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案例展播|四川能投:司法重整讓深陷經營危機的國企扭虧為盈

小佛爺說

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是一個非營利評選獎項,代表著中國管理實踐的至高榮譽。此獎項由《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主辦,秉承客觀、完整、科學、及時的原則由管理專家投票產生。該獎項旨在表彰在中國的管理實踐中具有創新和借鑑貢獻的企業高管,搭建學習管理實踐經驗的平臺。2018年度獎項評選已經結束,我們將在未來一段時間陸續展播其中部分優秀案例,與讀者共同分享企業管理者的實踐與經驗。

本屆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的“全程特約”合作伙伴是宜信財富。公司創始人、CEO唐寧先生把推動和支持本獎項落地中國的行為稱為一次重要的“學習和分享”,也希望能夠通過本獎項幫助更多的中國管理者提升管理實踐水平,以實際行動推動雙創的踐行和落地。

优秀案例展播|四川能投:司法重整让深陷经营危机的国企扭亏为盈

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優秀案例展播

2000年上市的川化股份在2013年陷入經營與債務雙重危機。2015年,四川能投採用司法重整方式盤活川化股份,重整的實施使原有教育、物業、工程三大輔業板塊得以盤活,人員得到有效分流和安置,出資人和利益相關方資產得到盤活和保護,國有資產得以保值。本次整改對國有企業改革脫困具有借鑑意義,尤其在供給側改革和淘汰落後產能方面示範作用明顯。

优秀案例展播|四川能投:司法重整让深陷经营危机的国企扭亏为盈

川化股份系四川省屬控股的一家從事化肥、化工原料生產及銷售的國有上市公司。受化肥業務低迷及成本激增的影響,自2013年起川化股份的經營危機和債務危機開始顯現且日趨嚴重。2015年8月,四川能投臨危受命,採用司法重整方式盤活川化股份。

重整後的川化股份實現持續盈利,但在四川能投介入之前,該集團主要面臨四大問題。

一.面臨的問題

1、生產經營持續虧損

2010年至2014年累計虧損26.06億,其中2014年虧損15.67億,呈現虧損逐年擴大的趨勢,2014年末淨資產為-14.23億,已嚴重資不抵債。

2、輔業板塊經營效益低下

輔業包括教育、物業、工程三大板塊,主要服務川化園區。由於主業持續性虧損,輔業板塊也效益低下。教育板塊主要涉及原有技工學校、技能鑑定等,技工學校已停止招生,技能鑑定侷限於化工專業,受政策及行業影響較多,處於虧損狀態。物業板塊主要負責川化園區三供一業,同時涵蓋幼兒園及賓館業務,盈利利潤薄,產業範圍窄,處於虧損狀態。工程板塊主要服務川化園區化工裝置建設、調試,藉助外部化工檢修工程,略有盈利。

3、上市公司存在退市風險

由於以連續三年以上持續性虧損,按照深交所上市規則,川化股份面臨被暫停上市、退市風險。

4、員工收入低下,引發上訪鬧事,影響社會穩定

受公司整體收入和利潤嚴重下滑影響,員工收入普遍偏低,部分收入低於所在地區最低工資標準,2012年前曾發生集體上街靜坐事件,影響社會穩定。

造成川化經營困難的原因眾多,有體制機制問題,亦有各種歷史重擔令其積重難返。

二.經營不善的原因

1、生產落後,行業衰退

川化的生產裝置及流水線多數購置於上世紀90年代以前, 設備陳舊、技術落後,與國內外化工先進企業存在極大差距。

川化主要生產尿素(屬氮肥)、硝酸銨(屬氮肥)、三聚氰胺,其中尿素是主打產品。我國化肥行業主要的4個子行業氮肥、磷肥、鉀肥、複合肥中,氮肥約佔化肥總產量的31%,磷肥約佔12%,鉀肥約佔3%,複合肥佔54%。氮肥作為公司化肥子行業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已經連續三年虧損,而且2015年的虧損額更是大幅增長,行業虧損31.3億元。

2、體制機制不適應企業發展

川化於1956年建廠,完全按照蘇聯模式建設,除正常生產經營以外,還承擔了企業辦社會的職能,完全不符合現代公司的特徵。薪酬科目眾多,基本不存在崗位工資、績效工資,績效考核更是無從談起。相對於史丹利等先進化肥企業來說,市場化競爭意識不強,產品銷售渠道建設不暢通,無市場化競爭的手段,產品不能有效與市場進行聯動。

3、人員結構老化、技能單一

截止2014年底,川化集團共有員工12000餘人,其中在崗職工5000餘人,平均年齡超過45歲,大專以下員工佔比超過60%,專業多為化工生產,多數為車間基層員工。整體人員結構老化,技能單一,在化工生產基本停滯的狀態下,難以對外謀生。

4、輔業板塊經營範圍狹窄,外部市場拓展不力

輔業板塊的教育、物業、工程業務,基本依託川化主業開展。教育主要為化工專業技能鑑定;物業主要負責川化園區和家屬區三供一業,受主業拖累,收入利潤基本無保障,唯一贏利點在幼兒園,因為面向川化職工和青白江區招生,賓館業務因設施設備陳舊,對外業務收入也是舉步維艱;工程方面,因川化主廠區裝置相繼停產,相關裝置安裝、工程建設也處於停滯狀態,唯獨服務於中石油和法國雪弗龍的項目盈利。整體來看,輔業板塊經營範圍狹窄,外部市場拓展嚴重不足。

三.解決舉措

在深入分析川化虧損的原因後,四川能投決定採取司法重整的方式進行整改,在重整期間能投集團董事長郭勇作為掌舵者,全面負責項目論證和實施,展現卓越的領導力、決策力和執行力,同時在風險控制、規避方面也著力紮實,有效整合內外部法律、會計資源,制定防範措施,保證重整項目的實施。

1、司法重整

一是科學論證,明確改革脫困思路。按照2015年李克強總理圈閱同意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推動四川化工控股集團轉型脫困有關情況的報告》意見,省委、省政府加快推動化工控股分塊搞活、轉型升級,將川化股份及川化集團託管給四川能投。針對川化股份面臨的暫停上市和退市危機,省國資委和四川能投重點研究了三套化解方案,四川能投研究了近10家同類案例,走訪調研、反覆論證、凝聚共識,最終形成了川化青白江板塊轉型改革工作方案,於2015年8月得到省政府認可,選擇了通過司法重整使川化股份擺脫債務危機、恢復生機這一最佳路徑。

二是統籌計劃,確保任務落實。四川能投將川化股份司法重整列為集團“一號項目”,成立了由郭勇擔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及強有力的推進小組,明確責任人,分解任務至近200項子計劃,建立滾動計劃、定期例會、日(周)報制度及督辦機制,召集專題會議100餘次,完成工作日報360餘次,確保每項工作按期完成。

三是積極作為,取得各級政府及多部門支持。四川能投積極作為,多次向各級政府、監管機構溝通匯報,取得省政府向證監會致函、證監會回函、最高人民法院批覆,省委維穩辦、成都市及青白江區維穩辦支持文件,保障司法重整工作順利開展。

四是依法拍賣,處置上市公司資產。川化股份重整管理人於2016年5月通過公開拍賣方式處置了川化股份非貨幣資產。四川能投向川化集團提供了專項借款4.8億元,由川化集團經過19輪競價競拍取得,為川化青白江新建項目落地創造了基礎條件。

五是多措並舉,有效開展經營性保殼。

四川能投於2016年6月果斷決策向川化股份提供無息借款5億元,全力推進開展貿易業務,實現川化股份淨資產、扣非前後淨利潤轉正的目標,為2017年恢復上市創造先決條件。

六是多方溝通,依法表決通過重整計劃。配合管理人擬定了《溝通工作方案》,分別對1,700多個債權人和近29,000多個出資人分類、分重點確定溝通方案。在省金融工作局的協調下,與6家銀行進行了多輪次溝通,取得銀行債權人認同與支持。

七是依法依規,公開遴選投資人。2016年10月25日,在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監督下,川化股份管理人面向社會開招募投資人,嚴格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和遴選程序,確定由四川能投等十三家投資人組成的聯合投資體成為川化股份投資人。

八是有序實施,按期完成債權清償。按《重整計劃》規定,川化股份共清償債務21.40億元,支付及提存償債資金15.95億元。2016年12月28日,成都中院裁定確認川化股份重整計劃執行完畢,終止管理人監督職責,終結川化股份破產程序。

2、主輔分離

四川能投正式接手川化轉型升級專項工作後,郭勇第一時間研究主輔分離工作,將川化原有輔業中的教育、物業、工程三個板塊進行資產剝離,成立能投直管的二級公司,教育板塊為能投匯成公司,物業板塊為能投潤嘉公司,工程板塊為能投永鑫公司,並提出“三個翻一番”的目標,即三年收入、利潤、員工收入翻番,極大地鼓舞了川化員工的士氣和信心,同時釐清了三個公司的戰略方向和經營思路,截止2016年,三家公司已經實現盈利,同時外部市場拓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業績,尤其是其中的能投永鑫公司經營利潤達到了2400萬。

3、人員分流安置

郭勇提出“先整體轉移安置至川化集團、三年內完成全員再就業”的職工安置目標,舉全集團之力分步驟化解職工分流安置難題。組織川化職工代表完成3次現場參觀,涉及能投集團下屬水電集團、股份公司、風電公司、分佈式公司、新力光源等公司。提供資金保障川化集團未來三年職工薪酬(預計1億元/年),同時統籌對接全集團及新建項目明確職工再就業轉崗去向;啟動川化職工轉崗培訓,建設能源職業技術學院推動培訓;全力推進川化青白江板塊鋰電池新建項目落地,最大程度在青白江當地完成職工分流安置。

四.取得的成效

川化司法重整的實施使原有三大輔業板塊得以盤活,人員得到有效分流和安置,出資人和利益相關方資產得到盤活和保護,重整的實施使川化股份得以持續經營。

1、司法重整成功

川化股份重整由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從法院裁定受理到重整程序結束歷時6個月左右。重整期間,形成《川化股份有限公司重整計劃(草案)》(以下簡稱《重整計劃(草案)》)。2016年9月23日,管理人組織財產擔保債權組、職工債權組、稅款債權組、普通債權組等債權人會議及出資人組會議分別表決,各表決組均通過《重整計劃(草案)》,遂請求法院批准川化股份重整計劃。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根據川化股份債權人會議對《重整計劃(草案)》的表決結果以及出資人組對出資人權益調整方案的表決結果,管理人申請批准川化股份重整計劃符合法律規定,應予准許,遂於2016年9月29日依法裁定:批准川化股份重整計劃,終止川化股份重整程序。司法重整成功轉型案入選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2016年度全省法院十大典型案例。

2、上市公司保殼成功

由於連續三年虧損,川化股份股票自2016年5月10日起暫停上市。期間,在郭勇領導下,川化股份通過剝離不良資產、妥善安置職工、解決高額負債、改善資本結構等一系列措施解決公司遺留問題,成功完成破產重整。在此基礎上2017年5月5日,川化股份向深交所提出恢復上市的申請,深交所於2017年5月12日正式受理。2017年12月8日,川化股份收到深交所送達的《關於同意川化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恢復上市的決定》,核准川化股份股票自2017年12月18日起恢復上市。截至2017年6月30日,公司實現資產總額31.94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29.36億元,營業收入22.51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217.72萬元。2017年12月18日,在裝入能投風電、貿易優質資產後,營業收入、利潤已達到深交所要求,正式恢復上市。

3、輔業發展欣欣向榮

川化教育、物業、工程三個輔業在單獨成立專業公司後,通過三年的發展,也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能投匯成公司連續三年盈利,累計盈利40餘萬,培訓業務拓展到能投集團所屬7大行業;能投潤嘉公司連續三年盈利,累計盈利300餘萬,三供一業業務拓展到攀鋼集團、成都鐵路局等30大型央企,涉及資金23億,21萬戶住戶;能投永鑫公司連續三年盈利,累計盈利3000餘萬,目前已整合到能投建工集團,業務涉足電力工程建設領域。

4、人員分流安置穩步推進

共計完成1257名在崗職工、452名退養職工、3075名退休職工(共計4784人)勞動關係轉移,川化股份職工順利改簽到川化集團,實現輕裝上陣;能投集團對現有1200餘名需轉崗安置員工已連續3年開展轉崗培訓工作,累計投入經費200餘萬,重點培訓鋰電生產等專業技術知識,為下一步青白江鋰電池工業園區儲備人才。四川能投接手川化轉型升級以來,未發生一起群體事件,員工隊伍穩定。

优秀案例展播|四川能投:司法重整让深陷经营危机的国企扭亏为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