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為什麼戰時還能生產?

小小嫻


大家經過比較一戰、二戰會發現中,武器越先進,戰爭的就更加殘酷。在二戰中最慘烈的城市攻防戰,要數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了。

曾經以協同作戰,坦克、步兵、工兵、火炮互相配合作戰的方式,讓德軍在歐洲的大陸上所向披靡,無人能阻。

創造了一個不敗的神話。

一、全民皆兵

當時,他們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的裝備和武器。然而在進入斯大林格勒後,卻發現原來世界上還有一種比槍炮更為兇猛的武器,那就是全民皆兵。

由於軍隊和平民都不得從城裡撤出,所以戰爭一打響,就奠定了這場戰役悲壯、慘烈的主基調。斯大林格勒城的所有居民,男女老少無論主動還是被迫,都加入了戰鬥。

軍工廠的工人臨時變成了坦克駕駛員,姑娘們加入了炮兵團,年輕的孩子們則加入了預備軍。

主要由年輕的姑娘組建的第1077高射炮兵團負責起了最初的防禦任務,這些女性志願者均沒有受過射擊地面目標的訓練,卻要瞬間變成操作高射炮的高手,擔負起攻擊坦克的任務。

軍工廠的工人們加班加點生產坦克同時,由於沒有足夠的士兵駕駛,再加上時間緊迫,最終都充當駕駛員,組建成裝甲部隊,他們在那時成了這座城市依賴的生力軍。

在保衛戰的末期,這個城市已被佔領了90%的區域,然而在鋼鐵廠、拖拉機廠的民兵們仍然進行頑強抵抗。他們在防守工廠的同時,工人還在修理武器,甚至有時在戰場上修理坦克;一些沒有接受過戰鬥訓練的平民,自告奮勇地駕駛坦克,以取代陣亡或受傷的士兵。

往往在戰鬥結束後,德國人發現與自己頑強作戰的敵人竟是女性或者僅十幾歲大的孩子。

連女性和孩子都上戰場,可見戰爭之慘烈!

二、緊貼戰術

在保衛戰中,為了破解德空軍和炮兵的轟炸,蘇軍採用緊貼戰術,這種戰術的先決條件是戰士們要有鋼鐵的意志。在這場戰役中,蘇聯軍隊體現出堅毅與視死如歸的精神,最終拖住了他們北上的步伐,取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

在整座城籠罩死亡的陰影,誰都不知道自己何時會死去的情況下,他們異常英勇。據戰後統計,一名新兵的平均生存時間不超過24小時,而一名蘇軍軍官不超過3天。

在戰爭深入階段,一個排的兵力在巴甫洛夫的指揮下堅守一個廣場的大廈,變成堅不可摧的堡壘,這座堡壘後來被稱為巴甫洛夫大樓。他們被地雷區圍繞,在窗口立起機關槍,把地下室之間的牆壁打通以建立更好的聯繫,他們在戰鬥中一直沒有被換防,而隨後的兩個月沒有得到任何增援。

戰役結束後,蘇聯人驕傲地說,試圖攻佔大樓的德國士兵,他們的陣亡人數比攻佔巴黎時的陣亡人數還要多。

在大谷物倉庫戰鬥中,長時間激烈戰鬥後,他們發現實際上僅有40名對手與之作戰時,感到難以置信,而這些士兵在犧牲前,已將倉庫裡的糧食焚燒殆盡。

不給敵人留下一粒糧食,頑強的蘇聯軍民!

三、打破神話

就這樣,在此次戰役中蘇聯發動的全民皆兵戰術,讓德軍最終潰敗在蘇聯的鋼鐵意志之下。德國軍隊在人們心中播下的如魔咒般的恐懼也被瓦解。

人們終於意識到,德軍也並非戰無不勝,戰神的神話就此破滅。

為了紀念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們,這座城市在1945年被命名為“英雄城”。巴甫洛夫大樓和大谷物倉庫等見證了激烈戰鬥的場所,至今仍接待後人參觀。


白楊樹下談歷史


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拉開序幕。

斯大林格勒作為蘇聯的一個重要樞紐,蘇聯很清楚一旦斯大林格勒失手,德國便可以進軍盛產糧食和石油的高加索地區,這也就意味著蘇聯就此戰敗。因此,蘇聯紅軍必須死守斯大林格勒。事實上他們也做到了。在這座城市的每一片廢墟,每一條街道里都藏著蘇聯紅軍,德軍每前進一寸都要付出血的代價。

神奇的是在戰時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仍在運轉著。

早期它確實是生產拖拉機的,但是戰爭時期的它負責生產的是坦克如T-34。雖然處於戰爭時期,但是此時的蘇聯全國上下共同抗敵。為了滿足蘇軍的裝甲部隊的需求,戰爭時期的它也在不停的生產坦克,每月的產量還能到達150-200輛。戰鬥激烈時,往往剛生產完的坦克還沒上油漆,沒有調試和檢驗就直接開出去戰鬥。

起初的戰鬥還在城市的外圍,工人們夜以續日的不停工作著。工人最多時甚至高達上千人。在如此困難的時期,即便失去了西部工業區的蘇聯,此時的軍用武器生產仍然高於德軍。正是工人們捨生忘死的撐著,把蘇聯的工業大旗撐住,才使得蘇聯有了反擊的力量。隨著德軍突入城市內部,工人們在彈片橫飛的工廠裡工作,部分工人甚至和紅軍一起對抗侵略者。德軍8月24日也向拖拉機廠進攻,但是被紅軍和工人擊敗。10月份時,工廠已經守不住了,工人們部分撤離工廠,部分戰死戰場上。最後,斯大林格勒被紅軍守了下來,開始進入了蘇聯的反攻,此時的工人們在拖拉機廠的殘骸邊重修工廠,投入生產。

蘇聯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為我們展示什麼叫做團結就是力量,當全國上下擰成一股繩時,再強大的侵略者也無所畏懼。


品讀武器裝備


還能生產只是個籠統的提法,或許是尚有的配件儘量組裝成品,更多的可能性是修理前線受損的坦克等裝備。雖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附近有很多坦克的配套廠,但更多的配件必定需要外圍調來,各工廠也需要有大量的工人,但在德軍正式進攻斯大林格勒後,大規模生產在空襲和炮火中已不可能。參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