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現在隨處可見,在古代可是了不得的寶貝,看看你家還有嗎

隨著目前科技生活越來發展,讀書的文人墨客也越來越多,同樣的,戴眼鏡的人群也是越來越多,也是各個年齡階段的人都有,從3歲小孩到80老人,基本上在其中找出在戴眼鏡人。

而在中國古代,由於讀書之人很少,而且大家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近視的人相對來說就比較少,但是也不是說沒有,因為有些讀書人晚上在光線很暗的情況下看書,或者因為其他很多的原因,,當中還是有些人會近視的。

這個現在隨處可見,在古代可是了不得的寶貝,看看你家還有嗎

在明代的時候就有人做個一首打油詩來說這些近視人群的。當時的詩中是這樣寫的:“笑君雙眼太稀奇,子立身旁問誰是?日透窗欞拿彈子,月移花影拾柴枝。因看畫壁磨傷鼻,為鎖書箱夾著眉。更有一般堪笑處,吹燈燒破嘴唇皮。”

這個現在隨處可見,在古代可是了不得的寶貝,看看你家還有嗎

所以在古代來說也是有這樣的人存在,那麼他們是怎麼去處理這個問題的呢?相信大家經常在電視中也會看到,一些年紀大的學者也會帶著一個眼鏡,其實在古代是有這個的眼鏡存在的,不過一般人家是用不起的。

這個現在隨處可見,在古代可是了不得的寶貝,看看你家還有嗎

當時的眼鏡不像現在的眼鏡的材質,都是用塑料做的,當時的人還沒有這樣的技術,但是他們有他們的想法,他們當時做眼鏡的材料有水晶石、石英、黃玉或紫晶等,以此打磨製成的,所以對於一般人來說這些東西都是極其珍貴的,哪裡捨得配一副眼鏡啊,當時能帶上眼鏡的,要麼是皇帝御賜的,要麼是自己本身就特別有錢。

這個現在隨處可見,在古代可是了不得的寶貝,看看你家還有嗎

在公元12世紀60年代時候,當時著名的航行家馬可波羅當時來了中國,他也在他的書中曾經記載過,當時他在中國,就看到有這樣的老人,帶著眼鏡看小字的情形,據他記載,當時的這種眼鏡是橢圓形狀的,被鑲在龜殼做的一個框裡面。

這個現在隨處可見,在古代可是了不得的寶貝,看看你家還有嗎

在龜殼上還打了兩個洞,方便穿繩子或者銅骨架來作為固定用的,並且聽當時購買眼鏡的那個老者說,這個眼鏡還是他用自己的一匹馬換一個富人的。當時能擁有馬的人可謂是真正的富人,而一匹馬在當時的價值也是價值不菲的了。

如果大家現在還有這樣的老物件,估計也算是家裡一個傳家寶了。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