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女班长自杀:有一种“问题学生”叫好学生!警醒无数家长!

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多关心一下自己的孩子和学生,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初中女班长自杀:有一种“问题学生”叫好学生!警醒无数家长!


01


前几日,湖南某初中有一个女孩服药自杀,还有两个同学跟着她一起自杀。

最后女孩抢救无效,另两位同学活了下来。

抢救的时候,女孩求医生:“一定要救活我,求求你们了。

女孩的妈妈怎么也想不到,品学兼优的女儿,一向是她的希望,她的骄傲的女儿,为什么会去选择自杀?

02


不久前,湖南益阳发生过一场令人震惊的犯罪案:

不想写作业的优等生罗某,在被班主任鲍老师训斥了几句之后,拿着弹簧刀走进教师办公室,亲手将老师杀死。

事后,经过法医鉴定,鲍老师一共被砍了26刀,其中一刀刺穿了颈部,不知下手时心中藏了多少愤怒。

很多家长老师都震惊:这不是那些“问题学生”,才会发生的事情吗?

03

前几年,美国常春藤名校康奈尔大学的一名中国留学生田妙秀,在期末考试周被发现在公寓疑似自杀身亡,这位学生在高中来自成都七中。

田同学离世的消息,让同学朋友家人都很震惊,在他们眼里,她无疑是学霸级的人物,学习生涯中光芒无限。

这样一个个人人羡慕的“好学生”,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情?

湖南自杀的女孩是班长,在最近的一次初三年级月考中,女孩的分数比上一次月考少了10分,年级排名从40多名下降到了第124名。

妈妈看到女儿排名后很发愁,当天就给班主任打了电话。

班主任对母亲说:

万万没想到成绩下降这么快,作为班长她没有给同班同学带来正能量,反而将一些负能量的东西传播在他们身上,让他们学习也不积极了。

妈妈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还要求她写一份检讨,她哭着将自己反锁在房间。第二天,父亲也与她进行了交流,也大致和她说了班主任说的话。

被母亲批评的当天,女孩在班级QQ群里表达了不满:

“妈的,说我数学考得不好,还说我其他科目考的什么东西,让我写检讨。”

然后就聊起了如何去自杀,去解脱。

最后抢救的时候,

孩子后悔了,

可是生命却没有后悔药。

初中女班长自杀:有一种“问题学生”叫好学生!警醒无数家长!

初中女班长自杀:有一种“问题学生”叫好学生!警醒无数家长!


湖南益阳杀老师的孩子和老师平时有什么矛盾吗?没有。相反,学生成绩很好,老师一直多有关照,学生成绩有所起伏,老师比谁都着急,他们常常谈心,老师甚至帮他争取过奖学金。

他是老师最爱的学生之一,还考过班上的第一名。在旁人看来,师生情谊深厚,在报道中,有一句话却令人印象特别深刻,对于老师,罗军说了一句,“我不觉得班主任对我多好,对他也不了解。”

而那个留学生学霸,白天顶着无数人羡慕的眼光,夜晚煎熬在继续活下去还是就此结束生命的选择里。

这些事例都叫醒了老师和家长:

好学生,也是可能存在各样心理问题的。


是什么让一个“尖子生”,

宁可自杀也不去找父母谈谈呢?

是什么让一个“尖子生”,

能够如此狠心杀死自己的老师?

是什么让一个“尖子生”,

放弃优越的一切选择去解脱?

初中女班长自杀:有一种“问题学生”叫好学生!警醒无数家长!

初中女班长自杀:有一种“问题学生”叫好学生!警醒无数家长!


著名教育专家王晓春老师在《问题学生诊疗手册》里提到:有一种问题学生,叫“好学生型”。

什么样的问题孩子,是“好学生型”?


在学校一般公认的好学生,在各方面都不错,但却有很多的问题处于隐蔽状态!

常见的问题有:双重人格,自我“消失”,自我中心,抗挫折能力极差等等。

这样的孩子,有时会突然惹出大事,比如早恋、出走、犯罪、自杀。

“好学生型”问题是“隐性”的,班主任和家长如果没有相当的专业能力,没有足够的教育经验和社会经验,没有一定的洞察力,看不出他们是问题生,相反,会认为他们是令人满意,令人放心的好学生。

这种学生并非诚心伪装,并非有意作假,他们往往是为了让家长高兴,让老师满意,不得不违心地做事,戴着面具生活,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性的虚伪。

时间长了,在某一刻爆发,就会做出过激的行为。如成绩突然下降,突然萎靡,神经衰弱,失眠,学校恐惧症(害怕上学),迷恋网络,不顾一切的早恋,打架,离家出走,甚至自杀。

使好学生突然变为“问题生”的导火索往往是:成绩不被肯定、压力过大以及无法得到与他们能力相匹配的位置。老师抓得紧,家长给压力,自己就喘不过气。


如何帮助出现“好学生型”问题的学生


“好学生””型问题生出事之后,教育起来并不算太困难,关键是发现苗头,预防其崩溃。

其实一般来说,只要休息一段时间,他们就会逐渐好转。

老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放松,同时开导学生家长;家长要做的,就是解放孩子的压力,严重时可以给孩子换一个新的环境。

对于这样的孩子,什么“坚持就是胜利”“努力才有回报”这类鼓励,反而会加重对孩子的伤害。

对于孩子,还是要多多宽容,身为父母,比学生自己更在意成绩分数的话,并不是一件好事。

为什么会出现“好学生型”的孩子?这是很多家长都会犯的错误。

我们总是习惯单一化地去评价孩子,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很少去发现孩子在其它某些方面有出色的能力。

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就提出过一个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八种智能。

语言智能、节奏智能(音乐)、数理智能(逻辑)、空间智能(视觉)、动觉智能(身体)、自省智能(自知)、交流智能(人际交往)、自然观察智能。

初中女班长自杀:有一种“问题学生”叫好学生!警醒无数家长!


该理论认为,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不同的智力。

因此,有些人可以在语言环境中学得很好 ( 阅读和写作 ) ,有些人通过数学逻辑学得很好,还有一些人从身体运动智能中获益最多 ( 双手学习 ) 。

每个人都会在不同方面拥有不同的智力,但总有一个最强的或主要的智力。

比如马云,高考参加了三次。

第一次数学成绩只有一分,到最后一次高考中靠死记10个公式完成了数学79分的“壮举”。

如果放在现在,在我们家长的眼里就是,这个孩子上不了211上不了985能有多大出息。

明显,他的数理智能非常糟糕。

当年马云去应聘一家宾馆招待,对方没有应聘他,他突然醒悟,要从自己的兴趣着手。

他的兴趣是什么?英语啊!他的语言智能,交际智能非常出色。

再看张朝阳用5年才从厂矿子弟学校考进清华,搜狐在互联网1.0时代风光一时。

成绩平平的丁磊,把大学挂科的知识点作为域名,催生了网易。

那么多成绩好学历高的,为什么就只有一些人会被全中国记住名字呢?

其实智力不一定就单单指智商。在某一方面出色就是这方面智力优秀的表现。

所以,很多家长都觉得,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就是坏学生,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只用“成绩好坏”去评价孩子,就导致“好学生型的问题学生”增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