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有“冷飲”?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前人的智慧真是令人佩服!


最近進入了“三伏天”。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果不其然,全國大範圍的高溫讓人不禁叫苦,真想在酷熱難耐的時候來份冰激凌、咱們現代人有的是冰箱冰櫃,哪怕普通人都能享受到冷飲,但在古代,你知道古人怎麼避暑嗎?

早在距今三千多年的周朝,當時的人們通過“冬採夏用”的方式來收集和使用冰塊。《周禮》中有載:“凌人掌冰,正歲,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凌。”是說周王室為了保證夏天有冰塊可以使用,在冬季十二月大寒之時,主持斬冰之事。並且冬日所採集的冰塊,需要夏天所用量的三倍才夠,因為其中的三分之二會在“凌陰”中融化,“凌陰”指的就是藏冰的冰室。

到了唐朝,可就不一樣了。當時,唐代宮廷之中出現了一種全新的“夏日特飲”——酥山,而這種食物,也被視作現下所指冰淇淋的原型。在唐章懷太子墓出土的“仕女圖”和唐代壁畫“野宴圖”中,都出現了“酥山”這種食物。而章懷太子墓“仕女圖”中的6位人物,有兩位都手捧“酥山”。


唐朝末期,古人們發現硝石遇水會吸熱,甚至能夠使水溫降至冰點。於是,古人學會了人工製冰,同時製冰也不受季節限制了,冰製品的花樣漸漸多了起來。到了宋朝,冰飲才真正的走入市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