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大美,流水不争先

天地有大美,流水不争先

天地有大美,流水不争先

· 天地有大美,流水不争先 ·

/ 一泓净水,兼具君子应该持有的各种美德 /

中国人对于水

有更缠绵的依恋

和更深刻的理解

农业文明从一开始就离不开水。耒耜翻开紧实的黄土,农人洒下饱满的颗粒,人们就开始祈求水的将临。风调雨顺、水到渠成、四海升平……简单的祝福里包含着最质朴的愿望。

所以旧时农家多临水。先有水,而后有丰收,日子才会越过越丰实。

天地有大美,流水不争先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村晚》

因而政治失意的诗人们有时会转而歌咏田园:“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带山田放水声”……他们也隐约意识到:一生的圆满,未必决于庙堂,也许,正源于田园山水。

天地有大美,流水不争先

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焉。”

遍予天下,而无偏私,似德;

所及之处,万物生长,似仁;

奔流而下,随物赋形,似义;

浅处流动,深处不测,似智;

奔赴深渊,毫不迟疑,似勇;

渗入细曲,无微不达,似明察秋毫;

蒙受恶名,默不申辩,似包容豁达;

泥沙俱下,不改清澈,似善于化物;

装入量器,亦必水平,似立身正直;

遇满辄止,不贪不求,似取而有度;

万折千曲,一心东流,似坚定不移。

一泓净水,清澈如无物,却兼具君子应该持有的各种美德,“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 。

天地有大美,流水不争先

天地有大美,流水不争先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王维《田园乐》

如果说,孔子的一番话,为人们定下了仰望追寻的标杆,那么老子则划出了一条准线,让人记得低头自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施予万物,不求所得,是为人的至高境界。

天地有大美,流水不争先

这些能从身边事物中汲取力量,为后人树立行为典范的人,是“水”字中心的一笔,是中华文明渊流的依归,是人们心中真正的“圣人”。

天地有大美,流水不争先

至今,人们也质朴地相信,水会带来富裕,带来福气。民间把堪舆数术叫做“风水”:风清水顺,就是吉祥之地。

天地有大美,流水不争先

寻汗漫,听潺湲。淡然心寄水云间——《鹧鸪天·竹粉吹香杏子丹》

胸怀流水,心也会像水一样宁静,临牅听雨,煮露为茶,烹雾熏香,曾经载舟的水,也将载着我们驶向彼岸。

天地有大美,流水不争先


— END —

天地有大美,流水不争先

天地有大美,流水不争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