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炸彈包裹”事件,凸顯選前撕裂現狀

“炸彈包裹”事件凸顯華盛頓政治圈內部水火難容的極化已快速下沉,讓其中某些人為了捍衛極化的理念不惜鋌而走險。

10月23日以來,美國多地發現了寄送給特定目標的可疑包裹,這些包裹被懷疑裝有爆炸裝置。依照目前美國媒體的相關報道,這些包裹的目標包括了前總統奧巴馬伕婦、前總統克林頓以及前國務卿希拉里、前副總統拜登、前司法部長霍爾德、中情局前局長布倫南等民主黨政府高官。

也包括了多位民主黨國會議員、甚至還包括了長期支持民主黨的“金融大鱷”索羅斯。此外,被廣泛認為具有自由派傾向的媒體美國電視新聞網(CNN)位於紐約市的辦公地點也收到了類似的包裹威脅。

不難看出,在短短几天之內出現的、針對民主黨及其支持者的如此大規模行動,顯然是有預謀的、具有明顯政治性的極端行為。如果聯想到11月6日即將舉行的中期選舉的話,此次系列事件更像是保守派群體中的某些極端人士,對於在整體選情中處於相對優勢定位的自由派陣營的最後反擊。

但是,這種反擊已超出了傳統驢象黨爭的框架,而顯現出一種將美國當前困境都歸結於民主黨人的洩憤意味。將索羅斯等人視為目標,無疑反映出中下層民眾對極少數富人群體的怨恨,也是對與經濟復甦相伴而來的貧富差距持續加劇的強烈不滿。

而瞄準CNN則顯露出普通民眾認為主流媒體太過自由派、太過精英氣,無法為底層發聲的代表性立場,折射出他們因認為主流媒體只會維護極少數政治精英與經濟精英利益而積蓄的怨恨。

諷刺的是,此次疑似炸彈包裹事件,再次凸顯了華盛頓政治圈內部矛盾已快速下沉,甚至已經侵染到普通選民中間,讓其中某些人為了捍衛極化的理念與利益,不惜鋌而走險。

不可否認,直接向民主黨陣營發出威脅,極可能與本次中期選舉將投票率視為關鍵因素的趨勢有關。民主黨陣營為了將民調中顯現的優勢切實兌換成選票,採取強化“身份政治”的各種策略,輪番動員少數族裔等關鍵群體出來投票,而在特朗普口中或者在其社交媒體的推文上也多次喊出了催促選民投票的鼓與呼。

這種地毯式與挖掘式的動員,雖然有助於召回沉默的不投票者,但也一定會同步導致對本黨積極選民的過度動員與洗腦,進而加劇後者在大劑量動員下做出反常行為。有趣的是,在事發之後,特朗普卻公開表達了很“正面”的立場:徹查到底、嚴懲兇手、捍衛美國人民安全等。

事實是,雖然特朗普本人及其團隊應該不會參與其中,但在選前出現如此極端的威脅事件,多少存在特朗普自2015年競選以來持續鼓吹本土主義思想、加劇政治與社會撕裂等因素的關鍵驅動。換言之,以加劇撕裂實現動員,是民主、共和兩黨毫無差別的慣用套路。對他們而言,自身選票最大化才是需要考量的目標,民眾中裂痕的加劇與不可彌合作為副產品可以忽略不計。

目前看,這次所謂“十月驚變”一方面會在兩黨基本盤中陡然強化“同仇敵愾”的歸隊效應,進而同步抬高兩個陣營的投票率,而另一方面也會繼續嚇跑那些只關心是否能真正解決問題而非哪個政黨主導國會的獨立選民,降低他們的投票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