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理財產品?

哲愛豔


選擇理財產品其實是個蠻專業的問題,我個人的理解是,理財主要是一個資產配置的問題,而如何配置個人資產又與每個人的風險偏好、以及個人資金實力和理財需求有很大的關係。就我個人來說,目前主要是股票、基金和房產。

通常來說,中高淨值人群(個人金融資產和房產等可投資資產總值較高的人群)會根據個人現金流週轉需要、資產保值增值等需要,按照個人風險承受能力,選擇不同類型的產品。比如,如果要求資金週轉比較快、風險承受能力又比較強的,可能會選擇流動性較好的股票、基金等產品;如果不需要太快的資金週轉速度、且風險承受能力較低、又想讓資產保值增值的人,可能會選擇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保險,債券,基金組合產品,或者是房地產、藝術品等投資週期較長的產品。一般來說,都會長短結合,既保持資金有一定的流動性,又能在風險承受範圍內讓資產保值升值。

現在,有很多專門提供理財服務的正規機構,他們會根據你的個人需求制定個性化的理財方案供客戶參考,你可以多方面諮詢瞭解一下。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我的意見不是十分專業,盡供參考。


股市走勢推演


理財產品可以分為兩類:直接理財產品和間接理財產品,相當於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

直接理財產品是你自己去購買國債、地方政府債、企業債、股票、期貨、期權、外匯等等。自己投資,自擔風險。

間接理財產品是你委託別人幫你去買以上產品或其組合或者購買其他基金(FOF),如購買貨幣基金、債券類基金、股票類基金(主動和被動)、混合類基金、期貨投向基金、外匯基金、社保基金、信託計劃、資管計劃、銀行理財等等。受你委託的專業人士幫你做資產配置,你付給他管理費、申購贖回費等(有很多達到特定條件無申購贖回費)。

在你熟悉的投資領域,你可以直接理財,如果是不熟悉的領域,但發現值得信任的人,可以考慮購買間接理財產品。

不管是直接理財還是間接理財,都要考慮你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理財產品的風險收益比(一般使用夏普比率衡量)。

所謂風險,是指由於未來的不確定性,購買理財產品可能會給你帶來的損失。

風險承受能力是指你能承擔的損失的程度。風險承受能力低的投資者建議購買穩定收益的,波動較小的產品。風險承受能力大的可以考慮較高波動的理財產品。

學術上,波動指的是收益率的標準差。

理解不了的,可以這樣想像:一條平坦的道路和一段坑坑窪窪,上下起伏的道路。如果一個理財的收益的表現像前者,我們認為它波動小,風險較小,像後者的話,我們認為其波動大,風險較大。

第二個要考慮的事理財產品的風險收益比,同等風險水平下,必然去選擇收益較高的理財產品。同樣的收益水平下,選擇風險較小的理財產品。

購買理財產品前,還要預估自己未來的對資金的需求。譚旺之前提到過,理財產品的本質是現金流的交換。不是很懂的可以去看我以前的文章。





理財作者譚旺


普通人理財的話,我們先要了解一個概念,那就是理財並不會讓我們大富大輝,我們最重要的是戰勝通貨膨脹。

其實我們要看一下自己的理財經驗,和所能承受的風險等級。如果有一定的理財經驗,並且能給我用來投資的閒錢比較多,那我們可以適當多選擇一些中高風險的理財產品。如果我們沒有什麼理財經驗,並且沒有什麼閒錢,那我們選擇一些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是比較合適的。

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有很多,比如銀行定期存款,債權。貨幣基金等都是風險比較低的理財產品,一般情況下,都能給我們帶來正收益。

中高風險理財產品有基金,股票,期貨等,他們都需要投資者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一定的本錢,如果市場表現好的話,收益都會比較理想,但是一旦市場表現的不好的話,就會給我們帶來負收益。

當然如果你要是對某些方面感興趣的話,也可以在一些專業領域進行投資,比如收藏品,房地產行業等。都屬於金融要生物,也可以當做一種理財投資。



李先生有夢想


選擇理財產品是因人而異的,一般情況下投資規劃師會幫客戶先做一個問卷,也就是所謂的形成客戶畫像。只有對客戶有了清晰明確的瞭解,投資規劃師才能為客戶提供相匹配的理財產品。中國的金融產業剛剛開始市場化,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普通老百姓對金融理財的概念通常也不是很清晰,所以一些不太正規的機構就會搞一些非常晦澀的金融術語來忽悠客戶,以至於讓客戶購買了很多不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導致各種維權案例不斷髮生。總體來說目前絕大多數的中產家庭除了支付寶裡的餘額寶,也可以考慮投資一點其他的有一點風險的基金以增長收益,畢竟中國的貨幣貶值還是蠻厲害的,全部持幣或者存銀行定期實在是太傷啦!


Alice金融


本人是金融專業人士。理財建議真的很難用一句話概括,因為它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換句話說,理財中資產配置與很多因素影響相關。不同的市場環境,不同的風險偏好,不同流動性需求都會導致不同的配置。因為不清楚您的具體情況,所以只能說一些方向性的建議。

第一,確定自己的理財目標。您理財是為了資產的保值(戰勝cpi),還是以賺取更多絕對收益為目標。cpi是消費者價格指數,理論上說收益率高於cpi即可基本實現資產保值。因此,您的資產配置可以傾向於中低風險產品,如貨幣基金,債券基金,國債以及銀行等機構發售的人民幣理財等。如果您的目標是賺取更多絕對收益,那麼勢必要配置一些高風險高彈性的產品,如p2p,股票型基金,貴金屬,外匯,信託等,但這也意味著有較多虧損的可能。

二是確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每個人的風險偏好不同,這與個人的心理和財富相關。理財切忌成為心理包袱。理財就是理財,不是創造大財富為目的投資。不要讓自己擔驚受怕,也不要讓自己的身家性命搭進去。判斷的方法就是如果某個高收益高風險的產品大幅度虧損或者乾脆跑路,你受得了嗎?受不了就不要配置了。

三是滿足自己的流動性需求。說白了也就是需要救命錢的時候不要拿不出錢來。流動性和收益率往往成反比,不要單純追求高收益忽視流動性。所以要做好理財產品的期限搭配,短中長結合,收益和流動性兼顧。

四是結合市場和經濟層面。金融有個著名的理論叫做美林時鐘。通俗的說,當市場和經濟環境變化時,理想的投資標的是呈現規律性變化的。比如2018年經濟疲軟,股票就不是好的投資標的,而比較寬鬆的貨幣環境使得餘額寶為代表的貨幣基金收益率一路走低,在這種環境下債券基金就是良好的投資標的,不少達到了10+%的收益率。所以學習一些專業知識有助於找到好的理財產品。

五是選擇好理財平臺。不要被高收益吸引,離譜的高收益不是騙子就是騙子。你要人家利息,人家要的本金。多選擇有口碑的大型平臺。

就說這麼多,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心態要好。理財不能讓人變富,但可以讓人不變得更窮。有了這個認識,其它的都好說。



風言風語財經研究院


高收益通常伴隨高風險,同等風險的情況下,收益也有個範圍,選擇對了收益可以在上限附近;買同樣的東西,選錯了收益就要比別人低好多了。

比如說貨幣基金,投資對象都為定期存款,大額存單,央行票據等等,安全性上來說,貨幣基金都差不多,然而7日年化率最高和最低的差距有1個點,這一個點的差距就有30%左右啊。

再說銀行存款,基礎存款利率是央行定的,大家都一樣,但不同銀行存款利率上浮比例是有不同的,大額存單利率上浮比例也不一樣,所以存款一般選小一點的銀行,城商行等等,50萬以內安全性都是相同的。

銀行理財產品,一般募集一期理財會指定投資方向,這個時候要儘可能多研究一下產品說明,如果投資金額較大,還要弄清楚底層資產安全性如何,不能稀裡糊塗就買,買到多次打包的垃圾債權就麻煩了。

最後說一說P2P理財產品,收益秒殺絕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如何選擇卻是一個大難題,今年6月份以來的P2P行業出清,讓不少穩健投資人深陷其中,他們不去追高收益,不去擼毛,他們選平臺有自己的一套邏輯,自認為是老司機,如果像往年一樣,他們可以安穩的享受高於銀行理財兩三倍的收益。

對於自己辛苦存下的錢拿出來理財,一定要充分認識自己風險程度能力,敬畏金融,因為真的有可能多年積蓄一夜歸零。


財來不會晚


收益相對高一些的當然不要選擇大型專業銀行,比如工,農,中,建,交。可以選擇一下地方性小眾銀行。但是單筆控制在50萬以內。國內現在銀行過剩要控制好風險。注意一定要保本保息穩健收益類的。當然期貨,黃金,股票,外匯就不建議了受政策,市場,道德因素制約。年終歲尾有一些保險公司的產品也可以參與一下。或者選擇一些變現快的債權更好一些


海納百川


個人理財前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①準備投資多少錢,

②能夠並且願意承擔多大風險,

③期望達到什麼樣的收益,

④理財的目標是什麼(比如退休時積累100萬的退休金)

然後根據這些點,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具體的理財資產如何配置,都需要根據上述幾個點來規劃


老萌有個存錢罐


所謂的理財就是利用手上現有的資產實現人生某個階段的心願或者目標。

所以理財要清晰幾點:1是要實現什麼目標或者心願?是否一定要實現。

2是實現那個目標需要多少資金?3是這個目標或者心願在什麼時候必須實現?4手上目標擁有多少資金?5是這些資金的本金重要還是增值重要?6是持續穩健的5%左右的年化收益是否可以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