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了解日本戰國時代:日本戰國史速讀(1)應仁之亂


應仁·文明之亂是日本戰國時代的開端,某種程度來說,這是室町幕府一朝堆積的矛盾的一次大爆發,即便應仁之亂沒有發生,遲早也會發生和應仁之亂同性質的戰爭。

應仁之亂的直接原因便是畠山氏的分裂,當時的室町幕府中,許多守護大名家都分裂了,例如斯波氏、富樫氏等等,畠山氏分裂的伏筆其實是“嘉吉之亂”中被殺害的六代將軍足利義教埋下的。

最快了解日本戰國時代:日本戰國史速讀(1)應仁之亂


足利義教在討伐關東之時,下令讓畠山持國出陣,結果畠山持國對此事置若罔聞,導致足利義教將其流放,家督則給他的弟弟畠山持永繼承。畠山持國隨後返回了畠山氏的領國河內國隱居,直到後來六代將軍足利義教死後方才得以返回京都的政治中心出任管領,並復任畠山氏的家督。

畠山持國返回家督之位時,另一個弟弟畠山持富出了很大的力,恰好畠山持國沒有兒子,為此,畠山持國便決定立弟弟作為自己的繼承人。沒曾想,沒多久後畠山持國便生下了自己的兒子畠山義就,又反悔改立兒子為繼承人,畠山持富死後,其子畠山彌三郎、畠山政長相繼與畠山義就爭奪家督之位,畠山氏陷入了家督之爭中。

此時的幕府將軍家也有這樣的情況,八代將軍足利義政沒有兒子,便立了弟弟足利義視作為繼承人,結果flag一立,馬上就生了兒子足利義尚。不過幕府這邊倒沒有出現爭奪將軍之位的事情,因為其實就算毫無根基的足利義視繼承了將軍之位,其繼承人在退居幕後的足利義政操控下,也只能傳給足利義尚。

然而,文正元年(1466年),政所執事伊勢貞親試圖殺害足利義視,擁立足利義尚成為繼承人,陰謀敗露以後,幕府的強力大名山名宗全與細川勝元立即將足利義視保護了起來,一同將伊勢貞親一黨流放出幕府。細川勝元時任幕府管領,是“三管領”中唯一沒有出現內亂的細川氏出身,而山名宗全則是細川勝元的岳父,山名宗全的外孫細川政元是細川勝元的繼承人。一般的小說或者電視劇喜歡將二者塑造為宿敵,其實不然,山名氏與細川氏的聯姻的目的是尋求盟友,怎麼可能是宿敵。

最快了解日本戰國時代:日本戰國史速讀(1)應仁之亂


不過,原本的室町幕府一直是山名宗全、細川勝元、伊勢貞親三足鼎立,伊勢貞親被流放以後,細川勝元獲得了極大的利益,反觀山名宗全雖然出力,卻沒有什麼甜頭,這讓山名宗全對其產生了不滿。為此,山名宗全轉而與細川勝元的政敵畠山義就聯盟,開始奪取室町幕府大權的計劃。

文正元年(1466年)十二月,被細川一派逐出京都的畠山義就在山名宗全的支持下率軍上洛,返回了京都。此時細川勝元為了協助盟友畠山政長,將管領之位讓給了畠山政長,可是幕府將軍足利義政卻因為畏懼畠山義就一黨的軍事實力,非但沒有處罰私自上洛的畠山義就,反而開始對畠山義就示好,這使得畠山政長的地位變得尷尬起來。次年(應仁元年,1467年)正月十五日,細川勝元帶著細川派大名前往幕府,請求將軍討伐畠山義就,結果山名宗全先發制人,率軍控制了幕府將軍所在的花之御所。隨後,兩畠山在京都各自佈下陣勢,準備交戰,足利義政多次勸和失敗後,下令幕府大名們均不許出兵參與此次爭端。

應仁之亂的首戰“御靈合戰”就此爆發,畠山義就先是率軍攻向了畠山政長佈陣的上御靈神社,將其擊敗,此戰中山名宗全指示自己一黨的斯波義廉出兵支援畠山義就,不過斯波軍抵達戰場時,畠山政長已經戰敗,因此斯波軍其實只參與了追擊戰。儘管如此,細川勝元的按兵不動,被當時的人們視為背叛盟友的膽小鬼,這導致自尊心極強的細川勝元決心對山名宗全一黨進行報復。

御靈合戰以後,細川勝元隱忍不發,直到五月份,山名宗全派的大名領國突然大規模地遭到了細川勝元派的軍勢攻擊,並且細川勝元吸取教訓,在山名宗全還未反應過來時就率軍佔領了花之御所附近,同時還將天皇一家也遷入御所中。因為兩軍的佈陣位置一東一西,因此山名宗全派被稱為西軍,細川勝元派被稱為東軍。

最快了解日本戰國時代:日本戰國史速讀(1)應仁之亂


一開始,西軍猝不及防,陷入下風,細川勝元從足利義政處討到了將軍牙旗,奉足利義視為總大將討伐西軍,直到六月以後山名軍陸續從西國趕赴京都,局勢方才好轉。另一方面,山名宗全在御靈合戰以後曾邀請大內政弘上洛共襄大計,大內政弘、河野通春率軍於八月進入京都,這股生力軍扭轉了整個戰局。

在應仁之亂前,雖然京都也曾多次成為戰場,但是大多數戰爭都沒有持續多久,例如保元之亂、平治之亂,以及後來的南北朝時期足利尊氏與楠木正成、新田義貞在京都的拉鋸。但是,因為戰法的變化、新式兵器、新式防禦工事、新式軍隊的登場,使得此次應仁之亂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因為在討伐西軍的過程中不斷立下威望,足利義視開始受到足利義政、日野富子的忌憚。足利義政召回了足利義視的政敵伊勢貞親,殺害了親近足利義視的有馬元家。而西軍在大內政弘上洛以後軍勢大振,足利義視擔心自己身為總大將受到西軍大名的報復。再加上細川勝元為了爭取幕府將軍的支持,放棄了足利義視,種種原因最終使得足利義視在應仁二年(1468年)十一月趁夜逃出了花之御所。

足利義視的出奔給了山名宗全奪取大義名分的機會,山名宗全原本就是足利義視的支持者,二者關係更甚於足利義視與細川勝元,於是在山名宗全的指示下,西軍從比叡山延歷寺將足利義視請入陣中,擁戴為西軍的幕府將軍,“西幕府”正式成立。為了佔有更多的名分,西軍甚至找來了一個據說是南朝皇室後胤的人,擁立其為天皇,日本出現了兩個天皇、兩個幕府。

進入文明年間,隨著應仁·文明之亂的持續發酵,戰事遲遲無法結束,超出了細川勝元與山名宗全的掌握,東西兩軍叛將迭出,大量死於戰爭中的士兵、百姓屍體曝屍荒野,京都爆發了瘟疫。與細川勝元相比,山名宗全在地方上的領國在應仁·文明之亂中頻頻受到東軍的襲擊,二者終於開始尋求議和的道路。

最快了解日本戰國時代:日本戰國史速讀(1)應仁之亂


由於東、西軍分別都有大名反對議和,和談的進展受阻,直到文明五年(1473年),山名宗全與細川勝元相繼去世,山名氏與細川氏終於達成和議,但是應仁之亂仍然沒有結束。在山名氏退出戰場後,西軍的主導者變為大內政弘與畠山義就,這兩家與山名氏不同,當初也正是因為與細川家有著血海深仇才會加入西軍的。

直到文明九年(1477年)時,由於長年遠離領國征戰,再加上取勝無望,大內政弘已經焦頭爛額,最終與東軍達成和解,大內政弘率軍返回領國,而畠山義就也在大亂終結之後率軍返回了畠山氏的領國,開始了畠山氏的戰國大名之路。

應仁之亂表面上是山名氏與細川氏為了爭奪幕府大權引起的戰爭,實際上的根源還是因為室町幕府過多幹涉各家內政以及各大家族的矛盾堆積所致。在應仁之亂中,諸如京極氏與六角氏是為了爭奪佐佐木氏嫡流,富樫氏、畠山氏、斯波氏、小早川氏、織田氏等是為了爭奪家督之位,土岐氏與京極氏、細川氏與大內氏、河野氏是因為先前的宿怨,山名宗全與山名是豐是父子不和等等。

最快了解日本戰國時代:日本戰國史速讀(1)應仁之亂

電視劇《花之亂》中的細川勝元


即便在南北朝結束後,室町幕府統治下的京畿發生的戰事依舊是非常多,但是應仁·文明之亂之所以成為戰國時代的開端,是因為室町幕府的統治體系“守護在京體制”在此戰中完全崩壞。雖然現在有人提出戰國時代的開端應該推遲到後來的明應政變,但是實際上應仁之亂後明應政變前雖然仍然還有一些大名在京,但是這些大名的主要工作已經由向幕府奉公轉變為了統治領下分國,因此室町幕府統治秩序崩壞依舊是應仁之亂導致的。

值得一提的是,室町幕府的權勢、職能在應仁之亂後其實並未像固有認知那樣名存實亡,這些內容,我們在之後的明應政變中再詳細談談。


歡迎大家關注本頭條號,後文會陸續更新。

作者簡介:北條早苗,日本歷史作家,已出版作品《武士崛起之路:鎌倉幕府記》、《紛亂日本南北朝:室町太平記》,同時曾在許多書刊雜誌以及網站發佈過一些廣受好評的日本歷史相關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