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凌煙閣24功臣中,誰最名不副實?

歷史的荒野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並不是李世民自己一個人決定的,是李世民和大臣們商量討論後最終列出的功臣名單,當時他們考慮的功績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平定天下、參與玄武門之變、治理天下。多數功臣是三個方面的功績全佔了,也有的佔了兩個,當然極少數的只佔一個方面的功績。

至於排名則是考慮到當時他們的職位的。這二十四人中的每一個都是真正為大唐立下大功的,所以要說有人名不副實,還是比較難說的,實際上分歧主要集中在排名上。

比如說排在第二位的河間郡王李孝恭,李孝恭確實是功臣,但排在第二位確實高了,至於為什麼高,則是因為他在643年已經去世,且去世後被追封為正一品的司空,要知道他生前只是一個正三品的禮部尚書,這兩者之間可是差了一大截,倘若李孝恭沒有去世,很可能就會排在李靖之後,也就是不在凌煙閣第一層的宰輔之臣行列。不過,這個東西不能假設,畢竟有很多變數,比如說如果李孝恭沒有死,也很可能請求致仕,被李世民封個從一品的開府儀同三司,畢竟李孝恭是李唐宗室,這樣他的排名還是會很高。

尉遲敬德就是如此。不過尉遲敬德的情況和李孝恭還不一樣,他是在玄武門之變中立下了頭等功,所以同樣是請求致仕,同樣獲封虛職,尉遲敬德就是從一品的開府儀同三司,而李靖就是正二品的特進。李靖的排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有點低了,好在他還在宰輔之臣之列裡。

我們再來看看誰名不副實,四姑娘認為名不副實的主要有這麼兩個人,其一就是排在第十三位的殷開山,另一個就是排在第十五位的長孫順德。

殷開山是凌煙閣功臣中去世最早的,622年就去世了,彼時大唐也不過才建立四年,離李淵晉陽起兵也不過才過去了五年。殷開山實際上算是刀筆之人,也就是謀臣,當初他在隋朝任縣長的時候就已經名聲顯於外,學問、品行都很好,政績也不錯。後來李淵在晉陽起兵,殷開山成為大將軍府掾,參與謀略,立下了軍功。

殷開山最擅長做的一件事是招撫流民為大唐所用,這可能是當時殷開山與別人不同的地方,因此深得李世民的信任。後來他跟隨劉弘基擊敗了衛文升。

不過在後來跟隨李世民征討薛舉的時候,因為和劉文靜判斷失誤,致使唐軍死傷大半,兩人被免官,好在後來又跟隨李世民征討薛舉的兒子薛仁杲立了功,官復原職。

622年,殷開山跟隨李世民征討劉黑闥,結果在半路上因病去世。李世民為此痛哭,而殷開山也被追封為陝東道大行臺右僕射,從二品。殷開山雖然去世的早,但是李世民一直沒有忘記他,640年,殷開山、李神通、李孝恭和劉政會配饗李淵的廟庭;643年,殷開山成為凌煙閣功臣。後來到了654年,李治又追封殷開山為司空。

長孫順德是長孫皇后的族叔,這在一定程度上讓他在李淵父子那裡得到了信任。長孫順德參與招兵買馬,也參與了誅殺王威和高君雅,然後就是南征北戰,建立戰功,成功擒獲了屈突通,並參與了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最初是很信任長孫順德的,不過貞觀時期,長孫順德頻頻犯錯,先是收受小賄賂,又和謀反的李孝常有聯繫。免官半年之後,李世民再次啟用他, 在最開始的幾年了,長孫順德頗有政績,但後來再次犯法被免了官,李世民對他就基本沒有什麼好臉色了,甚至他得病,李世民也覺得活該。但在他去世後,考慮到他過去的功績以及他是長孫皇后族叔的這層身份,還是被追贈為荊州都督。643年入了凌煙閣。


蕭曉四姑娘


凌淵閣二十四功臣,長孫無忌排名第一,門神秦瓊秦叔寶排名末尾,我們最熟悉的杜如晦、房玄齡、魏徵、李靖、尉遲恭、程咬金、李勣等都位列其中。

名不副實的我認為有好幾個:

張亮。沒多少謀略,也沒什麼戰功或者治理國家的本事。主要功勞一是在洛陽暗中招兵事情敗露時為李世民背鍋;二是揭發侯君集謀反。

唐儉。其父與李淵關係非常好。他兵敗被尉遲恭俘虜,揭發了獨孤懷恩謀反,深得李世民信任。李靖攻東突厥時,他差點成了魚餌,還好亂軍中得以逃生,自此與李靖有隙。

張公瑾。他主要有兩個功勞,一是玄武門前夕投箸決策,二是獨閉玄武門。這僅是對李世民的功勞,而非建國平天下的功勞,但對於李世民他這兩件功勞意義非凡。



睥睨千秋


唐代開國功臣集團以及後來中興功臣群體的圖像均列凌煙閣內。

凌煙閣功臣列像在有唐一代乃至後世王朝中的重大影響。

貞觀十七年農曆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敕命閣立本為大唐開基創業的開國功臣集團繪製《二十

四功臣圖》,並列像凌煙閣。

這開國二十四功臣有:

趙國公長孫無忌、 河間王李孝恭、 萊國公杜如晦 鄭國公魏徵、 梁國公房玄齡、 申國公高士廉、 鄂國公尉遲敬德、 衛國公李靖、 宋國公蕭瑀、 褒國公段志玄、 夔國公劉弘基、 蔣國公屈突通、 勳國公殷開山、 譙國公柴紹、 邳國公長孫順德、 鄖國公張亮、 陳國公侯君集、 郯國公張公瑾、 盧國公程咬金、 永興公虞世南、 邢國公劉政會、 莒國公唐儉、 英國公李績、 胡國公秦叔寶。

簡單說一下:

長孫無忌,於李淵太原起事之時,進見方略;玄武門之變,策劃機宜,名列首功;

李孝恭,於高祖起兵之際經略川蜀;武德四年,攻滅江陵蕭銑;七年砥定江南,平軸公祈之叛;

房玄齡、社如晦玄武門之變,覺裹謀劃並功第一;

魏徵,“早逢興運”,因犯顏直諫而“譽美當朝,為聖主之賢臣預能官於多上,出納通顯憑齋寵私,忠誠所到,心力同盡”,“事重一時榮流千鞍”。搞士廉開國有功,心術明達不結朋黨;

尉遲恭唐鄭逐鹿中原之時,有單騎敦主之功;玄武門之變,親領七十騎“逐射殺元吉”,復披甲執矛兵諫李淵“降手敕,令諸軍兵並受秦王處分”;

李靖協佐李孝恭經營蜀中克滅江陵蕭銑廣陵輔公祏,後復大敗突厥吐谷渾,令大唐揚威於漠北;

段志玄,太原從龍起兵,與諸將迫擒隋將屈突通;

劉弘基自募義兵兩千歸附高祖;玄武門之變亦擁立有功;

劉政會,高祖起事之時,以大隋太原鷹揚府司馬“率兵隸於麾下”;

柴紹,歷破長安、伐薛舉、滅劉武周、徵王世充、敗竇建德諸役,並領兵攻滅梁師都,收大唐終歸一統之全功;

侯君集,玄武門之變,計功第一;貞觀九年隨李靖掃平吐谷渾;十年迫降高昌勒石記功;

李績,追隨李世民攻滅王世充、平定竇建德征討劉黑闥,並率師消滅徐圓朗,復同李靖滅亡突厥,後為大唐守邊十六年,擊敗薛延陀,從龍徵高麗,被太宗倚為“萬里長城”;

秦叔寶,驍勇彪悍,投效李世民帳下歷次從徵,每戰皆身先土卒,以萬夫不當之勇,立佐命定鼎之勳。

從人員構成上分析,有個有趣的結果:

(1)直接參與帝玄武門之變者十二人;

(2)秦王府重要成員五人;

(3)玄武門之變發生前後,於洛陽執行要務者一人;

(4)玄武門之變發生前支持秦王奪位者三人;

(5)與秦王關係私密的皇親範式國戚李唐宗室各一人;

(6)原“太子幫”骨幹,玄武門之變擁有後被李世民信用拔擢者一人。

當然這其中也有後來參與謀反,還有被處死的,即使這樣也仍被列在《二十四功臣圖》中,所以其實二十四功臣均是名副其實。


書子曰


李孝恭上凌煙閣是應當的,唐的江山有近一半是孝恭指揮下打下來的,武德六年,唐高祖李淵對開國功臣有個排名,依次是裴寂,李孝恭,李世民,羅藝,王君廓,李元吉,屈通突,長孫順德,劉宏基,李靖,李媛,秦叔寶,劉政會,李神通,柴紹,胡大恩等,可見李孝恭的戰功是排在李世民之前的,當然太子李建成沒排在其中。(注,十名以後順序可能有誤)


95278110


在這二十四人裡,長孫無忌排名第一,門神秦瓊秦叔寶排名末尾,房玄齡、李靖、程咬金等都位列其中,但有一個人是最不名副其實,排位卻還高居第二位,他就是河間郡王李孝恭。 不知閣下是否滿意呢?


李博雜談


張亮。沒多少謀略,也沒什麼戰功或者治理國家的本事。主要功勞一是在洛陽暗中招兵事情敗露時為李世民背鍋;二是揭發侯君集謀反。


以己為棋勝天半子191


在這二十四人裡,長孫無忌排名第一,門神秦瓊秦叔寶排名末尾,房玄齡、李靖、程咬金等都位列其中,但有一個人是最不名副其實,排位卻還高居第二位,他就是河間郡王李孝恭。


大姨講故事


少吃多運動。注意少吃不是不吃,多運動不是大體量運動,好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