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萊劉少山與《楚辭集註》

东莱刘少山与《楚辞集注》

东莱刘少山与《楚辞集注》

東萊劉子山(劉雲碧)在青島是一位傳奇。從青島跑街的貨郎(之前在掖縣彈棉花),開始了逆襲之旅,成長為膠濟鐵路工程部門德語翻譯。此後,他靠著自己的打拼,成為洋行的買辦、企業的經理、貨運碼頭承包商。慢慢建立了商業帝國,金融貿易、銀行保險、建築建材、交通運輸、房地產等各領域,都有他的經營和資本。浙江路26號安娜別墅是劉子山故居,湖南路39號別墅,都留下劉子山的身影。

劉子山的商業帝國是以天津路東萊銀行為根基,隨後在上海、天津等城市亦開東萊銀行。在日本第一次侵佔青島期間,劉子山販賣鴉片,開辦磚瓦廠,完成原始資本的積累。“鴉片大王”的稱呼不脛而走,成為劉子山心頭的痛與悔。成為青島首富之後,他襄助教育、做慈善事業。

1937年後,劉子山避居天津法租界,拒不與日偽合作,並派兒子劉少山赴上海,召集東萊銀行同人,傳達他的指示:“國難時期,宜閉關自守,緊縮業務。本人自願不再提取股息,以維同人生計。”

1948年10月12日,劉子山病逝於上海。

作為華北鉅富、民族資本家,劉子山所作所為可以視為振興民族經濟以強民富國。因風雲際會,劉子山一生書寫了財富傳奇,這位創造財富的奇人,他的精神,民族操守,社會責任,是更大的財富。

除了經濟方面的事功,劉氏家族收藏、捐贈古籍鮮為人知。

劉子山的兒子劉少山擔任東萊銀行副總經理,收藏海源閣流散珍本古籍。為了防止流向日本,劉子山劉少山父子保存國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劉少山將珍藏的古籍珍本悉數捐贈給國家。

东莱刘少山与《楚辞集注》

劉少山自幼喜歡國學,收藏古籍。1930年前後,聊城海源閣遭受兵匪劫掠,楊以增家族的藏書流散出來。在青島報人伊筱農的牽線下,從楊敬夫手中秘密購得海源閣珍本藏書,皆是宋元刻本。

劉少山花費重金購藏宋槧元刻,自然得到父親劉子山的首肯。所得珍本部分書目如下:

宋刻本《張先生校正楊寶學易傳》10冊 宋楊萬里撰,張敬之校正,有鄭希聖、朱良育跋

宋刻本《東萊校正晉書詳節》8冊 唐房玄齡撰宋呂祖謙輯

宋刻木《荀子注》16冊 唐楊倞撰 有李芝綬、楊沂孫、翁同穌跋

宋刻本《禮記集說》24冊

宋刻本《史記集解索引》24冊

劉子山陸續收藏26種宋元刻本,共427冊。這批珍本中的珍本是《楚辭集註》和《百川學海》。

據賀偉著《風雨半城山:劉子山傳奇》一書,結合其他文史資料,我們可以瞭解劉氏父子購藏這批古籍的經過,以及劉少山捐贈古籍的經歷。

东莱刘少山与《楚辞集注》

朱熹著《楚辭集註》為宋理宗端平三年(1235年)版本。其一至七卷篇目為《離騷》《九歌》《九章》《遠遊》《卜居》《漁父》等,共七題二十五篇,是研究楚辭最早的善本。劉家購入的海源閣舊藏中,包括完整的12冊《楚辭集註》。這部曠世奇書鈐海源閣藏書樓“宋存書室”印。

《百川學海》是南宋末年印刷的一部大型叢書,共179冊。傅增湘藏有60冊《百川學海》,是國內僅有的,另外百餘冊則已被日本人收購,入藏靜嘉堂文庫。《百川學海》60冊,系藏書家傅增湘轉讓劉少山,傅增湘希望劉氏家族將流落日本的《百川學海》一百多餘冊購回。傅增湘愛書成癖,這是他一個美好的願望。

劉少山從不同途徑購得海源閣舊藏:從楊敬夫手中購得20種。傅增湘轉讓的《百川學海》60冊,是藏書家陶湘舊藏。

為防日人覬覦,這些珍貴的古籍善本被劉少山秘藏,連親屬也不甚知情。其妻兄耳聞後,曾寫信至天津要求一觀,劉少山矢口否認。這些藏書經歷抗日戰爭,被妥善保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劉少山打算將所藏古籍善本,悉數捐贈國家。他與時任文化部社會文化事業管理局局長的鄭振鐸書信往來,商討捐贈事宜。1952年,劉少山與鄭振鐸面談。鄭振鐸問,你全捐嗎?劉少山說,全部捐贈。我捐書有三不:一不要報酬,二不要登報,三不要任何名譽和待遇。鄭振鐸深表欽佩。後來,劉少山將文化部頒發的捐書獎狀掛在臥室。

26種宋元刻本,共427冊古籍,經北京圖書館趙萬里、傅忠謨接收,入藏北京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

1953年,宋本《楚辭集註》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影印出版,鄭振鐸欣然為影印本寫了跋,“朱熹這部書是今存的最早的最完備的刊本,而且也是最後的一個定本”,“這部僅存於世的朱鑑刻本,為山東聊城海源閣舊藏,為後來東萊劉氏所得。去年,因劉少山先生捐獻給中央人民政府,現藏北京圖書館。今年是屈原逝世的二千二百三十年。我們籍此機會,把這部最古的最完備的《楚辭集註》定本,影印出來,作為對於屈原這位古代偉大的愛祖國愛人民的詩人的一個紀念”。

1963年11月,中華書局據人民文學出版社影印原版,出版《楚辭集註》,印數900部。

《楚辭集註》這部奇書,自從劉子山捐贈開始,留下多個書林佳話。1972年,9月27日,毛澤東和周恩來在中南海會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後,特將影印本《楚辭集註》作為國禮,贈給田中角榮。田中角榮首相回國後,交讀賣新聞社進行了複製。讀賣新聞社影印1000套,每套都標註編號。1973年,中國外交部收到讀賣新聞社回贈給毛澤東的《楚辭集註》。

劉少山的兒子劉燊在美國獲悉日本讀賣新聞社複製《楚辭集註》,寫信表示購買一套作為紀念。讀賣新聞社得知劉燊的身份與這套書的淵源後,決定贈送他一套。

1992年,聊城海源閣舊地重建。1998年,經山東省政協副主席苗淑菊女士居中聯絡,劉燊將這部日本複製本(編號707)捐贈給了重建後的聊城海源閣。

從海源閣流散出的《楚辭集註》,經過桑海滄田,經過世事巨遷,最後迴流海源閣。雖然迴流的是影印本的影印本,迴歸的是重建的海源閣,但藏書與藏書樓的命運,仍然令人感慨。

劉少山捐贈的《楚辭集註》,鈐有多枚印章。首頁有“東郡宋存書室珍藏”兩朱文印。正文下有“楊印紹和”“宋存書室”白文印。他卷尚有“楊紹和鑑定”“彥合珍玩”“彥和”“瀛海仙班”“紹和築巖”諸印。大題下有“源”字印。這些印章標誌著這是聊城楊氏海源閣舊藏。

劉少山捐贈的珍本古籍,也蓋上了他的印章。藏印有“東萊劉佔洪字少山藏書之印”“劉佔洪少山珍藏”。流傳有序的藏書章,表明了古籍的來龍去脈。

說起來,文物比一個人的生命更長久。1979年劉少山病逝。作為銀行家,一個富二代,他不喜歡金錢,喜歡古籍,收藏古籍,鑽研古籍,捐贈古籍,將自己的名字留在無比柔弱但生命力無比頑強的古籍善本上,這是他的過人之處。一切都如煙雲過眼,文物則近似永恆。

2008年,國務院批准公佈了首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其中劉少山收藏過的《楚辭集註》和《百川學海》都赫然在列。(柳已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