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中部號稱八百里秦川,但是為什麼會被稱為“關中”?一起看看

“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秦人齊吼秦腔,端一碗髯面喜氣洋洋,沒撮辣子嘟嘟囔囔。”這是陝西人的自畫像,也是秦地風情較直觀的寫照。


陝西中部號稱八百里秦川,但是為什麼會被稱為“關中”?一起看看


八百里秦川的來由?關中八百里秦川也就是所說的陝西關中平原,指的是秦嶺北麓渭河沖積平原, 因此又稱渭河平原,因在函谷關和大散關之間,古代稱"關中"。它南倚秦嶺,北界北山,西起寶雞峽,東至潼關,東西長約360公里,約佔陝西省土地總面積的19%,自古以來,這裡風調雨順,土地肥沃,農業發達,為秦國文明的興起奠定了強大基礎,所以號稱"八百里秦川"。

函谷關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境內,關北緊鄰滔滔黃河,西鄰華山,東進東原,地勢極為險要,自古就是兵家必爭重鎮。戰國後期,日益強大的秦國控制函谷關,是六國的絕對噩夢,就像曹操控制漢中對劉備產生巨大威脅一樣。六國經常組團攻秦,首戰之也是函谷關。


陝西中部號稱八百里秦川,但是為什麼會被稱為“關中”?一起看看


關東的“關”,指的就是函谷關。

項羽滅秦後,自稱霸王,都彭城並大封諸侯。劉邦封漢王,管轄現在的陝南和巴蜀之地。為牽制劉邦的勢力,將關中和陝北一分為三:封章邯為雍王;封司馬欣為塞王;封董翳為翟王。因此才有了後來的三秦說法,指的就是這個。後來人們將這個概念延伸了,用三秦代指今天陝西的所有土地:陝南、陝北、關中。


陝西中部號稱八百里秦川,但是為什麼會被稱為“關中”?一起看看


金城千里,天府之國最早指的就是關中這塊土地。因為這裡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難攻,再加上水利發達,土壤肥沃,盛產小麥和棉花,是重要的糧倉。最為著名的當屬韓國人鄭國來秦國修的鄭國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