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碰瓷”,IP越大越怕,連騰訊都躲著走,硬逼著聯想改名

“碰瓷”的原意是指故意和機動車相撞,然後騙取賠償。此外,它的另一個詞源來自古董行業,指不懷好意的商人用劣質的瓷器,與人相撞後,故意摔碎,卻要求按照古董的價格賠償。

不管哪一個,現實生活中,碰瓷已經是投機倒把,敲詐勒索的代名詞。

這種“碰瓷”,IP越大越怕,連騰訊都躲著走,硬逼著聯想改名

到了網絡時代,“碰瓷”又有了新的含義——蹭熱點。這種現象大多發生在娛樂圈。

哪個小明星蹭了流量明星的熱度啦,哪個演員又蹭了電影節的紅毯啦,哪部網劇又蹭了院線電影的宣傳啦... ...諸如此類的,比比皆是。

這種“碰瓷”,IP越大越怕,連騰訊都躲著走,硬逼著聯想改名

而我們今天聊的這種“碰瓷”,與上面兩張情況都不一樣,但本質上卻殊途同歸。這種“碰瓷”就是發生在商標註冊領域內的“搶注”!

這種“碰瓷”,IP越大越怕,連騰訊都躲著走,硬逼著聯想改名

我們之前應該都知道,國內的“中華老字號”絕大多數被國外的公司惡意搶注。

比如,同仁堂、少林寺、狗不理等老字號被日本的公司搶注,十八街麻花被加拿大的公司搶注,王致和、恰恰、白家、老乾媽等被德國的公司搶注,五糧液被韓國的公司搶注,紅塔山被菲律賓的公司搶注,等等。

當然,除了這些中華老字號,像聯想、海信等品牌也被國外的公司“碰瓷”。

更為誇張的是,聯想最早的名字不是現在的“LENOVO”,而是“LEGEND”。之所以做出這樣的無奈之舉,就是因為海外的公司惡意搶注了商標,導致其不得不做出妥協。

這些國外的公司在搶注之後,要麼要求“本身”以高額的費用購買,要麼要求得到該國的總代理,要麼提出其他的商業要求。

總之,他們利用時間差和對本國專利政策的瞭解,搶先註冊國內具有知名度的公司和品牌,從而達到一定的商業目的。

這種“碰瓷”,IP越大越怕,連騰訊都躲著走,硬逼著聯想改名

難道我們就不會“碰瓷”國外的公司品牌嗎?

怎麼可能不?

像“喬丹”、“新百倫”、“現代”、“IPAD”、“曼聯”、“小豬佩奇”等等,很多國外品牌也都同樣被“碰瓷”。

這種“碰瓷”是源於愛國、報復還是利益,相信知道最終的解決方案的話,就一目瞭然。

這幫“碰瓷黨”,除了國外的品牌要碰,國內的大熱IP也一點不手軟。

“人民公社”和“江南人民公社”在淘寶上的起拍價格都是200萬;

“新三板”這個品牌,意向的標價是5700萬

4000塊註冊的“羋月”,一年後以1000000的價格成交;

... ...

類似的案例非常多,這也就是為何大家都熱衷於到處“碰瓷”。果然應驗了那句話:

知識(IP)就是生產力!

當然,連BAT中的騰訊都沒有幸免。我們在用微信聊天中常使用的“捂臉”頭像也被一家服裝公司“碰瓷”。

這種“碰瓷”,IP越大越怕,連騰訊都躲著走,硬逼著聯想改名

當然,隨著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這種“碰瓷”的行為也得到了國家司法部門和行業監管部門的重視。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發佈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下簡稱規定)》,明確指出一些耳熟能詳的名字將被嚴格限制搶注。規定同時指出,政治文化等領域公眾人物姓名不能當商標。

“物理碰瓷”可怕,“IP碰瓷”更可怕。它傷的是一個行業的創新和對知識產權的尊重!

這種“碰瓷”,IP越大越怕,連騰訊都躲著走,硬逼著聯想改名

商標服務 專利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