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特朗普的都是怎样的美国人?

你知道为何美国白人工人阶级成了特朗普的拥趸吗?为何他们从拥护民主党转向拥护共和党?为什么他们那么讨厌奥巴马?

你知道从社会学角度看,人种的划分除了生理层面外,还暗含阶层和文化认同的内涵吗?为什么“白人”不认为“白人”是“白人”?文化隔阂如何产生的?

「听好书」结合《乡下人的悲歌》中的小故事,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趣的词条, 让你更好地了解美国白人蓝领的生活,以及向上流动的感受。

WASP

即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英国新教徒的后裔,美国东北部信奉新教的盎格鲁-撒克逊裔白人,在美国被少数社群视为控制美国社会的主流人群

一般而言,有关种族的词汇往往与肤色有关,例如黑人(black people)、亚洲人(Asians)和白种人特权(white privilege)。但其实白人社会内部还有具体的细分,比如《乡下人的悲歌》作者J.D.万斯就是苏格兰-爱尔兰人裔(Scots-Irish descent)。


支持特朗普的都是怎样的美国人?

《乡下人的悲歌》作者J.D. 万斯

苏格兰-爱尔兰人裔

美国特色最鲜明的群体之一,也是最为持久稳固、变化最少的亚文化群。当几乎到处都是对传统的全盘摒弃时,他们的家庭结构、宗教与政治,还有社会生活仍然保持不变,例如高度的忠诚感、对家庭和国家的狂热奉献,但他们也相对排外,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和外来者。

对于这个群体,“贫穷”似乎成了一种传统——他们的祖先当年在南方当奴工,然后又成了佃农、煤矿工人,在较近的年代里又当上了机械工和工厂工人,属于没有大学文凭的白人工人阶级。他们有时被蔑称为乡下人(hillbilly)、乡巴佬(redneck)或者白色垃圾(white trash)。而赤贫、低社会流动性、家庭的不稳定性、吸毒等,使白人工人阶级成了“美国最悲观的群体”

《阿巴拉契亚奥德赛》(Appalachian Odyssey)一书如此描写涌入底特律的乡下人:“令中西部城市里的白人感到反感的……是这些移民打碎了北方白人关于白种人的样貌、言谈和举止的许多设想

……从外表上看,他们和那些在当地乃至全国具有经济、政治和社会影响力的人属于同一人种(白种人)。但是,乡下人与底特律的那些南方黑人间有着许多相同的地区特色。

铁锈地带(Rust Belt)

最初指的是美国东北部五大湖附近,传统工业衰退的地区,现可泛指工业衰退的地区。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美国中西部因为水运便利、矿产丰富,因此成为了重工业中心。钢铁、玻璃、化工、伐木、采矿、铁路等行业纷纷兴起。匹兹堡、扬斯敦、密尔沃基、代顿、克利夫兰、芝加哥、哈里斯堡、伯利恒、布法罗、辛辛那提等工业城市也一度相当发达。然而自从美国步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之后,这些地区的重工业纷纷衰败。很多工厂被废弃,而工厂里的机器渐渐布满了铁锈,因此那里被称为了铁锈地带,简称锈带。


支持特朗普的都是怎样的美国人?


文化隔阂

万斯在《乡下人的悲歌》中提到,即使自己在耶鲁法学院读书,有时仍感觉自己与“周围”有些格格不入:在秋季面试(注:秋季面试计划即Fall Interview Program,知名法律公司希望能在这个项目中找到高质量的法律人才,同时也给成功应聘者提供不菲的薪酬)的晚宴上,万斯被侍者问及要喝哪种白葡萄酒的一时语塞、念不出酒的品种“白苏维翁”(sauvignon blanc)时的尴尬、第一次喝“亮晶晶的水”(即气泡水,sparkling water)误以为这个水有问题、看到餐桌上摆着9个器皿而不知所措……显然,和穷人相比,有钱有权的人除了钱和权,还有一套完全不同的生活准则。这些都让万斯感到自己是一个文化上的异客。

除了物质文化享受上的不同,文化隔阂还体现在一些更深层次的方面。许多白人工人阶级之所以排斥“外人”奥巴马,是因为他们当中极大多数人都不可能上常春藤名校,而奥巴马竟然一连上了两所,并且还都表现得十分出色。“他聪明、富有,说话像个宪法学教授——事实上他就是。

他无疑是社会精英,身上完全没有一点乡下人熟悉的地方:他口齿清晰、声音动人、说话不偏不倚;他的履历完美得吓人;他在芝加哥这个人口稠密的大都市生活;他举手投足都透着一股自信,因为他深知现代美国任人唯贤的体制就是为他打造的……他是个好父亲,我们很多人却不是。他西装革履去上班,我们穿着工装裤,前提是我们得有幸找到工作。他妻子告诉我们不应该给孩子吃某些东西,我们因此恨她,不是恨她说错了,而是恨她说出了大实话。”

支持特朗普的都是怎样的美国人?

图为网友调侃特朗普的遣词造句能力

措辞、口音、生活方式上的种种不同使得人们产生了文化认同的隔阂。在16年的总统竞选辩论上,与措辞优雅得体、代表着精英阶层形象的民主党派总统候选人希拉里相比,特朗普在竞选演说中运用的词汇是如此的贫乏和直白,但对于“乡下人”而言,都是听得懂、听着亲切的朴素话语。

下图为卡耐基梅隆大学语科所(langauge technologies institute)对总统候选人演讲的“可读性”(readability)做的一个研究,特朗普的词汇和语法表现水平明显落后于众人,大概是小学四年级的语言水平。但总体而言,这些政治人物在竞选活动过程中,往往都采用了更简单的语言,这或许是为了显得更加亲民和平易近人

支持特朗普的都是怎样的美国人?

这种现象同样发生在英国。由于历史原因,欧洲受旧制度影响明显多于美国,英国被认为是社会等级观念较重的地方,从口音上便能迅速辨别出对方的成长地,甚至是社会阶层。伊丽莎白二世的口音被称为“女王英语”(Queen's English),即标准英语RP(Received Pronunciation)。公学出身的孩子通常操着一口标准的RP,这也是BBC主持人的标配发音。因此,RP被认为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表现,并较多地和上流社会和中上阶层联系在一起。但这种口音在英国民众之间并不大受待见,被认为是一种比较“装”的口音。

为了拉近皇室与民众的距离,使原本非常高冷神秘的皇室变得更大众化、平民化,更加的平等与亲民,伊丽莎白二世的口音也在发生着变化。如果你去听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演讲,再对比她近些年来的圣诞致辞,你会发现她的口音愈加的平民化了。

根据英国《每日邮报》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如今伊丽莎白二世的英语夹杂了一些社会阶层较低者的口音——伦敦腔(伦敦劳工阶级的方言,伦敦东区土话Cockney)。

支持特朗普的都是怎样的美国人?

年轻时的伊丽莎白二世

言谈举止为什么会导致文化隔阂呢?新加坡One People组织对当地一些学生做了一个调查,这些学生分别就读于不同类型的学校:直通车课程(integrated program)、快捷源流(express stream)、普通(学术)源流(normal (academic))和普通(技术)源流(normal (technical))。来自前两类学校的学生通常学术表现更好:一个男生说自己的目标是门门科目至少拿A,大学在NUS(新加坡国立大学)读书。如果有机会的话,出国留学更好。

在访谈中,普通流的学生认为,直通或快捷流的学生通常看不起他们,因为“我们和他们表现得不一样。他们在学校非常安静优雅,不像我们,总是制造混乱。”

“有时我尝试和快捷流的学生交朋友,但我发现那很难。因为他们说话的方式和我们非常不同。他们的英语听起来很权威,我的英语听起来很渣。我感到很尴尬,因为我感到他们是上等人,而我们不是。当他们瞧不起我的时候,比如对我翻白眼,我感到很生气。”

也许正是处在这种不断的尴尬不安、排异的敌意中,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很难正常交往、建立一种更深层次的友好关系。这便导致了人与人之间不断深化的文化隔阂和不信任。

居住隔离

体现了身份、阶层等方面的地理差别。指居民由于种族、宗教、职业、生活习惯、文化水准或财富差异等关系,特征相类似的集居于一特定地区,不相类似的团体间彼此分开产生隔离现象,比如“贫民窟”、“富人区”、“拉丁区”、“唐人街”的产生。

居住在严重贫穷社区的美国工人阶级白人越来越多。1970年,美国白人孩子居住在贫困率10%以上的社区的比例为25%。2000年,这一比例上升至40%。布鲁金斯学会2011年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不良社区的困扰不再仅针对贫民窟,而是蔓延到了城郊

支持特朗普的都是怎样的美国人?

J.D.万斯,《乡下人的悲歌》

参考文献:

J.D.万斯,《乡下人的悲歌》,2017

Razib Khan, “The Scots-Irish as Indigenous People”, Discover, 2012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6/03/160316113344.htm

《乡下人的悲歌》一书已在精雕细课APP上线,免费听这本书讲的故事,并且清华大学教授郭于华为你结合中国当下为你解读这本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