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15%德國後裔,為什麼還美國國內還會有一些二戰攻打德國的電影?

蝦米689


第一,移民去美國的德意志人,絕大多數都憎恨德意志帝國(俾斯麥建立的那個)


第二,一戰開始後,美國大規模搞了“去德意志化”運動,到二戰前,德裔美國人對德國的認同幾乎沒有了。


先說第一個,事實上德意志地區老百姓移民美國的高峰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一共也只有50萬的德國人移民美國,而在一戰以前,德國移民總計有大約550萬人(只算移民,不算在美國出生的德二代)。


那麼,主要移民美國的德意志人是哪些人呢?


僅僅俾斯麥搞出來的德意志第二帝國不到十年,1880-1889年這十年裡,就有一百四十萬德意志人選擇移民美國。1890年到1899年有57萬9千德意志人移民美國。1910到1919年間又少了很多隻有32萬8千人,但是這要考慮有英國人封鎖了德國人四年。也就是說在德意志第二帝國統一以後,大約有200萬左右的德意志人逃離了德意志第二帝國,這些移民裡絕大多數是忠於自己的小邦國但是因此而仇恨普魯士和俾斯麥的德意志人。


這裡有一個旁證,在1890年前後有一個美國房地產商人看到大批德國人移民美國,所以覺得搞一個德國移民新城肯定很有賺,可千不該萬不該,他不該把自己這座新城命名為“俾斯麥城”,結果,幾乎沒有德國移民願意在“俾斯麥城”居住。


所以一戰以前,大多數德裔美國人就算不對德意志帝國產生仇恨心理,但是對德意志第二帝國也絕對沒有什麼好感。


第二個原因就是一戰後,美國大規模的“去德意志化”運動。


當然一戰爆發後美國大規模的“去德意志化”運動,並不是一種強迫行為,而是通過演講、宣傳、鼓動,讓歐洲移民主動切斷自己與歐洲的聯繫。


泰迪羅斯福曾經在演說中表示“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hyphenated American who is a good American. The only man who is a good American is the man who is an American and nothing else.”(大意:真正合格的美國人就是單純的美國人,而不是什麼其他什麼人)


在全美範圍內,美國都致力於清除任何與德意志有關係的標記,例如漢堡被叫做“liberty sandwich”(自由三明治),來自於德語的地名改成英語或者法語的地名,圖書館裡的德語書籍被下架甚至燒燬,在部分州甚至禁止在公共場合和學校使用德語。


所以綜合以上兩個因素,到了二戰以前,儘管德裔美國人佔美國總人口15%,但是這些德裔美國人對德國感情已經非常淡漠了,至少不會有大規模的德裔美國人願意為納粹德國而戰。


蘭臺


方圓論壇觀點!

美國是一個新興的國家,也是一個移民國家,根本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美國人”,現在的美國人都英國人後裔,法國人後裔,西班牙人後裔,德國後裔,甚至是俄羅斯人後裔。他們很多是為了躲避戰亂才去的美國。美國有一個優點,那就是能收納全世界的人才為自己所用。所以,雖然沒有是一個沒有任何文化底蘊的國家,但不妨礙他成為世界最強的國家。



而且這些新美國人對於美國的歸屬感很強。他們心中認為自己的祖國只有一個,那就是美國,所以別說什麼放一些美國打德國的二戰電影。就是德國不存在了對於這麼德裔美國人也沒有絲毫影響。他們的心肝脾肺腎都是美國給的。你都說了是德裔,只不過有些德國血脈罷了。老外對於血脈關係看的不是很重。沒有像我們東方人這樣,血脈大於國家。


而且美國一慣不都是以電影來宣傳美國是正義的一方,是救世主嘛。這樣無可厚非。再說了二戰是確實發生過的,而且美國也確實和德國打過仗,美國來宣傳美國曆史這樣也沒毛病。就連德國本身都很正視二戰,也多次為二戰感到愧疚。並且在戰後積極的認錯。說到這裡我就十分欣賞德國這種敢作敢為的精神。不像島國,敢做不敢當,還成天狡辯。

感謝閱讀。歡迎大家留言探討。喜歡的朋友請多關注支持一下作者。


方圓論壇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美洲土地上的原住民早就被殺成少數民族了,現在美利堅民族裡有62%的歐洲裔,其中德國裔最多,佔據16.5%。但是你問他們是德國人還是美國人,他們估計會回你句弱智,他們當然是美國人了。


早就在18世紀後期,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早就已經團結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美利堅民族。

在這些德裔美國人眼中,德國是異國他鄉,美國才是祖國。美國是二戰最大的戰勝國,當然會不斷演繹自己二戰時期拯救世界的英雄事蹟了。

這些移民們,或許第一代,第二代還懷念祖國,念著故鄉的好,但是再往後,他們受故國的影響會越來越弱。畢竟他們生於美國,長於美國,經歷的是美國的社會,腦子裡是美國的文化,價值觀,就是美國人。


守仁君原本不準備回答這個弱智的問題,但是守仁君也想借此問題說點事。

德裔如此,華裔也如此。他們雖然有黃皮膚,黑眼睛,黑頭髮,但是他們有一顆美國心。他們的價值觀,文化,核心思想都是美國化的,和咱們一點也不沾邊。或許在咱們危難時他們會出手相助,但是把中國的利益和美國的利益擺在他們眼前,他們維護的絕對是美國利益。

孔子作《春秋》曰:“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老祖宗早就告訴咱們答案了。


守仁讀仁


早期還是英國後裔多呢,不照樣跟英國幹仗打獨立戰爭?血統這東西沒啥用,別說一個國家的,就算同一個村的,不照樣經常打架嗎?另外,有德國血統的人不少,但父母都是徳裔的不多,摻雜著愛爾蘭,英格蘭,蘇格蘭,意大利,法國,荷蘭,猶太人,所以說美國是個大熔爐,甭管哪來的,在美國都給蓉成美國人。


加拿大凱銘移民


美國是從殖民地起家的,祖輩大多來自歐洲,英、德、愛爾蘭為多,影片《教父》其祖上就來自意大利,因此美國完全是一個由移民組成的國家。自1776年7月4日,隨著《獨立宣言》的發佈,北美大陸成立了日後的世界霸主——美利堅合眾國。



作為一個國家主體,首先維護的是本國的利益。在由殖民地到獨立國家的過程中,和原來的宗主國都發生過戰爭,如美英戰爭,美西戰爭。到了一戰時期,已經初步強大,參與協約國一方對抗德國,從中大發戰爭財。



《桃花源記》有句話“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離開故鄉久了,過自己的日子,外面的世界已經逐漸淡薄了。我國也有“湖廣填四川”,中原居民遷移到閩粵成為“客家人”這些經歷。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再問這些移民的後人,自會說:我是“四川人”,我是“客家人”。更何況,美洲大陸遠離歐洲萬里,二戰時已經離開近二百年。



雖然美國的德裔也是白皮膚黃頭髮,外貌與德國一樣,但早已換成了“美國芯”。在建國的兩百年中,美國多民族融合,形成了自身的文化風俗和價值觀。思想和情感上是完全傾向美國,而大西洋彼岸的德國,只是一個稀薄的概念。這些德裔美國人,會毫不猶豫的說:“I am an American!”



不要說拍幾部電影,二戰中攻打德軍的美國大兵裡,也少不了德裔美軍的身影。


百味乾坤


祖先是誰和國家、民族認同是兩回事。國家和民族本來就是由具有共同的國家集團和民族群體認同的人組成的集合體。

美利堅民族,早在美國獨立戰爭時期就形成了。這本來就是一個跨種族的民族,德意志人當然也概莫能外。

比如新加坡,倒是由華人主導的國家,但是,連漢語都放棄了,還站在親美反華的第一線。何故?分離的太久了,為現實利益考量,中華民族的民族認同感已經蕩然不存。

又如中國境內生活的朝鮮族、俄羅斯族、京族、柯爾克孜族等少數民族,他們民族的主體都在國外,但是,他們都以中華民族為認同,安定祥和地生活在中國的土地上,不像中東的庫爾德人、烏克蘭的俄羅斯人、以色列的阿拉伯人那樣動盪不安。


縉麓冷禪


江蘇都是安徽人後代 一樣貶低安徽人 不對嗎?


winner88888


自由民主戰勝了專制獨裁,並不是“美利堅民族”戰勝了“德意志民族”。僅此而已。


Blue_Team


大是大非面前美國人民還是有許多正義之士的。


用戶9610265037192


人對戰爭有不同感受,反侵略反戰爭,才是主流。日本還拍過侵略中國的電影,也放給日本人民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