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放大招:中行、建行理財子公司獲批

銀行理財子公司真的來了!

剛剛,銀保監會發布公告,正式批准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申請,首批銀行理財子公司終於落地了。建行、中行獲批如此之快,這是比較超預期的,兩家銀行合計擬註冊資本達到250億,註冊地分別在深圳和北京。

银保监会放大招:中行、建行理财子公司获批

據基金君統計,目前已經有26家商業銀行官宣要設立理財子公司,包括工農建中交、郵儲銀行、9家股份制銀行、9家城商行、2家農商行,按照已披露的擬註冊資本金算,也已經達到1310億元左右。未來相信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批消息將會陸續宣佈。“銀行理財子公司時代”將要到來!

今年12月,《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落地,進一步允許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不設銷售起點。最近銀行高薪挖人的消息在資管圈不脛而走,有多家銀行的資管部拋出大範圍招聘計劃,包括權益、固收的投資經理等崗位。同時,公募、私募、券商等機構都對理財子公司展開各種攻勢。

首批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批

目前擬設立已達到26家

今天在盤中,銀保監會發布公告,2018年12月26日,正式批准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申請。

另外,銀保監會也表示,其他多家商業銀行也正在抓緊開展申報理財子公司工作。2018年12月2日,銀保監會正式發佈實施《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推動銀行理財迴歸資管業務本源,培育和壯大機構投資者隊伍,引導理財資金以合法、規範形式支持實體經濟,投資金融市場。

就在11月15日,中國銀行作為四大行第一家,率先發布公告稱,擬出資不超過人民幣100億元發起設立中國銀行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銀行理財”,最終以監管機構認可及工商登記機關核准的名稱為準),作為中國銀行所屬一級全資子公司管理。其註冊資本擬為不超過人民幣100億元,註冊地擬為北京,屬於中國銀行100%持股。

银保监会放大招:中行、建行理财子公司获批

隨後11月16日晚間,建設銀行港股公告,擬出資不超150億元投資設立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建信理財,名稱以監管核准為準)。公告顯示,建信理財註冊資本擬不超過人民幣150億元,建設銀行持股比例為100%,註冊地擬為廣東省深圳市,作為建行所屬一級子公司管理,資金來源於建行自有資金。

银保监会放大招:中行、建行理财子公司获批

沒想到,僅僅過了一個多月,建行、中行就拿到了首批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準生證。按照流程,在銀保監會批准通過後,銀行將在6個月內進行籌建;等籌建完成以後需要提交開業申請,銀保監會將在2個月內作出核准;收到核准文件並領取金融許可證後,辦理工商登記並領取營業執照,在領取營業執照之日起6個月內開業。

此次中行、建行獲批速度很快,未來相信其他銀行理財子公司批覆的節奏也會加快。據基金君統計,目前已經有26家商業銀行官宣要設立理財子公司,12月已經有8家銀行密集發佈公告,包括郵儲銀行、長沙銀行、重慶銀行、吉林銀行、廣州農商行等。目前擬設立理財子公司的包括工農建中交、郵儲銀行、9家股份制銀行、9家城商行、2家農商行。

按照已披露擬註冊資本金算,也已經達到1310億元左右。工農中建四大行最豪氣,分別是不超過160億、120億、100億、150億;交行、郵儲是不超過80億;浦發、招行、中信等股份制銀行則在50億到100億;而城商行、農商行也有10億、20億。

银保监会放大招:中行、建行理财子公司获批

《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落地

銀行理財子公司有諸多優勢

我們來看看,為什麼各家銀行紛紛宣告要設立理財子公司,有哪些背景和淵源?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可以做哪些事情?

2018年4月27日,《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正式發佈,資管新規明確指出,商業銀行應設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

隨後,9月28日《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發佈,明確了商業銀行需設立理財子公司。理財新規從官方的角度給了銀行的這類子公司一個比較明確的名字,就是“理財子公司”。

12月2日,銀保監會正式發佈《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對理財子公司的准入條件、業務規則、風險管理等方面做出了具體規定。允許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不設置理財產品銷售起點金額等。新規還稱,理財子公司為商業銀行下設的從事理財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這標誌著銀行理財即將步入“理財子公司時代”。

银保监会放大招:中行、建行理财子公司获批

《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作為重要新規,規定了未來理財子公司可以做哪些事情?基金君還整理了理財新規的十大核心要點,供大家參考。

1、可以直接投資股票

在前期已允許銀行私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和公募理財產品通過公募基金間接投資股票的基礎上,進一步允許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

基金君點評:這是市場最為關注的焦點!對股市是一個大利好,市場將迎來更多入市資金。據瞭解,2018年以來,銀行理財業務總體運行平穩,6月末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餘額為21萬億元,7月末為21.97萬億元,8月末為22.32萬億元。

2、無銷售起點門檻

參照其他資管產品的監管規定,不在《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中設置理財產品銷售起點金額。

基金君點評:之前理財新規規定,商業銀行發行公募理財產品的,單一投資者銷售起點金額不得低於1萬元人民幣。理財子公司辦法進一步將門檻降至零,不再設置銷售起點金額。這對公募基金行業是一個競爭衝擊。

3、銷售渠道擴充

子公司理財產品可以通過銀行業金融機構代銷,也可以通過銀保監會認可的其他機構代銷,並遵守關於營業場所專區銷售和錄音錄像、客戶風險承受能力評估、風險匹配原則、信息披露等規定。

銀行理財子公司可以通過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眾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或者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認可的其他機構代理銷售理財產品。代理銷售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的機構應當遵守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關於代理銷售業務的相關規定。

基金君點評:銷售渠道除銀行業金融機構外,可通過銀保監會認可的其他機構代銷,銷售渠道擴充利於提升規模。

4、個人首次購買理財無需強制面籤

參照其他資管產品監管規定,不強制要求個人投資者首次購買理財產品進行面籤,允許投資者在首次購買理財產品前,通過理財子公司或其代銷機構渠道(含營業場所和電子渠道)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

5、允許發行分級理財產品,為結構性產品設計創造條件

此前銀行理財新規規定,商業銀行不得發行分級理財產品。但允許理財子公司發行分級理財產品,但應當遵守“資管新規”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關於分級資管產品的相關規定。

分級理財產品的同級份額享有同等權益、承擔同等風險,產品名稱中應包含“分級”或“結構化”字樣。

銀行理財子公司不得違背風險收益相匹配原則,利用分級理財產品向特定一個或多個劣後級投資者輸送利益。分級理財產品不得投資其他分級資產管理產品,不得直接或間接對優先級份額投資者提供保本保收益安排。

銀行理財子公司應當向投資者充分披露理財產品的分級設計及相應風險、收益分配、風險控制等信息。

6、合規私募機構納入理財合作範圍

與“資管新規”一致,規定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所投資資管產品的發行機構、受託投資機構只能為持牌金融機構,但私募理財產品的合作機構、公募理財產品的投資顧問可以為持牌金融機構,也可以為依法合規、符合條件的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同時,對可作為理財合作機構的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提出了相關要求。要求如下:

(一)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滿1年、無重大違法違規記錄的會員;

(二)擔任銀行理財子公司投資顧問的,應當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其具備3年以上連續可追溯證券、期貨投資管理業績且無不良從業記錄的投資管理人員應當不少於3人;

(三)金融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

銀行理財子公司所發行分級理財產品的投資顧問及其關聯方不得以其自有資金或者募集資金投資於該分級理財產品的劣後級份額。

7、非標投資政策放鬆超預期

在非標債權投資限額管理方面,理財子公司獨立經營理財業務後,根據理財子公司特點,僅要求非標債權類資產投資餘額不得超過理財產品淨資產的35%。

分析評論稱,取消非標餘額不超過總資產4%和單一客戶非標餘額不超過資本淨額10%限制,僅保留不超過理財產品淨資產的35%的要求,銀行投資非標空間大幅提升。

8、鼓勵引進外資,細化風險管理

理財子公司應當由在我國境內註冊的商業銀行作為控股股東發起設立;股權結構上可以由商業銀行全資設立,也可以與境內外金融機構、境內非金融企業共同出資設立。

鼓勵商業銀行吸引境外成熟優秀的金融機構投資入股,引入國際先進的專業經驗和管理機制。

並且,還採納市場機構反饋意見,在鼓勵各類股東長期持有理財子公司股權、保持股權結構穩定的同時,為理財子公司下一步引入境內外專業機構、更好落實銀行業對外開放舉措預留空間。

9、風險管理

第一,建立風險準備金制度,要求理財子公司按照理財產品管理費收入10%計提風險準備金;

第二,要求理財子公司遵守淨資本、流動性管理等相關要求,具體規則另行制定;

第三,強化風險隔離,加強關聯交易管理,要求理財子公司與其股東和其他關聯方之間建立有效的風險隔離機制,嚴格按照商業化、市場化原則開展業務合作,防止風險傳染、利益輸送和監管套利;

第四,遵守公司治理、業務管理、交易管控、內控審計、人員管理、投資者保護等具體要求。

此外,根據“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理財子公司還需遵守槓桿水平、集中度管理等方面的定性和定量監管標準。

10、註冊資本和其他准入條件

理財子公司的最低註冊資本為10億元人民幣。同時,還應遵循公司治理、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從業人員和管理信息系統等其他准入條件。

銀行高薪招人

資管圈熱議銀行理財子公司

在各大行紛紛提出要設立銀行理財子公司後,資管圈對此進行了熱烈討論。從招聘到相關業務合作、影響等。之前業內傳聞,招聘網站上某排名前十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正在招聘固收投資/量化/衍生品交易投資總監,年薪為150萬元~210萬元,一時轟動市場。

最近,浦發、郵儲銀行資管部紛紛拋出招聘廣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就發佈公開招聘,招聘崗位為總行資產管理業務和金融市場業務專業崗位,資產管理業務招聘研究投資類、估值核算及運營類、產品研發及管理類、風險管理類、審查審批類、法律與合規類、銷售管理類和信息科技類共27個崗位。

银保监会放大招:中行、建行理财子公司获批

浦發銀行也發出招聘廣告,招聘崗位包括投資經理崗(債券類投資方向)、交易員崗,信用評價崗、投資研究崗、投資經理崗(現金管理產品方向)、產品經理崗(資產證券化業務)、投資經理崗(同業業務方向)、渠道經理崗、營銷企劃崗、投資經理崗(股票類投資方向)、理財業務支持崗等。招聘人數達到32人。值得注意的是,該銀行資管部打算招聘股票投資經理6名,是幾類招聘崗位中人數最多的。

银保监会放大招:中行、建行理财子公司获批

另外,華南某大型商業銀行資管部內部人士表示,“之前我們一直在招人,為子公司儲備人才,包括前中後臺都要招聘,因為未來子公司獨立出去以後,將面臨自己的銷售、中後臺建設、人員擴充。原來資管部的人員肯定不夠,急需要補充一些,對投資經理的需求也很強。”

除了招人,資管圈對銀行理財子公司也極為關注。業內認為,理財子公司在銷售渠道、固收投資等方面具備優勢,而且新規放鬆理財產品購買門檻、投資範圍等,由於銀行理財子公司職能和公募基金趨同,未來可能對公募造成衝擊。但也有人表示不用擔心,將來理財子公司能否真正往市場化、投研驅動道路走,還要看銀行改革的決心,打破固有思維。公私募跟理財子公司的關係既有競爭,當然也會有合作。

某中型公募基金副總經理也表示,最近年末同業交流,拜訪客戶,談得較多的也是理財子公司。“一方面,固收是銀行的傳統強項,未來公募在固收、貨幣方面受到的衝擊會比較大,另一方面,未來理財子公司也要做權益投資,權益的通道會更加擁擠。雖然不會那麼快到來,但我們在思考出路在哪裡,沒有特色是活不下去的。”

上海一家新銳公募市場部負責人也稱,最近內部在討論,覺得理財子公司對公募是很大的威脅,主要是銀行面對大眾理財,對基金公司衝擊很直接。因為銀行是最直接接觸客戶的,如果未來理財子公司推出類似的產品,客戶肯定先買他們的。

私募則看到了機會,在考慮積極謀求跟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合作。“我們以往跟銀行合作就比較多,最近關於投顧合作模式也有初步的接觸和討論,理財子公司以後體量也會很大,需要運用私募機構的專業化投資能力,對我們來說是有利的。”北京某中型債券私募投資總監告訴記者。

但也有上海某中型券商資管部負責人表示,雖然理財子公司優勢在銷售渠道,但仍取決於他們跟母公司如何聯動,還有他們在投研能力上偏弱,“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真正想要往市場化、投研驅動的道路上走,還要看其改革的決心,畢竟原來商業銀行的基因是靠負債驅動、賺取穩定的利差。以後要靠主動管理能力去賺錢,其實也面臨挑戰。”

另外,業內人士認為,將來銀行理財子公司和公募、私募的關係,更多是既有競爭,也有合作。前述公募副總表示,最近銀行的人員也會跟他們瞭解貨幣基金如何運作、估值等,想要以後發展現金管理類產品。“我們接觸到有些銀行對未來子公司充滿雄心壯志,但也有銀行說要以卑微的心態來做資產管理。”

另一家“私募派”公募副總坦言,未來還是要看專業分工,比如銀行在債券投資上有優勢,但是在權益上還要找外部機構,另外他們可能以後會把自己作為資產配置的角色,做FOF、MOM管理人。

本文源自中國基金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