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週年|倪光南:發展芯片產業 迎接開源芯片新潮流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信息化時代”

改革开放40周年|倪光南:发展芯片产业 迎接开源芯片新潮流

在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中國信息化週報》組織“改革開放40週年 信息化征程在路上”特別專題,從人物、企業、行業等多個角度梳理呈現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信息化的進程與成果。我們邀請到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暢談芯片產業發展進程與趨勢。

改革开放40周年|倪光南:发展芯片产业 迎接开源芯片新潮流
改革开放40周年|倪光南:发展芯片产业 迎接开源芯片新潮流改革开放40周年|倪光南:发展芯片产业 迎接开源芯片新潮流

■中國工程院院士 倪光南

客觀來講,芯片製造需要很大的資金投入。目前,國家層面和社會資本的資金投入,已經有幾千億元的規模。但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因此剛開始時不能對資金投入要求過高。在主觀上,也有值得吸取教訓的地方。那就是,過去的資金和技術投入比較分散,而集成電路行業需要相當集中的投入,應該更加強調整合資源,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以實現更好的效果。

粗略劃分的話,芯片可以分為設計和製造兩個部分。在製造層面,包括製造工藝和封裝測驗等,對外技術依賴程度較高。現有的集成電路的製造工廠,其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有差距,需要繼續投入相當的資金和時間來縮短差距;在設計層面,模擬電路芯片品種較多,有些方面和國外水平差距比較大。但一些國產數字芯片的設計能力是比較強的,數字通用芯片的設計能力與國外先進水平大致相當。

客觀來講,芯片製造需要很大的資金投入。目前,國家層面和社會資本的資金投入,已經有幾千億元的規模。但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因此剛開始時不能對資金投入要求過高。在主觀上,也有值得吸取教訓的地方。那就是,過去的資金和技術投入比較分散,而集成電路行業需要相當集中的投入,應該更加強調整合資源,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以實現更好的效果。總之,主客觀兩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芯片製造層面的問題。

CPU芯片和操作系統是網信領域最基礎的核心技術,中國在這方面還受制於人,常被比擬為“缺芯少魂”。作為核心技術,芯片產業的技術門檻很高,發展自主芯片的道路肯定是艱難和曲折的。不過,近年來“中國芯”產業總體發展是不錯的。中國發展芯片產業,一方面要保障各項投入,儘快趕上發達國家的水平;另一方面,從網絡安全角度看,在國產自主可控的前提下,即便性能低一點也應該能夠接受。

“開源芯片”是芯片發展中的新潮流。開源軟件可以更好地順應市場的需求發展,其成功模式有望在開源芯片業取得類似的成功,對中國芯片業起到促進作用。大形勢上,Intel架構(X86)架構在服務器領域佔相當大的壟斷地位優勢,而ARM架構所需的費用對中小企業而言是蠻高的門檻。上述兩大類型將來還會繼續存在,其他較小的看不到能否長遠發展的前景。

“中國開放指令生態(RISC-V)聯盟”(或稱 “中國開源芯片聯盟”)今年宣告成立。RISC-V的優勢在於,RISC-V是基於BSD協議許可的免費開放的指令集架構,採用這種架構既可免費取得,又可免除知識產權風險;RISC-V指令集追求簡約,丟棄歷史包袱,支持模塊化,性能十分優越,能夠滿足從微控制器到超級計算機等各種複雜程度的處理器需求,支持從FPGA、ASIC乃至未來器件等多種實現方式,同時能夠高效地實現各種微結構,支持大量定製與加速功能,並與現有軟件及編程語言良好適配;RISC-V由一個非營利的基金會負責維護RSIC-V指令集標準手冊與架構文檔,促進RISC-V陣營的交流和發展,共同營造其生態系統。

RISC-V不需要有歷史的包袱,對初學者而言代碼負擔小。現在RISC-V由一個非營利基金會負責維護,投入大、創新大就可以爭奪更大的發言權。RISC-V開源許可證是比較寬鬆的,可以開源或不開源,對商業化來講非常寬鬆,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小企業創新團隊提供機會,這種開源芯片可以推進我國的人工智能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中國開源芯片聯盟的目標是在國家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針的指引下,依託中國豐富的科技人力資源和巨大的市場,加大自主創新力度,營造完善的生態系統,促進自主可控的開源芯片發展,為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經濟和網絡強國建設提供強大支撐。

改革开放40周年|倪光南:发展芯片产业 迎接开源芯片新潮流

與您距離更近!

改革开放40周年|倪光南:发展芯片产业 迎接开源芯片新潮流

中國信息化週報(信息化時代)

官網:www.cio360.ne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