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經濟開發區:讓民營企業在春天裡茁壯成長


  • “今天的會議讓我們看到了民營企業發展的新機遇,也看到開發區對民營企業的高度重視,有一種當成自己人的感覺,更加堅定了發展信心。”在12月19日召開的朔州經濟開發區民營企業家發展座談會上,誠信鍋爐製造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吳裕義掩飾不住的興奮。
  • 吳裕義的話語,代表著參加座談會的眾多企業家的心聲。
朔州經濟開發區:讓民營企業在春天裡茁壯成長

▲圖為座談會現場


  • 山西淵源藥業的董事長詹玉成,在朔州已經奮鬥了19個年頭。座談會上,年過半甲的他表示,“從來沒有比今天更讓我真真切切感受到黨和政府實打實的關懷。現在民營企業確實進入發展的瓶頸期,信心堪比黃金。這次的座談會開得非常及時,更像一場及時雨,給了大家春天般的希望。”

朔州豐泰實業總經理趙鳴志坦言,接到會議通知後,立即推掉手頭工作,連夜從海南趕回來參加座談會。“這個座談會開得正當其時。”趙鳴志表示,在這樣百舸爭流的大環境下,民營企業信心十足大有可為,現在我們更加找到了方向,並且堅定了信念。

座談會上,朔州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郭連厚及其班子成員帶領各部門負責人與全區24家民營企業代表齊聚一堂,敞開心扉進行了三個多小時的交流座談。

“我們就是要聽真言。大家要講實情,要開門見山,不要講虛話套話,不要有任何顧慮。”會議一開場,郭連厚書記就向企業家袒露胸襟、直奔主題。

讓民營企業家們印象深刻的還有開發區新近出臺的各項政策的落實速度。“落實好‘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零跑腿’、‘容缺審批’、招商引資產業扶持政策等,實在令人期待。”華源科技發展公司的董事長孫林說。

事實上,一直以來,朔州經濟開發區都是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轉型綜改的主戰場、民營經濟發展的集散地,長期以來,始終把支持民營經濟作為經濟增長的生力軍、創新發展的動力源、市場活力的保溫室。

縱觀開發區三十年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民營經濟一直伴隨著朔州經濟開發區一路走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與開發區共同成長、快速發展,在推動轉型發展、完善城市功能、創新創業創造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創新發展的重要主體、市場活力的重要體現。

數字是最好的佐證:據今年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區民營企業數佔比達到94%,民營企業GDP佔比達到42.6%,其中“四上”民營企業佔比達到76.7%,在繳納稅收、解決就業、科技創新等發展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民營經濟已成為開發區經濟增長的主力軍、科技創新的主動力、就業創業的主渠道。

親清和諧的營商環境、簡明有效的政策環境等的構建,成為朔州經濟開發區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民營企業家座談會精神的著力方向。

一項項具體要求,落點聚焦在讓措施更“實”一些——

——強化政策支撐,助推企業健康發展。開發區制定出臺了《招商引資產業發展政策(試行)》,涉及土地供應、建設費用、創新獎勵、科研成果轉化、平臺扶持、人才補助、招商引資等方面,共計70多條。

——精準幫扶企業,開展解決問題“大起底”活動。建立主要領導包乾責任制,先後召開3次企業家座談會,圍繞企業企業發展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與企業家面對面溝通,“零距離”交流,徵求意見建議,共同思考、謀劃、解決企業發展遇到的土地、供暖、供氣等困難和問題。先說天然氣,目前,開發區五大園區的用氣標準已經從原有的3.1元降到了2.85元。其次說土地使用稅,工業園區大部分企業每平米的土地使用稅由原先的15元降至3元,光此一項,每年就可為企業減負3000多萬。再次說推動新能源電力“風火打捆”直接交易,預計可降低企業用電成本約2000多萬元。同時,開發區還以固廢園區為突破口,大力推進 “廠用電”試點工作,依託區內的神頭二電廠、華電朔州熱電公司、朔南電廠,積極爭取推進“廠用電”,力爭將企業用電成本降低到0.4元,為企業減負。

——厚植營商環境,構建親清政商關係。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開展優化營商環境“1+9”專項行動,全力推進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積極探索“三個一”管理模式,著力營造更加公平便利、更有吸引力的營商環境,力爭使項目從入區到審批、落地開工、施工建設、竣工投產及正常運營生產進行全程服務,最多跑一次。壓縮審批時限,再造審批流程,利用“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43天的法定時間,完成項目的設計及管委會的所有審批,審批時間大幅壓縮至43+10工作日以內……

面對民營企業家的期待,朔州經濟開發區更多的扶持舉措還在逐一落實中。

隆冬的寒風依然凜冽,但是,參加民營企業發展座談會的各位民營企業家們分明感覺到,這風裡醞釀著新的春天,新的動力。正如郭連厚書記所言:“我們就是要多一份擔當,多一份勇氣,真正把對民營企業的幫扶落實、落細、落到位,打好組合拳,確保‘真金白銀’落實在企業身上,讓更多的民營企業在‘春天’裡茁壯成長!” (文圖/武勇 麻潔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