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集團出售富通保險的背後 三個猜測五個變化

12月27日,九鼎集團(430719.OC)發佈公告稱,本週四以215億港元的對價將富通保險出售給香港鄭氏家族控股的周大福旗下股權投資公司Earning Star。與此同時,九鼎集團表示,本次交易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接盤者:鄭裕彤家族

香港的四大家族為李嘉誠、李兆基、郭炳湘、鄭裕彤。

作為香港的四大家族之一,鄭裕彤家族在港股市場有新世界發展、周大福、新世界百貨中國。本次接盤的主體是新創建集團有限公司間接全資控股的公司Earning Star Limited,同時也是周大福下屬股權投資公司。

公開信息顯示,1925年8月26日,鄭裕彤出生在廣東順德縣一個小鎮上,家境不好,之後全家避難到澳門。1940年,父親把鄭裕彤送到自己的好朋友周至元所開的“周大福金鋪”當學徒,以“準女婿”的身份在店裡幫忙。

1946年,周至元派女婿到香港開分店,1956年,周至元將生產全部交給鄭裕彤管理。1968年,鄭裕彤成為香港購置地產最多的人。1970年,鄭裕彤與何善衡、郭得勝等人組成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1972年新世界上市,幸運地避過了1973年股災危機。

1982年,全世界超一流的豪華建築新世界中心竣工了。1984年,在港島灣仔興建香港國際會議展覽中心。1989年開始交班給下一代。2007年7月,新世界百貨在港交所掛牌。2015年鄭裕彤家族通過注資拍拍貸開始觸及金融領域。

2016年8月4日,新世界發展以210億港元完成了新世界中國的私有化。2016年9月29日夜,鄭裕彤因病辭世,享年91歲。

如今,鄭裕彤家族又將目光投向了保險領域。

賺錢者:九鼎集團

根據九鼎集團的公告,公司以215億港幣的價格出售旗下全資子公司富通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通保險”)100%股份。

按照155億港元(包括買入時富通保險的淨資產、買入時形成的商譽及後續對富通保險的增資)投資成本,九鼎集團投資收益約60億港元,回報率約38.7%。該筆交易預計按實際交割日計算,九鼎集團的年化回報可達約9.7%。短短兩年多的時間是,九鼎集團讓富通保險估值上漲了100%。

分析原因:市場變了

既然富通保險這麼值錢,九鼎集團為還要賣掉呢?眾所周知,除了富通保險外,九鼎集團還有意出售旗下的九州證券,不過此事至今沒有下文。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1、快速擴展有些盲目

九鼎集團對於收集金融全牌照的意願非常明確,登陸新三板之後,融資更容易,更迅速,將“持有份額轉為股份”的方式讓九鼎迅速膨脹。收購九州證券、成立九泰基金、吞併富通保險、併購A股公司中江地產(600053,股吧)、加速PE\VC的投資。

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令人難以想象。而隨著全國股轉系統監管的加劇,我國經濟轉型的加劇、IPO政策的變化,讓風險投資市場行情急轉直下。九鼎迅速借A股中江地產完成了九鼎投資的金蟬脫殼,新三板公司更名為九鼎集團,成為了控股集團,符合了新三板市場的監管要求。

寧可變身控股集團,也不摘牌新三板,雖然復牌後已經不是第一大市值的公司,但依然堅守在新三板市場之上。其背後的動機,不僅是想東山再起,還是有估值和交易的便利性。畢竟前期做了份額轉股份後,貿然摘牌,股東的意見更大。

2、夢碎P2P

拿基金淨值作為估值基礎,以融資規模帶動融資業務,以高回報為誘餌涉足P2P,借貸寶風波正是監管利劍揮下的開始,負面消息把燒錢的九鼎集團推到了風口浪尖。之後,九鼎集團迅速剝離借貸寶,逃身出來的九鼎集團突然發現,國內的經濟環境已經變了。

自全國股轉系統開始對類金融機構嚴格監管時起,九鼎的新三板業務就開始收縮了,從一個部門變為一個團隊,從一個團隊變為可有可無。在2017年,擬被投企業是否掛牌新三板已經不做為投資理由之一,甚至是排除條件之一。

3、RPE-IPO業務遇困

在IPO方面,早今年的9月,市場就傳出證監會叫停九鼎參投的多起IPO項目。“證監會內部窗口指導,要求在擬IPO公司中,如果有九鼎投資參投的企業,儘可能暫緩接受申報材料、審核和下發批。”某媒體報道。

與此傳言同時發生的是拋售潮。有媒體統計,九鼎在前三季度拋售了10家公司股權,套現超過20個億。

PRE-IPO業務是投資公司主要的退出通道,獲得九鼎投資意味著會更快的通過IPO。然而在2018年,似乎並不理想。互聯網上的信息是,九鼎在2017年有13企業過會,而在在2018年的消息中,僅有一隻4億規模的基金,投了6個項目有5個IPO。

但事實是,全景網的消息:前九月九鼎系IPO項目尚無一單上市。新項目沒有退出通道,就是拿老項目彌補中間的虧空,邏輯上沒有問題。

4、禍不單行

緊接著發生了九鼎吳強撞人傳聞,儘管九州證券矢口否認,但是網傳的視頻中,依稀可以聽到“吳強”“還錢”的聲音。

據金融界《天眼》報道,此事是因為九州證券發行的存續期為1年的“九州瀚海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和“九州瀚海明珠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規模分別為約1.92億元和1億元,兩隻產品以信託計劃的優先級份額方式為金銀島(北京)公司提供融資,沒能按期支付信託款項,導致上述集合計劃未能按時清算。但是區區3億元並不能得出“九鼎過冬”結論。

5、催債

快速融資下,有可能是違背的基金銷售管理辦法。因為從2017年底就傳出九州證券的百億融資投資者要求清退的傳言,傳言僅在資管圈內傳播,因為投資者的身份特殊。之後在2018年中報中披露,九鼎集團還了40億融資款,此後,富通保險就成了九鼎集團最後一塊蛋糕,有媒體稱九鼎集團是港資保險新三板公司。

此次,九鼎集團公告內容顯示,此筆大資金迴流將用於償還公司負債,改善公司財務狀況,保證公司低風險、安全穩健地運營。從公司總部視角的資產負債率來衡量,如果公司將本次交易收回資金的70%用於歸還負債,資產負債率將下降為20%左右;如果全部用於歸還負債,資產負債率或將下降為約0%。

融資,募集資金都是公司負債。215億港幣相當於188億人民幣。而截至2018年6月30日,九鼎集團總負債為694.93億元。公告稱,如果全部用於歸還負債,資產負債率或將下降為約0%。看來這188億人民幣可以償還很多投資者, LP的資金。從這一點上看,九鼎集團是負責的。

市場猜測有三

1、後臺倒了

市場一直傳言九鼎的成功源於創始人曾在監管部門工作的背景。九鼎集團矢口否認,媒體也無從驗證。簡歷還在,讀者可以自己查閱。只是高於市場的IPO過會率確實無法解釋。更為巧合是監管反腐風暴之後,九鼎集團開始走向下坡路。這究竟是巧合還是黑幕,只能讓時間給出答案。

2、經濟困境

春江水暖鴨先知,經濟轉型並沒有想象的容易,2018年A股從年初跌到年尾。有些項目還出現了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估值倒掛的現象。經濟環境的景氣指數下跌明顯,工商、稅務、地方政府一方面加強監管,一方面扶持創新。

PE/VC公司的投資風險也在加大,全面的收縮業務是戰略需求。保護持有人利益,降低投資風險,減少投資項目,參與政府基金的管理,可能九鼎集團賣出富通保險的原因。

4、回覆主營業務

富通保險成為九鼎集團的現金牛,遠遠高於PE/VC的投資業務。這樣下去,九鼎集團就成了保險公司,而是香港保險公司。賣出富通保險,讓業務迴歸主營,這是公司治理的需要。

3、還債

本文源自新三板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