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印為禮,一訴衷腸。

文房定製 | 玉印為禮,一訴衷腸。

文房定製 | 玉印為禮,一訴衷腸。

文房定製 | 玉印為禮,一訴衷腸。

詩,可以譜寫天下華章。畫,可繪製江山壯美,而詩畫雖精妙至極,與白紙黑墨間,也需印章的硃砂一點,方能生色令人眼前一亮,振奮精神。

印章,既有點睛之筆之妙,亦有防偽存真之用。人無欺言,印章有信!

古代文人都要有印章

據沙孟海先生的《印史學》介紹,印最早是作為信用的憑證而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被創造出來,上面刻上的字多為用章人的名,表示一旦蓋下,人無欺言,抱誠守真

直到唐宋時期直到唐宋時期,隨著詩書畫的風靡全國,才逐漸有了在作品上面蓋印的風氣,發展到明清時,印最終從書畫的附屬地位中劃分出來,成為一種獨立存在的藝術藏品

文房定製 | 玉印為禮,一訴衷腸。

無論是對自己的作品或藏品,文人歷來均好以印留名,就像乾隆會用名章給自己喜歡的藝術作品作為藏印,齊白石也會用一個“偷得浮生半日閒”的閒章為自己的作品明志。

寄情於物,託印言志

方寸之石的印章,有時是一國之帝王莫大權力的象徵,有時則是一介書生自我心靈的歸所。也是文人的一種信物,寄情於物,託印言志

把充溢胸臆的情懷轉移到可觸可觀可琢可磨的玉石之上,既是一種精神的遁逃,也是一種激情的釋放。

文房定製 | 玉印為禮,一訴衷腸。

胸懷山水者,以印言志一方山水印章,置於雅案,宣紙鋪展,筆墨揮灑,印上硃砂,提起,蓋下,將思緒,情懷凝聚於印,給予釋放。

心繫摯友者,以印託思,鐫字“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摯友或身在遠方,或許久未聯繫,卻始終在你需要的時候,出現在你身邊。

心藏愛人者,以印寄情古有沈復的兩方“願生生世世永為夫婦”的印章,玉石以永恆不變之姿,願合歡永相好。

文房定製 | 玉印為禮,一訴衷腸。

定製出自己的獨特思韻

冠玉坊用料的苛刻,形制的獨到,卓越的工藝,精於細節的風格,透露出一種不流世俗的處事態度,只為將特別的作品,呈現給特別的你。

印章定製題材多樣,不論是瑞獸之“鹿”“龍”“鳳”“貔貅”“蝙蝠”等,亦或是情懷之“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又或是“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浪漫都能讓個人獨特的思韻在玉面上完美無疑的展露出來。

文房定製 | 玉印為禮,一訴衷腸。

一枚印章融合了雕刻、書法、篆刻諸多藝術形式,為文人心靈和思緒的寓體,陸游有詩云“花如解語嫌多事,石不能言最可有”,印章以其特有的色、紋、韻、剛、柔、形,無言地傳文達意,以無聲現有聲。

部分作品賞析

文房定製 | 玉印為禮,一訴衷腸。

驕龍出雲(以物喻人)

文房定製 | 玉印為禮,一訴衷腸。

對章(以物寄情)

文房定製 | 玉印為禮,一訴衷腸。

太平吉象章(護佑平安)

文房定製 | 玉印為禮,一訴衷腸。

幽蘭章(以物喻人)

文房定製 | 玉印為禮,一訴衷腸。

古琴章(以物言志)

文房定製 | 玉印為禮,一訴衷腸。

鐫字(以物言志)

文房定製 | 玉印為禮,一訴衷腸。

博古章(以物言志)

文房定製 | 玉印為禮,一訴衷腸。

文房定製 | 玉印為禮,一訴衷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