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長史
為什麼會成功?這要說當時的政治形勢,景泰帝本來就是代替明英宗做的皇帝,可明英宗回來之後景泰帝沒有讓位的意思,大明朝出現了“國有二主”的現象,景泰帝把明英宗囚禁南宮,甚至希望他死在南宮。明英宗恨透了這個弟弟。景泰帝不僅囚禁了明英宗,還廢了朱見深的太子之位,然後立自己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可是這個朱見濟沒多久就死了,導致儲君之位虛空,後來景泰帝病危,又無儲君;在景泰朝過得不如意的太監曹吉祥,文官徐有貞,武將石亨等人看準時機,帶人打破南宮大門,迎立明英宗到正殿復位,上朝的大臣一看臺上坐的是明英宗,懵了,在那種政治氛圍下,帝位本來就是明英宗的,大臣們順理成章的接受了這個結果。但是這個“奪門三巨頭”成功發動奪門之變並不是出於政治謀略,就是政治投機,他們沒有什麼政治謀略遠見,所以很快他們三個都被搞掉了。投機的成功註定不會長久。
過去即歷史
奪門之變能成功原因有三:一是景帝得重病,不能起床,消息外洩;二是于謙得罪的人太多,包括得罪了英宗、徐有貞、石亨、太監曹吉祥等等,他們汙衊當時的兵部尚書于謙和大學士王文等人謀劃等景帝死後迎立外面的藩王;三是武官與內監勾結,參與奪門之變的石亨、張靰都是有兵權的人。
1.景帝重病消息外洩。
明景帝景泰八年,明景帝得了重病,朝廷百官都還未得知病得厲不厲害,有一個人就先知道了,他就是武清侯石亨。
當年正月十三日夜裡,景帝獨自召見總兵石亨,想讓他代自己去祭祀,此時石亨發現景帝已經病得不輕,恐怕很難再好了,於是石亨找到都督張靰,徐有貞,內監曹吉祥,英宗近臣袁彬等人商議,要擁立英宗復位。
2.奪門之變的參與者深恨于謙。
參與奪門之變的大部分人都特別恨于謙。要說他們為什麼恨于謙,還得從土木之變說起。
土木之變,英宗被俘,消息傳到京城,立刻有人上疏遷都,此人就是當時的翰林學士徐有貞。而於謙堅決要求抵抗,併力扶景帝繼位。後又懲治了這個徐有貞,並嚴令有再敢言遷都的,一概格殺勿論。因此這個徐有貞特別恨于謙。
土木之變以後,瓦剌太師也先俘虜英宗想要以此要挾大明朝廷,也先押解著英宗連續到大明的北方邊關扣關,想利用英宗達到不費一兵一卒攻入大明城池的目的,但是在於謙等人扶持景帝繼位以後,曾經嚴令邊關將領,新皇帝已經確立,英宗已經是太上皇,如果也先以英宗為要挾要求開關的,一律不準開城門,從而打破了也先的陰謀詭計。因此英宗也開始怨恨景帝和于謙。
石亨本來是跟著英宗和王振的幾十萬大軍的,土木之變時,石亨撿了一條命,逃回了京城,按照律法,應該嚴懲,但是于謙為石亨求情了,說罪不在他。後來北京保衛戰,石亨也立了赫赫戰功,於是石亨想報答于謙,就舉薦于謙的兒子,結果這惹毛了于謙,說石亨舉人不當,於是石亨巴結于謙不行,也開始怨恨起于謙了。
至於內監曹吉祥,則是王振的餘黨。當年王振的餘黨錦衣衛指揮使馬順,還有幾個內監就是于謙帶頭打死了,曹吉祥因此深恨于謙。
都督張靰曾經打敗仗被于謙彈劾。
總之這些人各有恨于謙的理由,這次景帝病重,他們正好藉機會整倒于謙,復立英宗。
3.奪門之變計劃周詳,武官自城外調兵入內
當時這群人商議於城南,謀劃好以後,當夜諸人就先去各個城門,跟守城士兵要到了城門的鑰匙,然後秘密調集了數千人馬從從長安門偷偷進城,負責守衛城門的官軍都不知道怎麼回事,發生了什麼。等這數千兵馬入城以後,又把各城門給鎖上了。接著徐有貞把鑰匙都扔在水窖裡完事。
之所以鎖上城門,是害怕萬一打起來,朝廷從外調兵進來,內外夾攻,奪門的計劃有可能失敗。
接著這些人就帶著這些人打開軟禁英宗的宮門,迎立英宗復位了。
英宗一復位,就把于謙給殺了。後來打仗,英宗無可用之人,又後悔了。
西堤君
“奪門之變”的歷史背景。
明英宗朱祁鎮在1449年“土木堡之變”中,被瓦剌俘虜。于謙以及孫太后支持朱祁鈺為皇帝(明代宗),一年左右,明英宗回朝,尊為太上皇被軟禁起來。朱祁鈺廢朱祁鎮的太子朱見深,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1457年,太子朱見濟夭折,景泰帝朱祁鈺已經無後,並且病重,重臣一致推薦擁立朱見深為太子,這時發生了“奪門之變”。
“奪門之變”的緣起
1457年正月,朱祁鈺病重,將石亨召到病榻前,讓他代自己去祭祀。石亨一切都答應下來,但他親眼看見朱祁鈺的病態,內心已經打起了主意。他退出後,立即派人找到了前府右都督張鞁和宦官曹吉祥,告訴二人朱祁鈺已經不行了,商議要為自己謀後路。
“奪門之變”的經過
第一步:尋找支持,宦官曹吉祥進宮去見孫太后,密告她復辟一事,藉機取得了孫太后的支持,在內廷獲得了支持。石亨和張鞁則一起去找太常寺正卿許彬商議,老奸巨猾的許斌推脫年老,推薦徐有貞,朝堂的文武官員都有了代表。
第二步:石亨率自己的家將、徐有貞聯絡的家將、曹吉祥的家將以及張鞁率領的京營兵。四股勢力集合,向皇城而去。石亨掌握了皇城大門的鑰匙,張鞁假借瓦剌進犯調動軍隊,四方順利進入到軟禁明英宗之地,順利解救。
第三步:朱祁鎮被扶上了奉天殿皇帝寶座。群臣覲見時,發現皇帝已經變了,大臣們是吃瓜群眾,誰當皇帝就擁護誰。
“奪門之變”出奇的順利,朝堂上沒有反對之聲。
“奪門之變”順利成功的原因
一、明英宗朱祁鎮即位是正統,這是朝廷主流思想。“奪門之變”的當天,眾位大臣已經再次擬好推薦擁立明英宗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只不過這些人提前擁立了朱祁鎮而已。
二、孫太后本意支持擁立朱見深為太子,代宗朱祁鈺不同意,曹吉祥詢問太后復辟朱祁鎮時,她點了頭。
三、擁有控制權的朝臣和太監裡應外合,順利控制皇宮局勢。
四、于謙的默許。曾經有人專門研究過,于謙作為兵部尚書,在軍隊內耳目眾多,這四方人嗎在京城調動數千人馬,于謙不可能不知道,只是採取默許的方法。主要從國家的全面來考慮,也先放明英宗回朝,其目的是造成明朝內廷的混亂,如果於謙調動軍隊和石亨、曹吉祥等人混戰,不管是從國家角度,換是個人角度都沒有好處,因此,于謙沒有調動軍隊鎮壓。
“奪門之變”的評價
明代宗朱祁鈺留戀皇位,自身病重,並且自己的太子朱見濟已經亡故,已經無後。從道義上來講,理應傳位於朱祁鎮一脈,其實他自己也是拖延而已,如果沒有“奪門之變”,朱祁鎮復位也是晚些的事情,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貞等只是為了貪功,把這個時間提前了些。
《明史》評論說:明代皇位之爭,而甚無意義者,奪門是也。
奪門之變參與者的境遇
一、徐有貞爭權,被石亨、曹吉祥排擠到廣東做廣東參政。
二、石亨。因擁立有功,權傾朝野,廣佈黨羽。1459年,也就是擁立明英宗兩年後,石亨受其侄子謀反和凌辱親王罪株連,停止上朝參見,削官為民,並究治石亨朋黨,悉數罷黜。1460年石亨死於獄中,其子侄都被處斬。
三、曹吉祥因擁立有功,提升為司禮監掌印太監,總督三大營,內廷都受其管轄。1461年,因石亨事件的發生,曹吉祥心生反意。曹欽(曹吉祥的侄子)曾問門客馮益,“歷史上有沒有宦官子弟當天子的?”馮益說:“您的本家魏武帝就是。”曹欽聽後非常高興。
曹吉祥的子侄等密謀裡應外合,佔領皇宮,奪取帝位。被馬亮告發後,曹氏一族盡被誅滅。
本來就是一群小人,為了獲取高官厚祿,得勢後竟然謀取帝位,下場可想而知了。
另附:明英宗和內閣首輔李賢的對話。
曹吉祥和石亨控制了內外大權,飛揚跋扈,有時根本不把英宗放在眼裡。英宗有感覺,問當時的內閣首輔李賢。
明英宗詢問“奪門”一事。李賢答說:“如果說迎接皇上大駕則可以,‘奪門’怎能作為後世榜樣?天位本來是皇帝固有的,“奪”反而說不是本來應有的了。而且當時萬一失敗,將把您置於何地?何況當時郕王已經病重,他病死了,群臣自然會請您復位,何必如此多事?他們又怎能借此強要升遷賞賜呢?”
老旺民俗傳說
奪門之變能夠成功原因如下:
一、景泰帝朱祁鈺病危,又無親生兒子,讓英宗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即位是當時大明百官的共同願望。
土木堡之變,大明精銳部隊二十萬全軍覆沒,英宗朱祁鎮被活捉。為了防止瓦剌太師也先用祁鎮當信用卡,把大明帝國當提款機,大臣們上書新立皇帝,祁鎮兒子朱見深才三歲,顯然不能撐起危局,於是在皇太后的支持下,推英宗弟弟朱祁鈺由攝政王上位,同時朱見深被立為太子,言明將來要由朱見深繼位,朱祁鈺也是同意的。兵部代理尚書于謙等大臣全力輔佐,萬眾一心、力挽狂瀾,打贏了北京保衛戰,粉碎了也先攻佔大明都城的陰謀。朱祁鈺威望空前,但能力和資格不是一回事,朱祁鈺上位是文武百官推的,說白了還是有群眾基礎的,但大臣們和太后的想法一致,祁鈺百年之後,還是要還政於正宗皇帝朱祁鎮一支的。
朱祁鈺後來象徵性地用四百兩銀子先收買內閣六成員(首輔、次輔各一百,其餘半價),後又收買群臣,終於在景泰三年五月,廢掉朱見深,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繼任太子。但第二年,朱見濟就死了,朱祁鈺再也沒生出兒子。到景泰八年正月,祁鈺病重,於是許多大臣又有了重立朱見深為太子的想法。
在正月十四的朝會上,大臣們與祁鈺的心腹大學士王文、陳循等爭吵不斷,祁鈺不同意侄子重做太子,約定十七日早朝複議。正月十六日,晨。于謙、胡濙、王直等重臣決定推舉復立朱見深為太子。請連中三元的商輅寫好了奏摺。
二、于謙功在千秋,本就遭人嫉妒,為官過於剛正不阿,又把朋友變成了敵人。
北京保衛戰的前敵總司令于謙立下曠世奇功,部分大臣自然“羨慕、嫉妒、恨",大將石亨因功封侯爵,他見於謙僅得少保虛名,他保舉于謙兒子于冕為官,于謙竟對景泰帝無線上綱:石亨身為大將,保舉私人,應予懲戒!把石亨好心當成驢肝肺,兩人從此分道揚鑣,石亨成了于謙的敵人。
三、朱祁鎮、朱祁鈺委託郊祀的侯爺石亨、都督張軏、太監曹吉祥、副都御史徐有貞這支參加奪門之變的還鄉團骨幹成員,不僅對朱祁鈺有仇恨,而且有實力(石亨、張軏是武將重臣)、有便利(太監曹吉祥做內應,可以內外勾結),有計謀(徐有貞人品差點,可有膽有識,是還鄉團的智囊、靈魂人物\\)、更有太上皇朱祁鎮這面合法的旗幟!
這幫還鄉團骨幹成員帶著對景泰帝深深的仇恨或埋怨:朱祁鎮被成太上皇,囚禁南宮,受盡虐待;徐有貞因主張遷都,遭于謙呵責、百官嘲笑,後被迫改換姓名,輾轉地方數年,因政績顯赫才重回朝廷;石亨拍于謙馬屁拍到馬腿上;太監曹吉祥,原是王振同黨,祁鈺上臺,王振的許多黨羽遭到清算!曹吉祥也度日如年!他們都對朱祁鈺帶著深深的仇恨!都是亡命之徒!
徐有貞這個狗頭軍師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他計劃縝密:
A先利用邊關報警的消息,讓都督張軏率一千兵進京城;
B利用石亨保管的宮門鑰匙開內城門放張軏入城,以防朱祁鈺的反撲。
C去南宮接英宗朱祁鎮進大內宮城,趁景泰帝病重,宣佈復位。
正月十六曰夜晚他們按部就班地守門,到了東華門,守衛不開門,還鄉團沒鑰匙,進不去了!如干等到天亮,只有全軍被鎮壓,關鍵時刻,朱祁鎮大喝一聲:我太上皇也,開門!於是宮門洞開,朱祁鎮重登皇位。
四、景泰帝病危,于謙應該在事先得知徐有貞、石亨的陰謀,但他保持了沉默,沒有報告朱祁鈺,對還鄉團進行有效地反擊。
甫遇奪門之變,于謙得知英宗參與後,他的內心一定經過痛苦的掙扎。憑心而論,作為兵部尚書的他只要討得祁鈺一手聖旨,消滅千把人的還鄉團是分分秒秒的事情!但他的內心也一定認為:朱祁鈺病危,膝下無子,理應還政於英宗一支。既如此,朱祁鎮登基,和他兒子朱見深登基,幾乎可以劃等號一當然這只是對大明而言!但對他個人而言,則有天壤之別,他和王直等人的奏摺如能被景泰帝認可,景泰薨逝後太子朱見深上位,于謙仍是新朝新君的股肱重臣!但朱祁鎮奪門上位,于謙就成了明英宗首誅的對象!于謙這個人,是個大大的忠臣。他謀國堪稱第一,謀生的計謀卻要被謀國的計謀甩幾條街!於是,他選擇了沉默,也就選擇了坐以待斃!這一不作為,還鄉團就如願以償啦!
蒼茫大地顧煒斌
“奪門之變”可以說是“土木堡之變”的延伸。明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聽信太監王振的讒言,草率親征瓦剌,致使在土木堡被俘,以天子之身淪陷漠北。
然而戰爭還在繼續,國又不能一日無君,在於謙等主戰派的擁護下,英宗的異母兄弟朱祁鈺臨危以監國的身份繼位大統,遙尊英宗為太上皇。而主張遷都南京的徐有貞和以功臣自居的武將石亨又與于謙等素有嫌隙,所以朝廷派系就此而成。
戰爭結束後,瓦剌放回了英宗,被代宗朱祁鈺軟禁在了南宮,嚴加看管。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朱祁鈺病重,官場失意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密謀發動政變,擁立英宗闢位,以功邀賞。
而之前,代宗唯一的兒子朱見濟已經夭折,他這一脈已經後繼無人,故而病重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百年之後要還位於皇兄朱祁鎮。所以在病榻上的代宗得知英宗被擁立闢位時只說了“好,好”,並沒有宣臣調兵另做安排。
可憐英宗被小人利用,致使一大批能臣幹吏在這次政變中枉死。除了一些奸佞小人藉此上位之外,沒有任何其他實質意義。因此這次政變也就被稱為“奪門之變”。
為卿沉淪
首先這件事得從正統十四年說起,當時瓦剌軍師也先帥軍進犯大明,明英宗朱祁鎮摔二十萬大軍御駕親征,結果全軍覆沒,他自己也成了瓦剌的階下囚。
為了穩定朝廷的局面,孫太后與于謙等大臣推舉了明英宗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登上了皇位,但是前提是必須是英宗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
朱祁鎮被放回明朝後被代宗皇帝朱祁鈺關到南宮,一關就是七年,這件事件惹得朝中上下大為不滿,也為後來的“奪門之變”埋下了伏筆,接著朱祁鈺又坐了一件讓人更加憤慨的事,就是“收買”文武百官,廢了朱見深的太子之位,立了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這件事可以說是代宗皇帝失去了民心,可能是天意吧,沒多久朱見濟夭折了,代宗皇帝也一病不起,按理來說就是這樣英宗復辟的希望也不大,但是幾個關鍵性的條件讓他成功復辟了。
一:武清候石哼,在京城保衛戰中石哼立下了赫赫戰功,就因為這樣,他擁有了軍權,可就是這樣還是不行,因為他上面還有兵部尚書于謙,但是部分史料記載,“奪門之變”時于謙採取了“不理睬”政策,也有書籍記載當時于謙不在京城,小編倒認為不在京城的可能下大,如果是“不理睬”政策,倒是沒有理由這麼做,因為當時代宗的位子已經坐穩了,而且是個說一不二的主。
二:宦官曹吉祥,雖然當時曹吉祥不是伺禮太監,但是也是少有的能夠接近皇帝身邊的人,多虧他對代宗皇帝作息的瞭解,“奪門之變”才可以順利完成。
三:徐有貞:這個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當時就是他單槍匹馬去瓦剌迎回英宗皇帝朱祁鎮的,他也是“奪門之變”的謀士。
四:孫太后,當然了“奪門之變”被稱為不流血之變全靠孫太后支走了紫禁城包括南宮的裡三層外三層的首位。
五:進軍統領袁斌,袁斌是當時明英宗被俘後唯一在當身邊的人,當然了還有太監王喜(這個人是個十足的大壞蛋,先不說他了),可以說代宗範了一個嚴重的錯誤,他以為給袁斌榮華富貴就可以讓袁斌替他看守著朱祁鎮,可是朱祁鈺低估了患難時的君臣兄弟情義。
就是這樣彷彿一切註定的一樣,“奪門之變”“順利”的完成了,明英宗重新登上了帝位,定年號天順,過了不久代宗皇帝朱祁鈺死亡(原因不詳),這件事誰對誰錯很難去說明,相信時間會有答案。(夥伴們有何感想?歡迎討論!)
傻的有點壞
首先,景泰皇帝病重,危在旦夕,為奪門之變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其次,景泰皇帝沒有子嗣,一旦駕崩,皇位勢必回到英宗一脈,導致其他大臣知道有人要發動奪門之變,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坐山觀虎鬥,從而方便奪門之變順利進行。
再次,英宗憋屈了很久,總是想班師回朝,所以即使犧牲生命也想奮力一搏,所以勇於挑戰並抓住了機會。
最後,各種因素綜合在一起成功就是必然了
閒時看點歷史
小人遇到君子時,勝利的永遠是小人。雖然于謙當天在值夜,但他認為這是皇帝的家事,所以沒有干預。如果於謙干預,十個徐有貞等都不是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