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街“不用走”购物“全靠吼”,AI电商购物新入口能走通吗?

先从鹦鹉聊起。

英国一只名为Rocco的灰鹦鹉最近在网络走红了。走红的原因是它既能使用亚马逊智能音箱听歌,又能操控亚马逊Alexa智能语音助手在亚马逊网站下单购物,堪称动物世界里的首批AI语音助手用户、网购达人(鸟)。

逛街“不用走”购物“全靠吼”,AI电商购物新入口能走通吗?

看完这则消息,引发了笔者对于智能语音助手类产品的思考:专属声纹对应的权限唤醒机制是否不够完善、严谨?毕竟网购账户ID之类的信息隶属个人且具备隐私性,到了电商购物新入口“Alexa们”这边,隐私性、安全性依然要被予以重视。怎么就让一只鹦鹉吼了几句就买了单?

当站在另一个角度思考,窥见的则是国内外AI语音交互产品应用广度、深度层面的差异化问题了。

AI语音交互方式被认为是继鼠键交互、触屏交互方式之后的下一场人机交互协同革命性产物。这几年,国内外科技互联网巨头纷纷涌入到承载着AI语音交互技术应用破局使命的智能音箱产业。美国方面,智能音箱销量成绩不菲。去年亚马逊 Echo卖出3000万台,今年2月上市的苹果 HomePod 智能音箱则成功拿下美国3%的市场份额。

逛街“不用走”购物“全靠吼”,AI电商购物新入口能走通吗?

国内方面,阿里巴巴、京东、小米、苏宁也纷纷拿出了自己的智能音箱方案。

国内外科技互联网巨头们涌入智能音箱产业的时间节点存在差异化,智能音箱产品的受众面、高频次的应用场景也存在差异化。中国市场一直被认为是全球智能音箱消费潜力最大的市场,但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未出现单品销量突破 1000 万台的智能音箱产品。

国内外智能音箱均有“购物靠吼”的电商购物新入口基础定位,但相比较亚马逊Alexa“购物靠吼”的受众面、频次,阿里的天猫精灵、京东的叮咚相差很远。不是没人拿天猫精灵、叮咚来完成语音交互方式的购物,是这部分人群堪称稀有,用户层面对于智能音箱的接受度不够高。

另一方面,国内的智能音箱更多的切入到智能家居产业,但同样因为目前用户对产品的接受程度不高,以及中国智能家居产能落后,产能维度上难成体量,因此目前拓宽智能音箱产业应用宽度同样受阻。

逛街“不用走”购物“全靠吼”,AI电商购物新入口能走通吗?

聊回到电商购物新入口、下一代交互技术革命这件事上。

无论是国外的鹦鹉通过智能音箱完成网购,还是国内的用户对此接受度不够高。但显然以语音交互的方式来完成完整的流程化的电商购物体验已经引起了一部分人的注意。调查发现,79%的美国成年人拥有智能手机,但是只有21%的美国人拥有智能音箱。但是,超过50%的语音购物是在智能手机上完成的。这是否意味着假以时日、加以引导,语音购物行为会被更多的人群所接受。

以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的探索试验中,逛街“不用走”购物“全靠吼”的设想谈不上是天方夜谭。AI语音交互技术、AR/VR技术不过是一块块打通电商购物新入口的敲门砖。新入口已经有了,至于走不走的通,且看各施各法了。

文丨李民民

关注科技互联网,有趣、有料;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