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國在硬幣鑄了四字:大韓帝國,袁世凱看後大罵:你們很大?快改

19世紀中期,日本發起明治維新,國家實力急劇膨脹。由於市場狹小,日本帝國開始蓄意入侵中國和朝鮮。其中,李氏朝鮮成為中日爭奪的重點。19世紀80年代,中國與法國關係惡化,戰爭一觸即發。此外,中國西北地區又不斷生事,導致中國對朝鮮的控制有所放鬆。日本趁此機會,大舉進入朝鮮,中日雙方劍拔弩張,一場新的戰爭即將打響。

屬國在硬幣鑄了四字:大韓帝國,袁世凱看後大罵:你們很大?快改

為了避免兩線作戰,清朝將26歲的袁世凱以“總理營務處”的名義,派入了朝鮮,開啟了他的傳奇之路。當時是1884年5月。

僅僅7個月後,日本便趁袁世凱立足未穩之機,在漢城發動政變,妄圖打破中國和朝鮮的宗藩關係。12月4日晚,朝鮮王國官員和各國駐朝使節正在新開設的漢城郵政局內舉行慶祝晚宴。20時許,院牆外燃起大火,參政閔泳翊出門察看,隨即被人揮刀砍倒,屋內眾人聽到慘叫,紛紛奪路而逃。

屬國在硬幣鑄了四字:大韓帝國,袁世凱看後大罵:你們很大?快改

當時,朝鮮王國的“開化黨”在日本的支持下發動政變,黨魁洪英植帶領亂黨殺入王宮,劫持了國王李熙。面對突如其來的政變,駐朝鮮的清朝官員皆被嚇得驚慌失措,準備奪路逃跑。誰知袁世凱當機立斷,立即率領千餘人攻入王宮,驅逐了日軍和開化黨,將李熙搶了回來。

國王在手,就有如手握一張王炸,日本籌劃了數年的陰謀,袁世凱僅用三天時間便成功瓦解。日本駐朝公使竹添進一郎更是燒燬使館,帶領駐漢城日軍和藏身其中的幾名開化黨骨幹逃亡仁川,並潛回日本。由此,袁世凱名聲大振,被國內輿論稱為“今之班超”。

屬國在硬幣鑄了四字:大韓帝國,袁世凱看後大罵:你們很大?快改

為了獎賞袁世凱的功勞,清朝將其任命為“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並得到“以知府分發儘先即補,俟補缺後以道員升用”的保證。由此,袁世凱以三品之銜,總領朝鮮國事宜,成為該國真正意義上的“太上皇”。

一直以來,袁世凱都以“開明派”自居,在朝鮮,他銳意進取,開始將近代文明帶入該國。面對日本、俄國、英國的步步緊逼,袁世凱發現,再以舊日的宗藩關係,已經無法約束朝鮮。因此他一直在秘密籌劃,想將朝鮮化為中國的行省,讓列強無法染指。

屬國在硬幣鑄了四字:大韓帝國,袁世凱看後大罵:你們很大?快改

然而袁世凱當時畢竟年輕,難免恃才傲物,趾高氣昂。他的傲慢,讓朝鮮人非常不爽。當時,朝鮮效仿西方,鑄造了一批新銀幣。在銀幣上,鑄有“大韓帝國”四個字。自明朝以來,朝鮮王國一直是中國屬國。表面上,他們只相當於中國的藩王,但在國內,卻以天子自居,臣民皆稱其為“皇上”,呼“陛下”。無論是明朝,還是清朝,對他們這種妄自尊大的行為都心知肚明,但他們均懶得說破。

不過這一次,朝鮮人的做法似乎觸犯了袁世凱的底線。朝鮮國號明明是“朝鮮”,為何要寫“大韓”,還是什麼“帝國”。很顯然,朝鮮人已經想到了脫離清朝,取得自主地位。因此,袁世凱找來朝鮮方的管事官員,大罵道:“什麼叫大韓帝國?如果你們都是大,我們大清叫什麼?”在一頓臭罵之下,朝鮮人只好將所有銀幣都改鑄為“朝鮮”。

屬國在硬幣鑄了四字:大韓帝國,袁世凱看後大罵:你們很大?快改

在袁世凱的管理下,清朝對朝鮮的控制逐步加強,日本對朝鮮的入侵幾乎難以推進一步。因此梁啟超稱讚袁世凱是“以一人敵一國”。然而,袁世凱的專橫卻讓朝鮮人心生反感,不少人更是變成親日派,著力與中國作對。

1894年1月,朝鮮東學黨在全羅道發起暴動。此時,袁世凱已經在朝鮮待了10年,娶了3房朝鮮姨太太,完全適應了當地生活。不過第六感敏銳的他意識到,這一次大亂似乎非同尋常。果然在當年5月,日本發動軍事冒險,1.8萬日軍登陸朝鮮,而當時駐朝鮮清軍不過1500人。

屬國在硬幣鑄了四字:大韓帝國,袁世凱看後大罵:你們很大?快改

眼看中日戰爭即將爆發,勢單力孤的袁世凱再難守住朝鮮。因此,袁世凱於1894年7月逃回國內,從此再也沒有踏足過朝鮮的土地。袁世凱走後,日軍迅速佔領全朝鮮,中日甲午戰爭全面爆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