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依託大棚起步,到“十里花海”景觀帶

一個棚帶富一個村

從依託大棚起步,到“十里花海”景觀帶

“我是個農民,就要做農民的事。農民,最大的資源是土地,帶領群眾在土地上做更大的文章,是我最想做的事情。”陳雪亮說,農業發展到今天,“農民”的內涵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從“世襲”的身份向全新的職業轉變是無法阻擋的歷史趨勢。“在當下農業面臨轉型升級的前提下,對農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2009年年底的一場大雪,對於長治市大部分種植大棚蔬菜的農戶來說是一場災難,很多蔬菜大棚垮塌,但東賈村的129棟大棚經受住了這場天災,每天仍能保證2萬多公斤的新鮮蔬菜產量。來自壽光的技術員高師傅說:“東賈的種植技術和全國是同步的,120棟大棚安然無恙不足為怪。”

從依託大棚起步,到“十里花海”景觀帶

“做個新興農民,首先得懂技術。”陳雪亮說。目前,東賈村的綠色無公害蔬菜基地已經發展大棚500多個,一個棚每年淨利潤8—10萬元,成為我市單村規模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我省單村規模最大的反季節蔬菜生產基地,這些離不開技術的支撐。為提高每個村民的“種棚技術含量”,合作社每年都要組織所有社員到全國綠色蔬菜生產基地壽光參加中國蔬菜博覽會,讓村民開闊眼界、瞭解技術、捕捉信息,並高薪聘請壽光的技術人員常駐東賈村,及時提供準確的市場信息和新的種植技術。這些舉措不但讓東賈村的蔬菜種植品種緊跟市場需求、蔬菜種植技術與全國同步,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農民的專業素質”。

“不僅技術水平提高,目前村裡的蔬菜小經紀人就有100多人,農業的分工更加細化、專業。”村民王忠斌說。

從依託大棚起步,到“十里花海”景觀帶

現在,陳雪亮在村裡建成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基地,經常聘請國內頂級農業專家為村民及全市更多的農民免費進行培訓。“我希望未來的農民成為一個有尊嚴的職業!”陳雪亮說。

從依託大棚起步,到“十里花海”景觀帶

從依託大棚起步,到“十里花海”景觀帶

一雙手描繪一幅景

每天一早7點,陳雪亮就會到村委辦公室,召集村幹部和黨員代表、村民代表召開例會,總結前一天工作,探討新一天的做法。

“農村要想走得更遠,不僅主體農民要擺脫陳舊的思想與做法,領頭人更要敢想、敢幹、實幹,用科學的態度看待問題、科學的方法處理問題,更要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推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陳雪亮經常對村委幹部說。

從依託大棚起步,到“十里花海”景觀帶

十年前,為了東賈西紅柿打開市場,陳雪亮引導村民用低於成本價的價位在縣城和市區最繁華的地段銷售西紅柿,“成本價每斤3元,卻以1元錢一斤的價格賣,我們都想不通。”村民李忠義現在提起都費解。“賠本賣,就是為了吸引大家來品嚐東賈西紅柿,從而認識、認可東賈西紅柿。如果和別人賣的一個價,人家買誰的不行,何必非賣東賈的西紅柿。算下賬來,比在電視上做廣告便宜多了,最主要是宣傳效果倍好。”陳雪亮的經營思維總是高人一等。

“現在,東賈村光西紅柿每天就生產100多噸。簡單來說,西紅柿每斤賣3塊錢的時候不用操心,當只能賣到3毛錢的時候,我需要化解他們的3毛錢風險。老百姓認識不到的風險,我們要提前想到並防範。”陳雪亮說,這就需要品牌經營,需要進一步延長農業產業鏈,加快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從依託大棚起步,到“十里花海”景觀帶

一產方面,東賈村的農業無公害種植已遠近聞名,“品牌建設正在持續進行”;二產方面,綠色健康淨菜物流配送中心已經建成,把“農戶+基地+農產品公司+物流配送”整合成一個良性循環整體,使產品鏈條得到進一步延伸;三產方面,流轉廟上、廟後500畝耕地,藉助山垛地自然條件,將三個村用花相連,打造5000米長的花卉帶,屆時將成為華北地區最長的花海。同時,盤活修繕閒置空心村,改造成農家樂餐廳,整合五龍行宮、祖師廟等,著力建設集綠色無公害產品種植、加工、配送及教學科研、工廠化育苗、苗木培育、新品種研發、農業科技項目、旅遊觀光為一體的太行山現代農業生態觀光種植園。

從依託大棚起步,到“十里花海”景觀帶

從依託大棚起步,到“十里花海”景觀帶

陳雪亮說:“東賈村發展到今天,雖然還不知道村集體的盈利點在哪兒,但老百姓的增收點已經找到,而且受益明顯。”利用空心村開發的“五穀山莊”農家樂主人原澤明,不是本人村,但曾在賈掌鎮西嶺村經營過“老房子”農家樂,具有豐富的經驗。得知東賈村也在發展農家樂,原澤明找到陳雪亮闡明自己意願,經支村兩委研究討論,同意原澤明的申請。今年春天開始改造舊院,兩個月後改造完畢,目前一處古色古香的窯洞“農家樂”已對外營業,每天前來訂飯的客源絡繹不絕。“環境適應他生長,他自然而然就來了!”陳雪亮自豪地說。是啊,東賈村為一些有想法有計劃的人創造了環境,正應了那句話:“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同時,陳雪亮正在大力推進智慧農業,通過發展農業休閒旅遊、農家樂,在網站、線上等渠道進行推廣、銷售休閒旅遊產品,併為遊客提供個性化旅遊服務,努力開創農民增收新途徑和農村經濟新業態。

如今,在東賈村不是菜賣不了,而是不夠賣。按陳雪亮的設想,不久的將來,東賈村要“家家都是小工廠,家家都出農產品”。他所創造的這種獨特的經營模式正在周邊縣、鄉、村輻射。

從依託大棚起步,到“十里花海”景觀帶

從依託大棚起步,到“十里花海”景觀帶

花成片、景相連,東賈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的景觀農業已初具雛形,這是農業的再升級,是產業的再轉型,讓我們共同期待,2020年高鐵通車之時就是東賈村打造的華北地區最長的花海成型之際,屆時,乘坐在高速駛進的高鐵車間,放眼窗外漫山遍野的花海,一定令每一位經過東賈的乘客流連忘返。再加之東賈村同步推進的“花海婚禮文化基地”建設,依託便利的交通條件,這裡定是一處生態休閒旅遊的首選之地。(end)

從依託大棚起步,到“十里花海”景觀帶

樣板!從依託大棚起步,到“十里花海”景觀帶,看陳雪亮打造的“東賈模式”!(一)


記 者:牛小婉 李飈 宇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