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幹成了奧巴馬沒有幹成的事,白宮再無“鴿派”

作者:孫興傑 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副院長

特朗普幹成了奧巴馬沒有幹成的事,白宮再無“鴿派”

特朗普

又發了個推特,特朗普宣告,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到明年2月底就要離開了。

馬蒂斯隨後在五角大樓公開寫給特朗普總統的信。馬蒂斯從特朗普的“寵臣”變成特朗普的陌路人,值得關注的是,在特朗普突然宣佈從敘利亞撤軍的第二天,馬蒂斯就“被辭職”了,最後一根稻草壓垮了友誼的小船。

白宮裡最後一個“成年人”離開了, 白宮徹底成了特朗普的白宮。

中期選舉之後,馬蒂斯就已在離職之列,之前一直傳出馬蒂斯和特朗普的不和。相比之下, 馬蒂斯還算是特朗普班底的老人了,“陪伴”了特朗普兩年多,相比24天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邁克爾·弗林、不足七個月的首席戰略師班農等人,馬蒂斯已算是特朗普身邊的“不倒翁”了。鐵打的白宮,流水的官員,特朗普身邊的“老面孔”不多,前國務卿蒂勒森因政見不和、互相看不上而被辭退,因內鬥而離職的班農,FBI局長科米則因牽涉敏感事件,反目成仇被辭退。

特朗普幹成了奧巴馬沒有幹成的事,白宮再無“鴿派”

馬蒂斯

特朗普從敘利亞撤軍的消息引爆了美國國內輿論,批評之聲如潮而至,無論共和黨還是民主黨。但是特朗普一往無前,他在推特里說,從敘利亞撤軍並不意外,美國並不是世界警察,在中東浪費太多的人力和財富。

2015年美國地面部隊開始到敘利亞打擊IS,三年多過去, 特朗普宣佈贏得了這次反恐戰爭,所以要撤軍。對於美國的決定,俄羅斯總統普京一萬個同意。美俄在敘利亞合作反恐,但是又深度介入到了敘利亞的內戰之中,美軍撤出之後,無疑敘利亞內部的脆弱平衡會被打破,尤其是庫爾德人失去了支持,中東局勢如何演變尚不可知。

特朗普幹成了奧巴馬沒有幹成的事,白宮再無“鴿派”

從奧巴馬政府開始,美國有意從中東撤出

結束一場戰爭遠比開始一場戰爭要難得多。從奧巴馬政府開始,美國有意從中東撤出,但是敘利亞內戰以及阿富汗戰爭久拖不決,美軍的撤出並不是那麼順利,也不體面。這次從敘利亞撤軍,的確“嚇到”了美國盟友,也讓馬蒂斯難以忍受。

特朗普的“新寵”蓬佩奧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說,總統跟白宮的高級官員進行了充分的協商,無疑是為特朗普“洗地”。在特朗普宣佈撤軍之前幾天,蓬佩奧還信誓旦旦地說,美國打擊IS的任務還沒有完成,在敘利亞還是要推翻阿薩德政權。很明顯,特朗普並沒有跟包括蓬佩奧這樣的心腹進行協商就做出了撤軍的決定。

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內涵著本土主義,就像波森在《剋制》那本書中寫的,美國沒有那麼厲害,美國需要捍衛自己的核心國家利益,中東耗費了美國大量的資源。特朗普的確是一個精明的商人,並不是說他沒有眼光,而是說他有強烈的的成本意識,做什麼事情都要講性價比,包括交朋友。從特朗普的思維來說,“撤軍”也是“美國優先”的必然動作,只不過,包括馬蒂斯這樣的“穩健派”難以理解和配合,因為他們屬於不同的世界,有不同的世界觀。

曾經人們設想,特朗普到了白宮之後會改變在特朗普大廈的行為方式,特朗普會成為美國的總統,遵循總統的一般行為準則,也就是說特朗普會“美國化”。兩年下來,不是特朗普被美國化了,而是美國被“特朗普化”了。白宮的結構與當年特朗普大廈越來越像了,特朗普大廈的總裁可以“獨裁”,現在特朗普也可以了。

馬蒂斯走了,白宮已無鴿派,只能是越來越鷹派的人物,像蓬佩奧、博爾頓這些人。沒有不同聲音和意見, 特朗普可以一言九鼎,但也可能會陷入一個“小集團思維”的困境中,眾人諾諾的團結,也可能會積聚系統性風險。

中東地區對美國的戰略價值和意義在下降,尤其是從特朗普的視角來說更是如此,美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而且是淨出口國。中東秩序的成本,特朗普不會支付了,反而要從中東亂局中獲取美國的利益。

不過需要看到的是,特朗普也在強調“美國偉大”,從中東收縮並不意味著全球收縮,“退出”並不是意味著“隱退”,而是為了實現性價比更高的目標,比如說大國之間的博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