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在市場——湖北利川興市場促發展探祕

湖北利川位於鄂西南隅,武陵山腹地。這裡群山綿延,林海濤湧,流鶯繞身,山川秀麗,是一座潛力巨大的綠色金礦。

出路在市場——湖北利川興市場促發展探秘

山地面積廣闊,農業後備資源豐富。全市轄域總面積4612平方千米,有耕地面積97萬畝,有林地41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5.4%,富饒的國土資源和農業後備資源相對集中,有利於農業規模集約經營和建立各具特色的商品基地。

地形、地貌獨特,適宜發展多種經營。利川屬雲貴高源東北的延伸部分,市境周邊高山聳峙,中部平坦開闊,境內最高點是柏楊壩鎮的寒池山,海拔2041.5米,最低處是文鬥長順的鬱江出境處,海拔315米,相對高差1726.5米,平均海拔1212米,是典型的高寒山區,是草地畜牧業、中藥材、反季節蔬菜、水稻、烤煙、生豬、茶葉、生漆的主產區。

氣候清涼,是消夏避暑的勝地。市城區及利中盆地,年均氣溫13.2℃;七月是最熱月,平均氣溫23.3℃;被譽為“天然氧吧、清涼之城”。每年夏季,武漢、成都和重慶“三大火爐”的人群潮水般湧向利川,使利川成為武陵山人流、物流和資金流的重要集散地。

名優特產富集,開發潛力巨大。

僅藥材就達628種,黃連、壩漆、蓴菜、烤煙、山藥、茶葉、黃花、薇菜、魔芋、黨參、天麻、桐油、貝母等許多名優特產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是有名的“壩漆之鄉”、“黃連之鄉”、“蓴菜之鄉”、“山藥之鄉”和“水杉之鄉”。

區位、交通優越,有著承東啟西的雙重優勢。利川東邊有宜昌、武漢,西邊有萬州、重慶,處在“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戰略結合點上,地理位置優越。擁有“兩條鐵路”(宜萬鐵路、渝利鐵路),“兩條高速公路”(滬渝高速公路、利萬高速公路)、“兩個機場”(距恩施機場、萬州機場均只有1小時的車程),東西兩極的大發展必然會對利川產生輻射和帶動作用。

出路在市場——湖北利川興市場促發展探秘

怎麼才能將利川的資源優勢、氣候優勢和區位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呢?近些年來,利川市委、市政府加大市場體系建設力度,走興市場促發展的創新之路,達到了建一處市場,活一方經濟,致富一方百姓的目的。

由浙商聯盟投資5億元,建築面積80多畝,總建築面積10萬多平方米的大型綜合商業體——利川農貿城的建成營運,有效地促進了利川特色產業的快速發展。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完善了城市功能,解決了“有市無場”的問題。利川本地農副產品交易曾歷經天橋、火車站、藍天路等幾個馬路市場時代,交易產生的垃圾成堆,交通擁堵、亂搭亂建等現場屢禁不止,不僅市民怨聲載道,商戶也是餐風露宿,苦不堪言。利川農貿城的建成及投入使用,徹底改變了利川本地農副產品交易“有市無場”的落後面貌,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形象。

帶動了產業發展,促進了農副產品銷售。目前,利川農貿城已接納包括蔬菜批發、水果批發、糧油批發、乾鮮貨調料批發、冷凍食品批發、日用小百貨批發、食用菌批發、豆製品批發等業態進駐;已進駐商戶800多組,實現年交易額70多億元,其中利川土豆、山藥、蔬菜、乾貨及肉類產品等達30多億元;產品遠銷新疆、黑龍江、遼寧、上海、浙江等11個省(市)。利川農貿城的發展壯大,不僅直接安置了3000多人就業,而且還間接帶動了數萬農民脫貧致富。為此,市人民政府特授予利川農貿城“利川市商貿龍頭企業”和“利川市全民創業孵化園“稱號。

彌補了旅遊短板,方便了群眾生活。為配合市委、市政府加快發展“生態文化旅遊”產業集群戰略,利川農貿城以“利川八寶”(利川紅茶、黃連、蓴菜、山藥、壩漆、柏楊豆乾、建南鹹菜、利川楠)為重點,著力打造高、中、低三個檔次的民族旅遊商品,形成了“大峽谷——騰龍洞——龍船水鄉——利川農貿城”的精品旅遊線路,彌補了利川旅遊缺乏旅遊商品的短板。此外,利川農貿城也方便了群眾的生活,是恩施州十大重點民生工程之一。(趙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