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取經之後的結局是什麼?作者吳承恩不敢寫

孫悟空取經之後的結局是什麼?作者吳承恩不敢寫,怕嚇壞小孩子!

《西遊記》是大家從小看到大的小說。其中的孫悟空更是絕大部分小孩子心目中的蓋世英雄,小說改拍成影視劇,活了一個六小齡童。更是讓其後反派的很多演員名聲大漲。孫悟空這個角色像是有自己獨立的靈魂一樣,活在每個人的心中。悟空隨著唐僧取經,要還清大鬧天宮造下的殺孽,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後終於成為了鬥戰聖佛。也算是功德圓滿,四師徒一起回到長安講經念法,看起來是個不錯的結局。但是悟空真正的結局顯然要慘烈的多,吳承恩不敢寫,寫出來必然也會破壞大家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尤其會嚇壞小孩子。

為什麼這麼說?且聽小編一一道來。悟空本來是須彌山邊,東勝神洲上的一塊靈石,天地精氣,日月精華讓這塊石頭孕育了靈胎。悟空從石頭中騰空而出,因為石頭靠著花果山,花果山上都是些猴子。這靈胎比作猴子的模樣幻化了一個形象。猴子的命數不在五行之內,不在六界之中,比其他的猴兒自然是要聰慧太多,成為了猴王。他不像猴子們一樣每天只要填飽肚子,他整天想著的是要出門學藝。

悟空在菩提祖師那裡學了一身武藝,奪天地造化。這世間無人能打敗他。他也沒想過要稱霸天下。菩提祖師給他取名悟空,是因為他全然沒有半點人的貪慾,是個乾淨的猴子,悟空的意義一方面是表達了悟空的乾淨,色與空與悟空而言從來都不用悟,他天生就是如此。另一方面,菩提祖師似乎也知道,這猴子的秉性,未來一定是要吃大虧的,人世險惡,神佛都如此。

有了本領的悟空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入地府滅鬼。龍王對他俯首稱臣,閻王對他恭恭敬敬,連玉帝也要怕他三分。他從來不要這些虛的,下東海是借兵器,但龍王將他做假想敵。下地府為猴子們續命,但是他不懂輪迴因果只談愛恨,上九天是不得已,被玉帝給坑騙了。玉帝以他的猴兒們做要挾,他最終在五指山下喝銅汁鐵水,烈風冰雹500年。

唐僧說是救它,但是又給他戴上緊箍咒,幾次三番拋棄他不信任他。但是他還是保護唐僧到底。漫漫西天路。沙僧無能,八戒無義。只有他和那匹馬從來對唐僧沒有二心。心許他和那匹白龍馬都怕了,一個怕了500年的極刑,一個怕了被人乘騎的屈辱。只等著功德一了就能自由天地。

悟空最後的結局人人都以為是圓滿的,鬥戰勝佛看起來就是很風光的佛。但是正如唐僧的功德佛且不能有自己的神祇,悟空更是一個虛名罷了。不會有他的金身造像。說到底就是個安慰獎。下了緊箍咒,又要被困在佛教。而身為龍的白龍馬,完成任務的第一件事就是回西海。因為西天佛的所在地,有專吃龍肉的大鵬。

對於悟空而言,是不會有好結果的。一個翻了地府,翻了天宮,差點坐上玉帝寶座的人。一個受盡了500年屈辱的人,不會因為唐僧揭下那道符咒而輕易原諒,而天宮的大佬們,也斷然不會將那些恩怨給抵消。更何況唐僧這個人,對眾生關愛,但是唯獨沒有關愛過這個大徒弟。白骨精三難,唐僧冤他。緊箍咒一事,唐僧騙他,六耳獼猴一難,唐僧棄他。悟空被封為佛,但是心性仍然是那個睚眥必報的美猴王。當一切事了,掣肘他的勢力都放鬆了。我不信他還會苟且偷生。況且,天宮也不會善罷甘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