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訓練第11期,寫了這麼多年作文,你會觀察嗎?

觀察技能

什麼是觀察呢?“觀”就是看,“察”就是調察研究。可見觀察並不是簡單地“看一看”,還包括嗅一嗅、摸一摸、嘗一嘗,問一問等多種感覺體驗。

小學作文訓練第11期,寫了這麼多年作文,你會觀察嗎?

認真觀察的孩子

首先,觀察是認識事物的窗口。

大自然和人類社會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是十分豐富和複雜的。我們要想真正瞭解,認識某一事物,必須對這一事物進行認真、仔細的觀察。一個人即使天天跟一個事物接觸,也未必真正瞭解它。

比如,我們到某地遊覽,看到了一座山或條河,似乎山上河邊的景物都盡收眼底了,已經瞭解它們了。其實那是遠過不夠的。就是這座山,這條河,它們在晨光熹微時是什麼樣子?在夕陽西下時又是什麼樣子?在萬木蔥籠的夏季是什麼樣子?在朔風呼嘯,冰封雪飄的隆冬又是什麼樣子?搞清楚在各種情況下:這座山”、“這條河”的不同形態,才能算收到觀察的實效呢。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是少年朋友們熟知的詩句,這詩句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宋代詩人蘇軾在觀察廬山所傾注的心血,所費的苦功。認識一處景物特尚且如此,何況認識更加紛繁複雜的事物,瞭解有著豐富感情、深邃思想的人物呢?

小學作文訓練第11期,寫了這麼多年作文,你會觀察嗎?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其次,觀察是作文的基礎,是我們把日常生活中的材料變成文章的橋樑。

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在實際生活裡養成精密觀察仔細認識的習慣,是一種準備功夫,如果養成了對於寫文章很有用處。”沒有對生活的觀察、體驗和思素,也就不可能有創作的慾望和寫作的材料。

著名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因為早年喪父,他親眼看到母親靠給人洗衣維持一家人生活的痛苦情景,親耳聽到了母親述說她在幼年時就被趕出家門,到街上乞討,由於寒冷難捱,就躺在一座橋下坐著,沒有鞋穿,只好用手抱著雙腳取暖。根據這些,安徒生才寫下了充滿血淚的《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不朽之作。

小學作文訓練第11期,寫了這麼多年作文,你會觀察嗎?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命運。

再次,觀察是走進生活,開始寫作的一道“鐵門檻”。

這裡“鐵門檻”的意思是說:“觀察”這一步是任何人不能單憑自己的意願就能越過的關卡。因為,寫文章就是寫生活觀察的過程就是積累生活的過程。沒有觀察,作文就成了無米之炊。

什麼時候桃花開了,什麼時候樹葉落了,螞蟻怎樣搬運食物,小蝌蚪怎樣丟的尾巴,晚餐桌上你聽到了什麼議論,你住所的周圍發生了什麼變化……這些看起來很平常的小事只要留心觀察它,仔細體會它,思考它都會在你作文時變成極有用的材料。許多獲獎的小同學的作品都證明了這一點:作文水平的提高原來是從觀察起步的。

小學作文訓練第11期,寫了這麼多年作文,你會觀察嗎?

螞蟻叼著幼蟲準備搬家

觀察應當注意什麼?

首先,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所謂觀察的目的,就是我們觀察所要取得的觀察結果。

每次觀察時定的目的越明確越好,可是,在一些小朋友中,存在著盲目觀察和憑興趣觀察的現象。有時一些同學為了完成某一篇日記,漫無目的地搜尋著觀察的目標,無意中碰什麼,就觀察什麼。有些同學還存在著憑興趣出發的現象,在觀察實踐中想起什麼就觀察什麼,想怎麼觀察就怎麼觀察這樣都不會獲得好的觀察效果。

要想做到目的明確,取得預期的效果,觀察前要做周密的計劃首先要確定觀察什麼,其次,要考慮清楚怎樣進行觀察,要取得怎樣的觀察結果。對於具體步驟考慮得越全面,越詳細越好。革命導師馬克思為我們樹立了榜樣。他在一份《工人調查表中》為了弄清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走訪工人之前,準備了100個問題,其中,單單為了弄清工人的實際工作時間,他就提出了16個問題。

同學們,希望你們也在觀察某一具體事物之前,先定個詳細計劃,列個詳細提綱,可以對一件事的來龍去脈、一個物的構造用途、一個人的經歷特徵、一處景物的位置形態等方面,設計一些需要了解清楚的問題,在觀察中哪些需要動口問、哪些需要仔細看、哪些需要親自再邁開雙腳走到現實生活中去,做一番嚴肅認真的觀察。那收穫一定是豐碩的、可喜的。

小學作文訓練第11期,寫了這麼多年作文,你會觀察嗎?

細緻入微

其次,觀察要抓住事物的特徵。

在實際生活中,對人、事、物、景、自然現象等不同類別的事物,由於它們的性質、存在狀態和活動方式有著明顯的差別,因此觀察時要注意抓住事物各自的特徵。

大家知道,每個具體事物都有著自己的特殊性。在觀察時,我們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徵,寫作文時,才能具體真切地把它展現在讀者面前,才能吸引讀者、感染讀者。如“春天來了,城市和農村到處都春花盛開綠意盎然。”這個判斷只能給人一個籠統的印象。具體說田野怎樣變綠了,公園裡哪些花盛開了,村莊和校園是怎樣生機盎然?我們只有親臨不同場所,做認真細緻的觀察,才會得到具體的印象,產生真切的感受。

小學作文訓練第11期,寫了這麼多年作文,你會觀察嗎?

鄉村景色

一些小同學在觀察實踐中,往往注意了事物的共性,而對具體事物的特點注意不夠,因此作文寫出來平平淡淡。比如,不少同學在描寫人物外貌時總是寫“他(她)長著一雙明亮的大眼”。其實,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人,有的“濃眉大眼”,有的人就“眼大而無神”,有的人遇困難就“目光焦灼”,有的取得了成績,眼裡就流露出“笑意”。即使是長著一對水汪汪的大眼睛的人,也不是一天到晚總是“水汪汪”的,比如他吃驚時,他生氣時,他睏倦時,那時他的目光也是會發生變化的。我們在觀察人物時,必面深入細緻地抓住每個人的外貌特徵。

同學們,在觀察人物如此,觀察物品、觀察活動、觀察事件也是如此。大自然中,沒有兩片形狀、重量完全相同的雪花,養雞場裡沒有兩個形狀顏色完全相同的雞蛋,世上的事物所以稱為“萬物”就因為即使在同一類中每個事物都有各自的特徵,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徵,才能使我們的觀察活動更細緻、更深入、更有成效。

《小學生作文訓練》是濟寧小學老師原創,從觀察、想象、審題、立意、選材、佈局、語言、修改八個方面系統傳授小學生作文的基本技能。希望對孩子有所幫助。歡迎訂閱,歡迎關注老師。原創不易,抄襲必究,謝謝!

小學作文訓練第11期,寫了這麼多年作文,你會觀察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