體,都因為不求甚解,對前驅車有著大量的錯誤認知,以為前驅車就是技術不行,前驅車是廉價買菜車的代名詞!這都是極為嚴重的偏見!
2.前驅車並不簡單,技術遠比後驅車要難的多!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汽車100多年的發展歷史中,早期的汽車都是後驅車,前驅車是上世紀的1959年,MINI首次推出了前驅+橫置發動機汽車,而真正廣泛被車廠採用,都已經到了70年代!
為什麼70年代才有大量的前驅車?技術!!!!
我們現在所謂的,前驅車結構簡單,是說前驅車的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可誰說生產成本低=技術研發難度+費用就應該低了?想想我們的電腦發展史,過去的電腦幾頓重,而現在薄薄的智能手機就能當成一臺電腦使用!在技術研發方面,做小、做精是最難的,大意味著落後!技術很多都是從大到小、到易用這樣的發展過程。
前驅車價格低,在於生產成本低,少了一套傳動系統就為廠家省下不少錢,但是汽車是一整套的系統工程,除了生產成本以外,還有技術研發成本這個大頭,要把小車做的又省油、又有很大的乘坐空間、後驅車是做不到的,只有前驅車一條路,所以精簡傳動結構,將大量的零件小型化,縮小化,這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難住了人類半個世紀!如果上世紀50年代你想買一臺前驅車,廠家只能告訴你,我們還在研發,現在是造不出來的,你只能買後驅車!
那麼為什麼現在10萬小車無一例外全是前驅車,5萬麵包無一例外是後驅車,到了40萬或者大型SUV,又有不少的後驅車呢?有以下幾個原因:
1.SUV、麵包用後驅的原因: 由於車型較大,空間寬敞,本身就沒有小型車那麼嚴格的空間束縛,像麵包那種大車,就是為了空間而生的!所以對零件小型化的設計要求就沒那麼大啊,技術研發成本能省一大截!
2.大型轎車(C級及以上)用後驅的原因:大型車本身就有極大的空間設計,此外,這類C級以上車型的動力較大,扭矩也高,後驅車能夠承載這麼大的扭矩力量,當然一些“只有後驅才叫豪華車”的論調和偏見也是有一些的!
3。運動型轎車,寶馬3系這類的,本身就強調運動性和駕駛操控感,前驅車確實很難給有著高端駕駛需要的客戶,更多的駕駛樂趣。
4.巴士、工程車採用後驅車,是因為後驅(後橋)承載較大的重量,不容易打滑,成本也划算!
綜上,前驅車符合現在汽車小型化、電動化、大空間的需求;而後驅車也有著選用後驅車的定位和人群,他們倆確切的說不能算各有利弊,只是在完成著相似而略有不同的駕駛使命。
猩爺說車
“前驅車”和“後驅車”到底哪個好?
看了上一位朋友的回答的確非常有深度!如果把時間節點往回推個7、80年,所有的車子幾乎都是後驅車,因為在那個時代前驅車無論從技術水平、材料水平都是無法達到的,換句話說在那個時代,想打造出一款前驅車完全是天價的存在。。道理其實和19世紀中期的金屬鋁比黃金還要值錢的道理是一樣的,在19世紀的中期,人們可以提煉金屬鋁,但由於金屬鋁的製取方式並不是合理的製取方式,所以製取困難而導致產量極小,所以那個時候的鋁要比黃金還要珍貴,而隨著製取工藝的提高,鋁的產量極大提高(鋁儲量本身就大),製取成本自然就降低了,鋁也就不值錢了!而早期的前驅車也是這個道理,雖然省了材料,但設計、研發的成本高的驚人,反而使得初期的前驅車造價比後驅還要高!但同鋁一樣,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前驅車的設計成本不斷降低,直到和後驅車相差不多、甚至更低,這個時候後驅車由於材料多、結構複雜,製造成本就自然超過了前驅車,總的來說前驅車早期的製造成本超過,後來下降明顯,就向黃金與鋁的關係一樣!
不過前、後驅車拿哪個更值錢來說事就沒有什麼意義了!過去說到後驅車往往很多朋友會說後排有鼓包,而如今與歐盟出品的車子同樣也會有鼓包、而一些前驅車因為有四驅的版本同樣也會在白車身底部提前的預留好傳動軸的槽位,總不能為一款車開發多個佈局吧?這樣會增加很多成本,所以現在的前驅車的後排座也會存在鼓包了!
而如今前驅的成本低主要在製造、生產成本上低,而前驅的設計如今也已經成熟,所以才導致了前驅車不值錢的說法!從操控上看並非不能打造比擬後驅操控性的前驅車,但是所需要的成本要比後驅高的多,換句話說後驅由於先天的結構、佈局優勢可以花最少的錢來獲得最優的操控,而前驅若想獲得同樣的操控那就得拿錢來堆。。所以那些主打性能的車型如寶馬3系、Q50等都是採用後驅!
至於微面、箱貨、大貨採用後驅結構,並不能說明後驅就低端了,上述三車型的用途都是載重,載重後的重心都壓在了後輪上,若造成前驅佈局,那麼當車子在上坡時,整車的重量都壓在後橋,而驅動輪在前極易導致與地面的附著力降低,而這時前輪會瘋狂的打滑,坡也就上不去了!典型的例子就是當年的漢蘭達坡事件,本質上並非漢蘭達動力不夠,而是漢蘭達重心太靠後,怕那個坡時前輪與地面附著力嚴重不足,所以爬不上去那個坡,後來實驗通過車頭坐倆成年人的方式證明,漢蘭達也可以爬上那個坡。。這就是載重用途的車輛必須用後驅的佈局模式,要不然爬坡費勁,所以貨車以及微面全部是後驅!
後驅車由於它結構的優勢,使得它可以承受更大的扭矩,而這個優勢就是後驅車不會產生推頭(轉向不足)的問題,而前驅車若馬力極大對操控的影響就很明顯了,前驅+大馬力+操控一般+車頭重,會導致在車輛高速過彎時車頭會被一股強大的撕扯力往外側拉,而馬力越大的前驅車,這股向外拽車頭的力量就越大,所以大馬力前驅車在高速攻彎時,總是不得已降低車速,讓車頭順利入彎,過去鄙人開過一輛僅對程序進行升級的前驅車(刷的EDS),感覺強行拉昇的扭矩就已經對操控造成了很嚴重的影響(前驅車,功率達到270匹左右)!而後驅車則不會有這種問題,後驅車在過彎時同樣會有一股力量來拽,不過力量只是在拽驅動輪,馬力越大、拽的越狠,這股力量向外拽後輪,反而促進了車頭的入彎(轉向過度),所以後驅的這種偏轉向過度的特性被合理化操控之後就產生了漂移入彎、甩尾入彎等競技方面的技巧。。而實際上的競速比賽沒有用漂移過彎的,浪費動力,最多是甩尾。。! 寫到這鄙人都不知道該說誰好了,總之前驅與後驅各有各的優勢,前驅車成本花在設計、研發成面上,而製造成本低廉!前驅的操控也就馬馬虎虎吧,而後驅的先天操控優勢是前驅所不能比擬的!鄙人一直在開後驅車,從十幾年的微面、貨車,到如今的後驅轎車,後驅車鄙人一直推崇,若非要說哪個更好,那麼還是後驅車更好!至於那些大型豪車必然採用後驅或四驅的佈局主要還是和載重車的道理一樣,便於操控,大型車的重心都在後,容易採用前驅佈局,那世間盡是“漢蘭達坡”了!
非專業車評
汽車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發展,在基本原理不變的前提下發展出了很多不同的結構,從發動機的位置可以分為前置、中置、後置,從驅動形式又可以分為前驅、後驅、四驅,這些分類對於業內人士或者發燒友來說如數家珍,但是對廣大消費者來說就很難理解了,既然題主問到了前驅後驅的比較,今天我們就來好好對比一下兩種驅動形式的優劣。
先說比較大眾化的前驅,市面上絕大多數的車型都是前驅車,前驅車的優勢就在於價格便宜成本低,所以被廠商大量的應用在了平價車平臺(當然也不乏高端車用前驅平臺,如奧迪)優點在於結構緊湊,傳動損耗低,但是由於車頭質量較重,所以操控性會受到影響。
後驅車則是在底盤有一根傳動軸,將發動機的動力傳遞到後輪,後驅相對前驅更加運動,但是比較常見的都是前置後驅的車型由於傳動軸的存在,會造成一定的動力損耗,再加上成本、空間等問題,一般家用車型很少有後驅車。
下面說一說其他方面二者的比較,以下都已常見的前置前驅(FF)和前置後驅(FR)為例
前置前驅(FF)的主要優勢在於結構緊湊,傳動效率高,結構相對簡單,製造成本低。劣勢在於由於車頭的重量較大,在極限過彎時會發生強烈的轉向不足,也就是平時所說的“推頭”,而且由於結構的問題,大馬力的前驅車產生扭矩轉向的現象,所以超大馬力的前驅車並不多見。
前置後驅(FR)的優勢在於重量分配更加平均,減輕了前前輪的負擔,轉向更加精準,也更富有駕駛樂趣。劣勢在於傳動效率相比前驅會有所降低,而且在溼滑路面等摩擦力不足的情況下,會發生轉向過度(漂移就是可控的轉向過度),而且後驅的就夠比較複雜,會增加成本。
人人車
前置前驅是指發動機前置前輪驅動,多數車輛都是如此設計的,大車較少。優點與動力系統結構緊湊,驅動軸短,動力輸出損耗低。在佈局方面,沒有傳動軸經過車廂,可以降低車身中間的隆起,增大車廂可用空間。其缺點是起步時,前軸荷會減少,導致輪胎附著力降低,影響動力輸出。另外,前輪要負責驅動、轉向和大部分的制動力,所以磨損嚴重。
前置後驅是指發動機前置後輪驅動,起步加速能力強,四輪負荷平均,但是在轉向時時容易出現轉向過度,需要很好的技術或先進的電子設備輔助。所以大多數的賽車還是使用後輪驅動。
論駕駛感受的話,不到極限,普通人的日常駕駛是感受不出來的。不過區別還是有的:
高速過彎,接近輪胎抓地極限時,再給油,前驅車的方向盤表現更不聽話,極限情況下容易發生推頭。也有調教為後輪先失去抓地力而造成的前驅車轉向過度,具體看調教。 後驅車的方向盤指向不會發生變化,但在極限情況下,如馬力過大造成後輪外拋,就是所謂的轉向過度,那麼方向盤會有往外側的力回饋,如果放掉方向盤,指向會自動往前輪原來的軌跡跑,如果不是極限狀態下,也可以輕微地感受到方向盤的回饋,但是隨著速度下降,感受越不明顯。
高速起步時,前驅往往抬頭,後驅往往尾部下沉。具體還是看車型調教,另外要提到的是,大部分的後驅車後座中間隆起都很大,因為要走傳動軸的關係,所以乘坐舒適感可能會照顧不到了。
如果題主想表達的好是按照操控性能來講,最理想的佈置方式是中置發動機後輪或四輪驅動。
高氏觀市
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優勢劣勢。
前驅車優勢有不足轉向性能,動力總成機構緊湊,車內地板低平,機動性好,發動機散熱好,行李空間大,發動機橫置可縮短車長,裝備質量輕。
劣勢 等速萬向節成本高,前輪工作條件惡劣,易磨損,爬坡能力降低,在泥濘道路容易打滑,正面碰撞發動機損壞大,前輪抱死容易側滑。
前置後驅優勢載荷分配均勻,爬坡能力強,操作穩定性好。
劣勢 地板凸起,後排座椅厚度減薄,正面碰撞發動機容易進去駕駛艙,裝備質量大,油耗高。
AEL汽車
車輛傳動系統的佈置形式一般分為4種:發動機前置前輪驅動(FF)、發動機中置後輪驅動(MR)、發動機後置後輪驅動(RR)、發動機前置後輪驅動(FR)。在一般的轎車中採用最多的是FF,其次是FR。下面我們就來說說FF與FR它們各自的優點與缺點。
前置前驅(FF)
優點:結構緊湊,傳動線路短,傳動效率高,成本低,同時也減少了車輛的自重,有利於車輛的燃油經濟性。由於取消了貫穿前後的傳動軸,所以車廂內地板平整無凸臺,有效增加了車輛的內部使用空間。同時也利於降低車身高度,利於行使的穩定性。
缺點:由於動力系和傳動系分佈在車輛的前部,前後橋重量很難達到理想分配值50:50,後輪抓地性不好,前輪同時承擔了轉向力和驅動力,所以車輛的操控性比較差,而且容易出現轉向不足。(轉向不足是指車輛實際轉彎半徑大於方向盤轉角相對應的轉彎半徑)。
由於前輪承擔了驅動力、轉向力和大部分制動力,前輪輪胎、軸承、懸掛磨損加劇。急起步和爬坡時由於慣性和重心後移,就會使正壓力減小而導致牽引力減小。
前輪驅動的結構特點註定了要產生轉向不足的問題。在車輛轉彎時,由於前輪承擔了大部分車重,強大的慣性,會使車輛維持原來的方向,從而產生轉向不足,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推頭”。
前置後驅(FR)
優點:操控性好,前輪負責轉向,後輪負責驅動,前後輪各司其職。由於前後橋的重量分配比較接近理想分配值50:50,這樣的話有利於車輛的平衡性和行駛的穩定性,操控更加靈敏。急起步和爬坡性能就好,因為在急起步和爬坡時重心後移,後輪的抓地能力也就加強。
缺點:傳動線路長,動力損耗大,傳動效率低,結構複雜,成本高,不利於車輛的燃油經濟性。雖然一些零件移到後面了,但與FF相比,FR作用於驅動輪的重量還是較輕,所以由後輪產生的牽引力要小一點,正常行駛狀態下,有時會出現牽引力不足的情況。轉向時前輪按照駕駛員的要求方向前進,但後輪還是按照原來的方向推動車輛,這樣就容易甩尾,從而導致過度轉向,尤其在冰雪路面。
以上就是FF與FR它們各自的優點與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