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大美,流水不爭先

天地有大美,流水不爭先

天地有大美,流水不爭先

· 天地有大美,流水不爭先 ·

/ 一泓淨水,兼具君子應該持有的各種美德 /

中國人對於水

有更纏綿的依戀

和更深刻的理解

農業文明從一開始就離不開水。耒耜翻開緊實的黃土,農人灑下飽滿的顆粒,人們就開始祈求水的將臨。風調雨順、水到渠成、四海昇平……簡單的祝福裡包含著最質樸的願望。

所以舊時農家多臨水。先有水,而後有豐收,日子才會越過越豐實。

天地有大美,流水不爭先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村晚》

因而政治失意的詩人們有時會轉而歌詠田園:“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一帶山田放水聲”……他們也隱約意識到:一生的圓滿,未必決於廟堂,也許,正源於田園山水。

天地有大美,流水不爭先

子曰:“夫水者,啟子比德焉。”

遍予天下,而無偏私,似德;

所及之處,萬物生長,似仁;

奔流而下,隨物賦形,似義;

淺處流動,深處不測,似智;

奔赴深淵,毫不遲疑,似勇;

滲入細曲,無微不達,似明察秋毫;

蒙受惡名,默不申辯,似包容豁達;

泥沙俱下,不改清澈,似善於化物;

裝入量器,亦必水平,似立身正直;

遇滿輒止,不貪不求,似取而有度;

萬折千曲,一心東流,似堅定不移。

一泓淨水,清澈如無物,卻兼具君子應該持有的各種美德,“是以君子見大水必觀焉爾也” 。

天地有大美,流水不爭先

天地有大美,流水不爭先

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王維《田園樂》

如果說,孔子的一番話,為人們定下了仰望追尋的標杆,那麼老子則劃出了一條準線,讓人記得低頭自省:“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施予萬物,不求所得,是為人的至高境界。

天地有大美,流水不爭先

這些能從身邊事物中汲取力量,為後人樹立行為典範的人,是“水”字中心的一筆,是中華文明淵流的依歸,是人們心中真正的“聖人”。

天地有大美,流水不爭先

至今,人們也質樸地相信,水會帶來富裕,帶來福氣。民間把堪輿數術叫做“風水”:風清水順,就是吉祥之地。

天地有大美,流水不爭先

尋汗漫,聽潺湲。淡然心寄水雲間——《鷓鴣天·竹粉吹香杏子丹》

胸懷流水,心也會像水一樣寧靜,臨牅聽雨,煮露為茶,烹霧薰香,曾經載舟的水,也將載著我們駛向彼岸。

天地有大美,流水不爭先


— END —

天地有大美,流水不爭先

天地有大美,流水不爭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